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学校党建工作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的改革,使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如何发挥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党建工作的建设方面入手,强调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党建工作 “三要三不要” 三方面关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教育肩负着新世纪的重任,如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是学校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学校的党建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三要三不要”
  1、党建工作要实实在在,不要表面空泛。党建工作不是表面文章,不能流于形式,而是一项理应对学校各方面产生正面巨大影响的工作。要使党建工作有机渗透,就必须找准实实在在的工作入手。
  2、党建工作要创新发展,不要因循守旧。唯有创新才能体现党建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唯有创新才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才能有效实施“三个代表”。一要实事求是地革除沿袭已久而又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做法;二要大胆务实地创设前人未做而又符合新思维理念要求的做法;三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予以科学的总结。
  3、党建工作要制度化,不要随意性。制度化是政治文明的要求,是依法办事、按章办事的需要,也是严肃党的纪律、保证党建工作有序发展的需要。党建常规工作,如中心组学习、党员活动日、支委会等,必须按文件要求一丝不苟地执行,切不可“闲时想到,忙时丢掉”。
  二、学校的党建工作不是孤立的,为此需结合学校工作的特点、结合教师的思想实际、结合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的总体要求,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1、党建与教学的关系。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党建工作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来开展,必须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立足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党员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争当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要勇挑重担,在教研中要敢为人先、锐意改革,这正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本职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学校党组织还应协助行政领导指导教学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谋划策,在教师中发展党员和考评党员要重视业务表现。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2、正确处理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1)党组织和校行政要做到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党组织协助校行政制定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根据总体规划确定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并团结和带动工会、共青团等组织为实现学校的共同目标而奋斗;(2)党组织协同行政部门制定工作制度,作出工作部署,并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为行政工作排忧解难;(3)学校行政领导自觉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并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只有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搞好内部团结,才能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3、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密切联系群众的关系。学校党建工作应面对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人。因此,加强党建工作,必须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团结群众,引导群众。必须扎根于教师之中,关心教师的疾苦,倾听教师呼声,尽力为教师办实事。
  三、对症下药,是加强党建工作的有力保证
  1、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狠抓常规管理。首先就是坚决贯彻执行一些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并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党内制度,如“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两评”等,不断地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及时地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内团结。
  2、提高党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强化党员的教育培训。从内容上,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党员的头脑,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斗争面前保持清醒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员教师们要积极带头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能力。在方法上,把阵地建设和岗位培训结合起来,以岗位培训为主;把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个人自学为主;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以实践锻炼为主;把学习榜样和培养典型结合起来,以培养典型为主。
  3、严格考核制度,形成激励机制。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就不能及时地掌握党员的工作情况,不能全面科学地评价党员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既纵容了个别人的懒散作风,又挫伤了一部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学校党员工作的考核是很重要的。党员考核与教师考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建立科学的评估量化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是新时期抓好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
  总之,学校党建工作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又是一个新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只有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2、《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
其他文献
面向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创造精神与能力在人类生活和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离开了创造力,人既不能有什么预见,也不会有什么发明。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用人类创造的最新的知识财富来武装下一代的头脑。知识无穷,但人生有涯,只有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主要是创造思维能力,才能迅速而有效地掌握知识,将来也才有可能独立地创造性地工作和不断更新知识。不培养青少年
期刊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祖国屹立于强国之林的基石。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如果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就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的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情感 数学观念 情感基础 情感注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祖
期刊
一堂公开课《登岳阳楼》刚上完,我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到了收获和喜悦,我从听课教师的神情中读到了赞赏,而他们共同的赞誉是“教师太会煽情了”,我在心中偷笑并得意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吗!  诗词鉴赏离不开一个“情”字,如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感悟名人情怀时又能激发自己作为社会弄潮儿的斗志,这堂课就有了“质量”、有了实效。  激情是诗歌教学的关键,那么诗歌教学是否应该运用课件?应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在传知授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在求知好奇中开发创新潜能  多年来,围绕语文教师的一个老问题就是:“现在学生怎么越教越不会?”改作文时常发出感叹:“老调重弹,不知所云。”小学生语文阅
期刊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一样,都要求教师不但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活跃的思维以及一颗年轻而富有爱的心灵。然而信息技术课又与别的课程不一样,它表现在既注重理论的同时又非常注重操作,对学生而言,应该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锻炼。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课已由原来的教授DOS命令、五笔打字、WPS排版转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2003/WORD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就《诗经》中“国风”所表现的质朴风格,从内容到章法、修辞及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质朴 直率 章法 修辞 传承 风格    “风”是民间乐调的意思,正如前人所说,“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点序》)。“国”是地域的通称,主要指黄河流域、中原一带,所以“国风”就是地方小调。《诗经》按地名加以分类搜集,成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  “国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教育者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知识素质、技术技能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生 素质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职业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  职业教育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不仅可以增强直观、创意设境、激情引趣,而且还可以规范板书甚至让学生参与使用电教设备,延伸和高扬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电化教学手段 激发 延伸 高扬 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在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影响其参与积极学习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为主,以其贮存信息量大、画面丰富、声音动画多姿多彩等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特点,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讲解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不仅增强了教学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而且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品德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优势呢?  一、有利于创设情
期刊
摘 要: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不断尝试、发现错误并主动修正的行为,实现探索知识、增长能力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在表现方式上体现出的优越性。  关键词:美术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新课程标准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