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多媒体技术

来源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zhenghao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当前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微机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多媒体系统的使用、多媒体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多媒体的发展与展望
其他文献
马尼干戈断裂带系指邓柯—甘孜断裂带。在卫星图象上,马尼干戈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带影象特征十分明显,赫然醒目的线性特征如刀切般整齐地切割了川西高原。它们是我国一条规模巨大的北西西向线性断裂构造带的一部份;后者北西延向青海杂多以西,南东切二郎山循峨眉断块北缘过黔、桂、粤三省入南海。历史悠久与新构造运动发育,是马尼干戈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带共有的两大特征。据地质资料分析,在海西晚期,同处巴颜喀拉海的两断裂带
期刊
甘孜—玉树断裂带是四川省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它与鲜水河断裂带呈左阶羽列展布于川西高原。据史料记载,该断裂上的邓柯1896年曾发生过一次7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2.5°,东经90.0°震中烈度为K度。根据现场访问和震害调查,我们认为这次地震宏观震中应在色巫与档拖间的晒拉一带与史料分析震中大致相差30—40公里。其主要根据如下:①档拖村和档拖寺位于主断裂破碎带上,当年地震时被毁,现今遗址尚存。
期刊
炉霍断裂是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的一条次一级断裂,全长90公里。总体走向北45°西,断面倾角一般均为60°—70°,倾向北西和南东不定,晚更新世以来一直作左旋走滑运动,最大左旋水平错距1700米。断裂上1973年发生过炉霍7.6级地震,是一条强烈活动的断裂,这种活动现今仍在继续。根据对鲜水河断裂带40余条古地震探槽剖面的对比研究,建立起活动断裂上的地震楔体是古地震主要标志的3条原则。按照这些原则在炉霍
期刊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部令人瞩目的板内强震活动带之一,其在最近几百年一系列相继发生的强震中已几乎全程破裂。大尺度几何学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大致由十余条几何段组成。几何分段标志包括断层羽列(宽度≥1公里)、断层迹线不连续(≥5公里)、断层终止和断层弯曲(10°以上)等。本文从历史和现代强震地表破裂和中、强震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着手讨论了断层几何分段与地震破裂的关系。文中发现,几何障碍体对地震破裂的成生和终止
期刊
国内外有关工程区及其区域的地壳稳定性的原则和方法,目前尚不一致。作者在二郎山公路隧道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中,借鉴前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关稳定性评价的七个参量。这七个参量值的获得,无不与工程区与区域的活动断裂有关,因而活动断裂的研究是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在二郎山公路隧道工程区周围,活动断裂主要有:康定-磨西断裂,大渡河断裂、龙门山断裂,保新厂-凰仪断裂和金坪断裂
期刊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地理座标为东经100°30'-104°27',北纬30°35'-34°19'。南北长约414公里。东西宽约360公里,幅员面积83426.2平方公里。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和东南部同绵阳市、德阳市与成都市相依,西和西南部同本省的甘孜州与雅安地区相连。因阿坝州地处川西北高原,所以是一个以高原和高山为主的高寒边远地区。该区西北部为著名的川西北高原,东南部为
期刊
铜街子水电站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境内,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设计库容量约3亿立方米,装机容量60万干瓦/时。1992年4月5日开始蓄水,9月达到最高水位,第一台机组在该月底投入运行。其后的库容量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上。库坝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规模较大的大旋断层距大坝上游约5km,牛溪沟断层离大坝很近,库坝区的玄武岩垂直裂隙比较发育。大坝下游5km处的福禄和大坝上游的红星、铜茨等为石灰岩地层,溶洞较多
期刊
本文在统计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农村民用建筑物在抗震设防方面存在诸如:①缺乏震灾意识,防震观念淡薄;②房屋结构简单,抗震性能低;③有女儿墙、高门脸、高屋脊等不利抗震的建筑形式;④省投资,省材料,无技术,房屋工程质量差;⑤建筑材料质量差,影响工程抗震性能;⑥缺乏管理,施工质量低等薄弱环节。鉴此,提出下述一些对策及措施:①加强地震知识宣传,提高防震减灾意识;②加强对农村民用建筑的抗震研究,探索设计
期刊
板内断裂的蠕动特征刘本培,李建中,廖华,杨永林(四川省地震局)关键词蠕动特征,板内断裂,板缘断裂,动态观测,连续对数蠕动,间隙阶跃蠕动,异常蠕动以中国四川西部鲜水河断裂为代表的板内断裂与以美国圣安德烈斯断裂为代表的板块边界断裂的无震滑动对比,表现出明...
期刊
本文对川滇地区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和中小地震平均节面解分析,指出川滇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在北西-北西西向压应力作用下,以水平剪切错动为主。同时,采用极值理论、最大信息熵、线性预测和灰色理论等方法综合分析,预测川滇地区未来强震的趋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