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丰台区芳古园小学位于北京市南二环玉蜒桥畔,学校成立于1991年。近13年来,学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走出了一条“精美教育”之路。
“精美教育”理念系统的分析
“精美教育”内涵的阐释 “精美教育”的关键词是“四精两美”,分别是精准、精细、精简、精练,各美、共美。精准即目标清晰明确,且形成一套具体的标准、规范,使过程常规化、制度化,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从而精简、高效地实现目标。精细即从细处着眼,小事抓起,覆盖全面,注重细节,从而较好地可控地完成任务。精简就是精当简要,指行事切中要点,能够辨别和权衡轻重缓急,抓住关键环节,把握重点。精练是基础与落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在反复的研习和操练的基础上达到熟练的程度。“美”在“共”,这一主张源于费孝通的思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和共美,合为“两美”。
概而言之,“精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精美品质的教育。学校认为,以精促美,精中求美,基于“美”的“精”才能真正实现完善和超越;而美中藏精,基于“精”的“美”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精美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 根据对“精美教育”的解释,学校将核心价值观确立为至诚则精、至精则美;将育人目标确立为培养有秩序、会开拓的人;将办学目标确立为精彩生活、精美学校;将校训确立为努力、精彩、健康、快乐。
“精美教育”的办学实践
“以‘精美教育’孕育学生的精美品质,培养博闻多识、秀外慧中、智圆行方、有秩序、会开拓的学生”不是空洞的理念,而是具体、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
“精美教育”中的课程 课程精核化是学校依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纲要、学校办学理念,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从内容、课时与形式等方面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进行校本化改造、整合,整体构建能实现“精美教育”目标的具有学校教育特色的学校整体课程。目前,学校开设了四类课程:体育类、艺术类、学科拓展类和人文类。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这四类课程,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在锻炼学生健康体魄、训练学生形体美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儒雅的气质。
“精美教育”中的课堂 基于“精美教育”的理念,精致课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预设情境,提出问题;集现素材,引发动机;以练求精,人际互动;思考生成,应用拓展。
在课堂教学的四个组成部分中,要贯彻“以练求精,以简育美”的思想,即在素材和知识的获得、掌握和应用过程中,强化练习。而在生成转化的过程中,则强调精当简要。
在上述基础上,学校归纳出四个教学组成部分的核心特征:“简”“准”“通”“明”。
在精致课堂的评价体系中,有教师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在师生共同展示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达到各美和共美。在一次次研讨、一轮轮课例研究中,《芳古园小学精致课堂评价标准》逐渐完善。
“精美教育”中的德育 所谓德育精心化,是指对儿童纯洁心灵的维护和儿童美好德性的养成,也是指教师用心去开展德育,用心对待孩子。
学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各年级年龄特点制定了“分年级养成教育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如:学校尝试开设德育小课,运用《美行读本》,从细节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使学生文明言行、举止得体。在2011年、2012年丰台区家长满意度调查中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得分排名全区第一位。
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合作,致力于学生认知能力、阅读素养等多方面的改善与提高,创新心理活动课,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与成长动力,增强心理教育的实效性,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精美教育”中的学生成长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国家课程之外,学校设立了校本课程体育舞蹈和跆拳道舞蹈。通过体育舞蹈课程,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思想道德品质,陶冶了情操,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通过跆拳道舞蹈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既锻炼了身体,又磨炼了意志,同时也渐渐领会了跆拳道的精神——爱国、崇尚礼仪。
学校始终把满足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学校服务的宗旨。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设立了足球队、篮球队、桥牌队、合唱社团、舞蹈社团、英语社团、摄影社团等。校园内到处是孩子们喜悦的笑脸,活跃着孩子们跳动的身影。学校在多次北京市艺术节中荣获过合唱、舞蹈、铜管、校园集体舞、阳光体育舞蹈比赛等一等奖。孩子们在活动中发展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高了综合素质,正像学校校训所要求的:努力、精彩、健康、快乐。
六年的学校生活让学生收获了一生受用的习惯,修得一身文雅的气质,拥有一个善思的头脑,练就一副健康的体魄,具有一种阳光的心态。这就是“精美教育”留给学生的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精美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这一教育实践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位老师,熏陶着每一个孩子。学校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肯定能源源不断地给学校每一位学生和老师提供丰富的营养。
