中西方礼仪文化之送礼观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sha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众所周知,礼仪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交往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而送礼,作为交际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因文化差异,各国对礼仪的理解各有差异,送礼的习俗和禁忌也各有不同。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各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因此,本文从“送礼”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具体比较中西方有关送礼的习俗,禁忌和对礼仪的不同理解,探究其深层文化根源,从而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礼仪概述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仁、仪、礼、智、信”,其中“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它的影响深远,至今还倍受人们的推崇。随之送礼也就成了最能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所以中国自古就有“礼尚往来”, “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多人不怪”的说法。而西方社会,作为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同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着人类对礼仪的追求及其演进的历史。
  礼仪,作为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和工具,在日常交际中它 “协调着人际之间的关系, 规范着人们日常的行为, 影响着各色人等的社会文化心理, 从而使人类社会规律化、有序化地运转。”纵观全球,各国皆有送礼的习俗,但“礼多人不怪”这一传统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将面临更多挑战,所以以下将就中西方送礼中所体现的礼仪差异进行对比研究。
  三、对比分析
  (一)送礼的场合。
  在中国,送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逢年过节,日常亲朋,邻里间走动,托人办事或答谢等,礼物都会被派上用场,而送礼的场合也是名目繁多。从小孩满月、百日、周岁; 长辈或老年人,甚至年轻人和小孩的生日到日常的婚、丧、嫁、娶诸类重大活动和乔迁,开张庆贺等,应邀的亲朋好友自然要送礼。
  相对而言,西方国家的日常送礼就没那么频繁,但在亲朋好友生日、订婚、结婚周年纪念日、乔迁、告别,大学毕业以及圣诞节等重要日子,或应邀到他人家中拜访时通常也会带些礼物。
  (二)礼物的选择。
  中国人在选择礼物时很重视礼物的价值,认为礼物越贵重就越尊重对方,其表达的感情也就越真挚, 所以赠送礼品时一般都会考虑到具体的对象和场合。而在生日,乔迁和日常的婚、丧、嫁、娶中,送钱则较为普遍,这在西方是非常少见的。但中国人不太注重礼物的包装,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包装也给予了更多关注。
  西方国家在礼品的选择方面没有太多讲究,他们一般不送也不接受太贵重的礼物,因为这可能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礼轻情意重”,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赠送礼物人的心意和祝福,而不是礼物的价格。一束鲜花,一瓶酒,一盒巧克力,一块手表,一些房间的装饰物,纪念品,自制的手工艺品或卡片等都是很好的礼物。但西方人比较注重礼物的包装,无论买来或自制的礼物一般都要经过精心的包装。
  四、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
  礼仪在其历史演绎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带有其本土文化的特征。日常交际中不同的习俗和禁忌本质上都有其深层的文化根源,所以在理解和尊重这些礼仪差异前应对其文化根源有一定的了解。
  (一)集体主义 VS. 个人主义。
  根据霍夫斯泰德提出的五大价值维度之一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来看,中国文化属于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而西方文化则属于个人主义文化。
  在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人群体观念较强,对群体有依赖性,认为每个人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群体网络中的一分子。因此,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力图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中国人重“礼”,崇尚“礼尚往来”,希望通过互赠礼物的方式维系或加深与他人的关系往来和情感联结, 从而得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而西方最为推崇的却是个人的独立和自主,尊重个人权力,向往自由,崇尚平等。他们认为自己只是文化模式里松散的个人,相对独立于集体,对集体的依赖性较小,并把自己的利益和自我实现放在群体之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重建立群体关系,所以送礼的场合相对于中国也少得多。
  (二)面子观。
  说到“面子”,Larry曾定义过“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希望拥有的个人自我形象” 在中国,“面子”是构成人际关系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尽量避免“丢脸”,要“给面子”、“顾全面子”。因此中国人在选择礼物时很重视礼物的价值,认为如果送的礼物太便宜了不但丢了自己的面子,还得罪了别人。
  在西方,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个体本身,人际交往中崇尚自由、平等。因此,送礼更多表达的是对对方的喜爱和肯定,并不十分关乎礼物的价格和双方的面子。
  五、结论
  总之,“送礼”这一日常交际中随处可见的社会习俗,是生活中人际交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与送礼相关的习俗和禁忌本质上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随着生活中跨文化交往的增多,理解这些深层文化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双方加强沟通与认识,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可能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参考文献:
  [1]舒安娜.交际礼仪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26.
  [2]王爱英.中西交际差异对礼仪的影响[J].公关世界,2006,(7):54.
  [3]刘甜甜.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看各国送礼习俗的差异[J].时代,2008,(4):47-48.
  [4]Larry A.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and Lisa A.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Pek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9:104
  [5]胡超.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文化渊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4):51. (编辑郑云东)
其他文献
引言:随着近几年高职生源的变化,学生的就业及学习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些情况,要搞好高职学院的发展规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替代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适应当今社会对毕业生各种能力的就业需求。  一、高职教育的人才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大量的应用
期刊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托班开展分区活动,是根据宝宝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以及实际需要来进行的一种颇受宝宝欢迎的游戏活动,也是当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据调查,目前有关分区活动的研究还是挺多的,很多幼儿教师都在探索之中,但对于2-3岁幼儿分区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研究并不多。因为年龄越小的幼儿在分区活动中越难体现自主
期刊
一、引言  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具有密封好、无泄漏、无污染、免维护、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与传统的蓄电池相比,在使用、维护和管理上有着明显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国内外电源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分为循环使用寿命和浮充使用寿命两种,当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减少到规定值以前,其充放电循环次数称为循环寿命。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浮充供电的时间称为浮充寿命
期刊
一、郭明义精神的主要特点  (一)郭明义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紧密相连的,也与社会主义本质规律有着密切联系。社会主义制度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制度形式,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强调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协调和统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于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尊重个体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在高考政治试题中主观题是考查学生概括分析、知识运用、时事材料掌握等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对于学生主观题是一个难点,也是高考中学生失分率较高的部分。通过对历年学生失分情况的分析,学生不会答主观题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不会分析材料、不会读题干、不明确答题思路、不明确题型类别。所以找到学生失分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主观题的答题能力,是政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下我将以试题为例从题型分析的角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社会竞争越演越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趋势让学校以及家庭对学生的学业抓的越来越紧,这亦迫使学生的压力很大,让他们越感沉重,而社会支持系统在学生调节压力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任务要求压力通过肯定与支持、陪伴、满意度等具有正向作用的支持系统间接影响维持应对策略和主动应对策略,即具有正向作用的积极支持在任务要求压力与维持应对策略、主动应对策略。这样可以得知社会支持系统在中学生的
期刊
人的情感系统有着十分复杂、严密而有序的层次结构,大体可分为高低层次情感和高层次情感两个方面。
期刊
一、引言  自2007年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武汉工业学院不断深化,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基本被多媒体教学模式所替代。但改革后,多媒体教学模式是否一定就适应学生的个体要求并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呢?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铺天盖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什么反应呢?本项目在前期研究中已经分别对本院传统教育模式下的2006级及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2008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做了一个全
期刊
一、引言  请求言语行为是面子威胁行为,并对被请求者有强加性,所以发起者要用礼貌策略来维护其面子以确保请求顺利实施。因为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选择策略上有差异,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也有差异,所以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有必要对英汉请求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语用失误。  二、理论框架  Austin1962年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说话者说话时可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
期刊
一、评价要关注非学业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教学中,学业内容的学习和非学业内容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非学业评价的内容是新课程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