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与营养支持

来源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外营养的临床试探性应用在我国始于1965年,到了1971年已经有了比较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1974年,肠内营养支持在我国也有了较为规范的应用.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临床上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每年仅数千例,且几乎均为营养不足患者,故当时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问题尚不突出。

其他文献
近10年来,有关白蛋白临床应用的争论日益增加,从国外到国内,从基础到临床,牵涉到几乎内、外、妇、儿乃至药剂科等各个科室;甚至因此而影响到临床日常工作,乃至加重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目的观察中链脂肪酸复合物(MCFA)和亚油酸(LA)对卵巢癌多细胞球体(MCS)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有MCFA和LA的培养液培养卵巢癌MCS,观察在化疗药物顺铂(DDP)作用下,MCS细胞抑制率和
背景  肠内营养是胃肠功能正常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首选治疗手段,选择正确的管饲途径是保证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的基本条件.从1790年Hunter经鼻胃途径喂养吞咽肌肉麻痹的患者,1878年Surmay施行首例空肠造口,发展到1979年Ponsky 和Gauderer首次报道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1],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腹腔镜
目的了解替硝唑(Tinidazole)氯化钠注射液与头孢噻肟钠及氧氟沙星在静脉输液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提高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观察替硝唑在相同温度、不同配伍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