(作者单位: 北京市丰台区芳古园小学)
“精美教育”理念系统的分析
“精美教育”内涵的阐释 “精美教育”的关键词是“四精两美”,分别是精准、精细、精简、精练,各美、共美。精准即目标清晰明确,且形成一套具体的标准、规范,使过程常规化、制度化,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从而精简、高效地实现目标。精细即从细处着眼,小事抓起,覆盖全面,注重细节,从而较好地可控地完成任务。精简就是精当简要,指行事切中要点,能够辨别和权衡轻重缓急,抓住关键环节,把握重点。精练是基础与落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在反复的研习和操练的基础上达到熟练的程度。“美”在“共”,这一主张源于费孝通的思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和共美,合为“两美”。
概而言之,“精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精美品质的教育。学校认为,以精促美,精中求美,基于“美”的“精”才能真正实现完善和超越;而美中藏精,基于“精”的“美”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精美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 根据对“精美教育”的解释,学校将核心价值观确立为至诚则精、至精则美;将育人目标确立为培养有秩序、会开拓的人;将办学目标确立为精彩生活、精美学校;将校训确立为努力、精彩、健康、快乐。
“精美教育”的办学实践
“以‘精美教育’孕育学生的精美品质,培养博闻多识、秀外慧中、智圆行方、有秩序、会开拓的学生”不是空洞的理念,而是具体、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
“精美教育”中的课程 课程精核化是学校依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纲要、学校办学理念,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从内容、课时与形式等方面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进行校本化改造、整合,整体构建能实现“精美教育”目标的具有学校教育特色的学校整体课程。目前,学校开设了四类课程:体育类、艺术类、学科拓展类和人文类。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这四类课程,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在锻炼学生健康体魄、训练学生形体美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儒雅的气质。
“精美教育”中的课堂 基于“精美教育”的理念,精致课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预设情境,提出问题;集现素材,引发动机;以练求精,人际互动;思考生成,应用拓展。
在课堂教学的四个组成部分中,要贯彻“以练求精,以简育美”的思想,即在素材和知识的获得、掌握和应用过程中,强化练习。而在生成转化的过程中,则强调精当简要。
在上述基础上,学校归纳出四个教学组成部分的核心特征:“简”“准”“通”“明”。
在精致课堂的评价体系中,有教师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在师生共同展示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达到各美和共美。在一次次研讨、一轮轮课例研究中,《芳古园小学精致课堂评价标准》逐渐完善。
“精美教育”中的德育 所谓德育精心化,是指对儿童纯洁心灵的维护和儿童美好德性的养成,也是指教师用心去开展德育,用心对待孩子。
学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各年级年龄特点制定了“分年级养成教育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如:学校尝试开设德育小课,运用《美行读本》,从细节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使学生文明言行、举止得体。在2011年、2012年丰台区家长满意度调查中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得分排名全区第一位。
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合作,致力于学生认知能力、阅读素养等多方面的改善与提高,创新心理活动课,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与成长动力,增强心理教育的实效性,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精美教育”中的学生成长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国家课程之外,学校设立了校本课程体育舞蹈和跆拳道舞蹈。通过体育舞蹈课程,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思想道德品质,陶冶了情操,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通过跆拳道舞蹈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既锻炼了身体,又磨炼了意志,同时也渐渐领会了跆拳道的精神——爱国、崇尚礼仪。
学校始终把满足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学校服务的宗旨。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设立了足球队、篮球队、桥牌队、合唱社团、舞蹈社团、英语社团、摄影社团等。校园内到处是孩子们喜悦的笑脸,活跃着孩子们跳动的身影。学校在多次北京市艺术节中荣获过合唱、舞蹈、铜管、校园集体舞、阳光体育舞蹈比赛等一等奖。孩子们在活动中发展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高了综合素质,正像学校校训所要求的:努力、精彩、健康、快乐。
六年的学校生活让学生收获了一生受用的习惯,修得一身文雅的气质,拥有一个善思的头脑,练就一副健康的体魄,具有一种阳光的心态。这就是“精美教育”留给学生的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精美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这一教育实践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位老师,熏陶着每一个孩子。学校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肯定能源源不断地给学校每一位学生和老师提供丰富的营养。
(作者单位: 北京市丰台区芳古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