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的学术探究——评《西方学术专业的比较研究》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an616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许多思想家认为,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大门上所刻名言“认识你自己”,与《论语》所载的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一直在警示,要以谦恭的态度持续不断地反观自身、反思自我。随着大学和学院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影响日益增强,有思想者提出了批评,认为大学和学院研究一切但极少研究自己;面对这类批评,牛津、剑桥大学从19世纪开始自我批判,专业的高等教育研究在世界多地逐渐出现,在中国甚至建成了具有二级学科意义的“高等教育学”。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批评,认为大学和学院中的教师们研究一切但较少研究自己;面对这类批评,从197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开始了相关研究,中国学者逐渐加入到这类论题的研究队伍之中。
其他文献
中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本应该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却在十六世纪以后受到西方医学影响逐渐失去其主要地位。本文以贵州中医药大学为例,对中医考试、课程内容的变化进行说明,以探讨中医的传承问题。
<正>【授课内容】本次课的主题是“梦想”。教学时围绕立志展开,有三则立志名言和多则立志故事。三则立志名言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故事有:孔子的故事、苏轼的故事、宗泽的故事、辛弃疾的故事以及徐霞客的故事等。
期刊
<正>1什么是系统观念我对系统观念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有幸参加当时高教部组织的中国第一本自然辩证法教材的编写工作,进行方法论的研究和创作,1978年初开始对系统观念、系统方法进行探索,我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经典著作中以及当时盛行的电子计算机和现代科学中,提炼出了四种现代科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和功能模拟方法,1978年10月成稿,经宋健和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
期刊
渔船在恶劣的海况下航行时,容易受到甲板上浪的影响,进而使甲板上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受到影响。基于势流理论、概率统计方法和洪水波理论,计算甲板上浪概率和甲板上浪产生的冲击力。通过计算作业人员承受的上浪冲击力、摩擦力和安全设备的防护力,分析人员安全状况,给出相关应对建议。
<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语文课上新学习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名言,无论学生还是老师特别喜欢使用这个词。在一次“真正的朋友”主题班会上,班主任程老师强调了周围环境和人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最后总结升华发言,发自肺腑地借用反问提醒:“孩子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们想成为给人抹黑的墨吗?”
期刊
<正>实现国防现代化,发展自己的国防尖端事业,是党、国家和军队老一代领导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在苏联的帮助下,新中国的尖端事业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正式起步。随着赫鲁晓夫单方面中止合作及中苏关系的恶化,使刚刚开始的中国尖端事业遭到灾难性打击。新中国的尖端事业能不能继续进行下去,在高层也出现了“上马”还是”下马”的争论。陈毅作为曾经主抓军队装备建设后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特殊身份,提出了“当裤子
期刊
<正>网络上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说人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与我们古人所提倡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脉相承的。我深以为然,所以平日外出旅游,当地博物馆、展览馆或陈列馆一定是我游览的首选。之前,我去参观钱币博物馆,没看到“花钱”,有些遗憾。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天,
期刊
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互结合、优势互补,是当前最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教育模式,也是当前中医教育的最佳模式。院校教育是基础,但在学年设置和课程配置分类管理、增强中药知识学习两个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师承教育是提升,但是在导师弟子均严选、单选双选相结合、因材施教多提倡、考核体系再完善这四个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中医教育需要院校教育大规模培养人才,也需要师承教育的临床实践、传承、创新和发展,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促进
<正>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正文部分,以及教材中的“拓展空间”“阅读感悟”等栏目,引用了不少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所蕴含的道理,与教材的知识相匹配。它们聚焦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彰显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以名言警句为素材的单项选择题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现笔者结合部分以名言警句为素材的典型
期刊
传统的临床大专医学教育采用“2+1”教学模式,即新生入学后的前面2年在校完成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第3年在医院跟岗实习。“1+1+1”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传统的“2+1”教学模式是将第2年专业课的学习从学校安排到教学医院开展教学,真正做到了“床边教学”“观摩教学”及“情境教学”,实现了教学与岗位服务的“零距离”对接,做到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通过充分发挥教学医院的作用,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