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05——2012年68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66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积极内科药物治疗后,急性期症状逐渐缓解,转为维持缓解治疗;2例因并发症而行手术治疗。结论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需要早期识别、密切观察,依据病变的特点及病人的全身情况联合应用各种药物积极治疗。
【关键词】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皮质激素;环孢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38-0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当病变累及全结肠,伴肠外表现并全身症状明显时属重型病例,约占16%左右[1]。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凶险,有诸多并发症,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回顾我院多年来治疗的68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治疗方法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为我院2005——2012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的重症患者,男41例,女27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22岁,平均38岁。病程最长22年,最短3年。本组68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消化学术会议拟订的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标准[2]。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充分休息,进行心理治疗,保持心态平衡;禁食,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积极抢救,纠正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1.2.2 抗生素治疗 利复星静脉滴注,每次0.2g,每日1-2次,疗程2周。合并厌氧菌感染则加用甲硝唑。
1.2.3 糖皮质激素治疗 甲基强的松龙80-160mg/d,分1-2次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用药7天后改为强的松60mg/d口服。便常规连续3次正常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1.2.4 氨基水杨酸制剂的应用 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缓解并减量期间,加用美沙拉嗪,每日4g,分4次吞服,用药4周;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每4周减量1次,最后改为维持量每天2g,分次口服,维持3-5年。
1.2.5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用氨甲蝶呤,每次2.5mg,每日1次或每次5mg,每周2次。
1.2.6 手术治疗 适用于并发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内科治疗无效且伴有严重毒血症的患者。
2 结果与预后
本组66例经积极内科药物治疗后,急性期症状逐渐缓解,转为维持缓解治疗。2例因并发结肠内大出血及肠穿孔而行手术治疗,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回肠造瘘术,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3 讨 论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是指慢性复发型活动期以及暴发型病例,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肠镜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体温>37.5℃至少持续2天以上,脉搏>90次/min,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0mm/h,伴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肠镜表现为病变累及全结肠,呈连续性分布,黏膜多发性浅溃疡,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质脆易出血,可见隐窝炎及隐窝脓肿。通过68例病例观察我们发现,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与结肠镜检查下黏膜病变程度不一致,有10例病人仅表现为轻中度临床症状,但结肠镜下却呈重度结肠炎改变,我们认为此应为重度结肠炎的早期表现,只有将临床症状与结肠镜检查结果相结合才能增强对早期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识别,而这对于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迅速控制发作,减少手术率和病死率,维持缓解,防治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是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总的治疗原则。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及时入院进行综合药物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治疗UC的一线药物,对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疗效,重症患者应先予以较大剂量静脉滴注。感染是诱发重症UC的重要因素[3],我们认为喹诺酮类、硝咪唑类药物联合应用疗效最佳,应慎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当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缓解并减量期间,应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作为UC的二线治疗药物,适用于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无效者,环孢素是糖皮质激素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药物,有研究表明应用环孢素可使2/3的激素抵抗型重度UC患者免于手术治疗[4]。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并发大出血、肠穿孔及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伴有严重毒血症状者应行紧急手术。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需要早期识别、密切观察,依据病变的特点及病人的全身情况联合应用各种药物,迅速控制急性发作,及时诱导缓解,然后长期控制发作。
参考文献
[1] 王晓娣,吴铁镛,韩春丽.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北京医学,2006,28(6):325-327.
[2] 欧阳钦,温中慧,万学红,等.危重溃疡性结肠炎诊治与转归.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99,54-55.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8):488-495.
[4] Sood A,Midha V,Sood N,et al.Cyclospor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teroid 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24 cases[J].Indian J Gastroenterol.2008,27(6):232-235.
【关键词】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皮质激素;环孢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38-0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当病变累及全结肠,伴肠外表现并全身症状明显时属重型病例,约占16%左右[1]。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凶险,有诸多并发症,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回顾我院多年来治疗的68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治疗方法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为我院2005——2012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的重症患者,男41例,女27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22岁,平均38岁。病程最长22年,最短3年。本组68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消化学术会议拟订的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标准[2]。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充分休息,进行心理治疗,保持心态平衡;禁食,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积极抢救,纠正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1.2.2 抗生素治疗 利复星静脉滴注,每次0.2g,每日1-2次,疗程2周。合并厌氧菌感染则加用甲硝唑。
1.2.3 糖皮质激素治疗 甲基强的松龙80-160mg/d,分1-2次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用药7天后改为强的松60mg/d口服。便常规连续3次正常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1.2.4 氨基水杨酸制剂的应用 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缓解并减量期间,加用美沙拉嗪,每日4g,分4次吞服,用药4周;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每4周减量1次,最后改为维持量每天2g,分次口服,维持3-5年。
1.2.5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用氨甲蝶呤,每次2.5mg,每日1次或每次5mg,每周2次。
1.2.6 手术治疗 适用于并发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内科治疗无效且伴有严重毒血症的患者。
2 结果与预后
本组66例经积极内科药物治疗后,急性期症状逐渐缓解,转为维持缓解治疗。2例因并发结肠内大出血及肠穿孔而行手术治疗,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回肠造瘘术,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3 讨 论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是指慢性复发型活动期以及暴发型病例,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肠镜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体温>37.5℃至少持续2天以上,脉搏>90次/min,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0mm/h,伴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肠镜表现为病变累及全结肠,呈连续性分布,黏膜多发性浅溃疡,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质脆易出血,可见隐窝炎及隐窝脓肿。通过68例病例观察我们发现,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与结肠镜检查下黏膜病变程度不一致,有10例病人仅表现为轻中度临床症状,但结肠镜下却呈重度结肠炎改变,我们认为此应为重度结肠炎的早期表现,只有将临床症状与结肠镜检查结果相结合才能增强对早期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识别,而这对于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迅速控制发作,减少手术率和病死率,维持缓解,防治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是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总的治疗原则。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及时入院进行综合药物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治疗UC的一线药物,对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疗效,重症患者应先予以较大剂量静脉滴注。感染是诱发重症UC的重要因素[3],我们认为喹诺酮类、硝咪唑类药物联合应用疗效最佳,应慎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当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缓解并减量期间,应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作为UC的二线治疗药物,适用于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无效者,环孢素是糖皮质激素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药物,有研究表明应用环孢素可使2/3的激素抵抗型重度UC患者免于手术治疗[4]。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并发大出血、肠穿孔及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伴有严重毒血症状者应行紧急手术。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需要早期识别、密切观察,依据病变的特点及病人的全身情况联合应用各种药物,迅速控制急性发作,及时诱导缓解,然后长期控制发作。
参考文献
[1] 王晓娣,吴铁镛,韩春丽.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北京医学,2006,28(6):325-327.
[2] 欧阳钦,温中慧,万学红,等.危重溃疡性结肠炎诊治与转归.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99,54-55.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8):488-495.
[4] Sood A,Midha V,Sood N,et al.Cyclospor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teroid 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24 cases[J].Indian J Gastroenterol.2008,27(6):2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