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法制办近日正式公布了《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不能超过6年”。次消息一出在各方尤其是在教育界一起了热议,热议的内容不外乎其利弊以及实施后将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建立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公办学校教师流动。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应当流动。”至于具体流动办法,将由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制定。江苏省在各方还在热议如何遏止“择校风”均衡教育资源之时,“教师换岗”这一颇有争议的流动制度或将进入江苏省级立法之中。江苏省法制办近日正式公布了《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不能超过6年”。次消息一出在各方尤其是在教育界一起了热议,热议的内容不外乎其利弊以及实施后将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本文将以案例形式对此项措施带来的利弊及影响加以分析和举证。
巧轮换焕发新机
案例一: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10位教师在六七年前就已经率先当了“吃螃蟹”的人。“当时鑫园小学刚成立,挂牌为游府西街小学的分校,游小陆续派出10位骨干教师去教学。”有关人士透露,这些老师当时都是自愿报名的,现在在那儿都发展得不错。这些骨干的到来,加速了鑫园小学的发展,如今鑫园也成为颇有名气的学校。游小一位负责人表示,走了—批骨干教师,学校压力也很大,但经过及时调整,游小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而且轮岗对推进教育公平有积极意义,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是好事。这样教师的流动加强了校与校之间的沟通。薄弱学校的老师到名校是多了平台和空间,名校到了薄弱校,也可以了解在相对差的条件下教师们工作的不易,可以相互学习,可以说是双赢的结果。
实现区域内(主要是县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定期轮换,使薄弱学校的学生也享受到优秀教师的教学,以实现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均衡教师资源的同时也解决教师长期在一所学校工作产生的职业倦怠,这样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规范岗位设置,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更好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逐步实现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满六年以上轮岗交流的良性发展。可见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被交流到一个新的学校,他也就到了一个新的平台,这样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可以摆脱以前的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利益斗争,可以更加专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这样就更加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并且有利于他们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案例二:
积余实验学校是北塘区的窗口学校,师资实力非常强,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北塘区教育局在全区实施教师轮岗制,该校调出了7位骨干教师去帮助其他学校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调入12位来自北塘区其他学校的老师。这些老师年龄跨度较大,年轻的20多岁,年长的44岁,几乎各个学科都有。“交流到我校的一般为其他学校不太受欢迎的老师。我校必须消化吸收并提升他们,使得他们个人的专业得到很快的发展。”该校一位老师说。积余实验学校设计了一系列有组织、有实效的活动,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个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他们为新来的老师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新教师成长系列活动,活动成果初显,前景喜人。
实践证明,通过为新来教师搭建提升和展示的一系列平台,他们很快融入到了新的环境。为了帮助新教师迅速适应新环境,融入学校的大家庭,进入有序高效的教学状态,学生们也会对这些轮岗教师也非常欢迎,让大家感觉到课堂质量与原有的风格一脉相承。这样实施教师轮岗制度,让流动教师们得到了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没有受到影响,而本校输出的骨干教师也为其他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发挥辐射推进作用。如此一来教师轮岗制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同时,也必然给教育深层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所谓轮岗轮换的还是人,实施也是靠人,可以说这本来就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一次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资源的调配在主管部门,资源的优化理由还是在学校本身,只要学校抓住机遇必定收获硕果。
拙轮换涣散人心
案例三:
王俊是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中学老师,刚毕业的年轻人心里对教育事业满怀热忱,教学兢兢业业。可是内心总是感觉这种教学的状态和自己想象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就选择申请轮换,没想到到了新的学校由于观点过于新奇,教学方法当地的教学设施也无法满足,就很苦恼,教学也没了激情和状态。加上作为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在职业生涯还很短没什么积蓄,又没有免费房子可住。父母亲都退休在家,他们就为儿子在原来的学校附近买了一套房子,并且搬过去和儿子一起住。作为新来的教师不但要适应新的工作和人际环境,还要适应新的气候环境,小王水土不服,身体日渐垮下来。最后校方本着对小王和学生负责的原则,和他原来的学校协调把他调回了原校。王俊回到原校后认真思过,在家人和学校的帮助Ti&清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又找回状态回到了教学岗位,脚踏实地认真教学。
这个事例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这位青年教师只是一时走了弯路,这是他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所付出的代价,但是不是说成长一定要付出代价的。从教师个人发展的规律看,到一个新的单位,一般要有卜2年的适应期才能逐步地找到自己的感觉,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需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磨炼才能形成适合该校特点、适合学生要求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使个人的教育、教学进入到一个最佳的境界,这一过程没有八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是不可能达到的。另外大多数教师把家安在离自己任教学校尽可能近的地方。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工作,又能很好地照顾家庭。很多教师是家中的项梁柱,既要赡养老人,服侍老人,又要照顾子女、教育子女。如果家中有人生病了,这时候家中的项梁柱如果长期无法回家,家中就会更加艰难。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建立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公办学校教师流动。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应当流动。”至于具体流动办法,将由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制定。江苏省在各方还在热议如何遏止“择校风”均衡教育资源之时,“教师换岗”这一颇有争议的流动制度或将进入江苏省级立法之中。江苏省法制办近日正式公布了《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不能超过6年”。次消息一出在各方尤其是在教育界一起了热议,热议的内容不外乎其利弊以及实施后将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本文将以案例形式对此项措施带来的利弊及影响加以分析和举证。
巧轮换焕发新机
案例一: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10位教师在六七年前就已经率先当了“吃螃蟹”的人。“当时鑫园小学刚成立,挂牌为游府西街小学的分校,游小陆续派出10位骨干教师去教学。”有关人士透露,这些老师当时都是自愿报名的,现在在那儿都发展得不错。这些骨干的到来,加速了鑫园小学的发展,如今鑫园也成为颇有名气的学校。游小一位负责人表示,走了—批骨干教师,学校压力也很大,但经过及时调整,游小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而且轮岗对推进教育公平有积极意义,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是好事。这样教师的流动加强了校与校之间的沟通。薄弱学校的老师到名校是多了平台和空间,名校到了薄弱校,也可以了解在相对差的条件下教师们工作的不易,可以相互学习,可以说是双赢的结果。
实现区域内(主要是县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定期轮换,使薄弱学校的学生也享受到优秀教师的教学,以实现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均衡教师资源的同时也解决教师长期在一所学校工作产生的职业倦怠,这样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规范岗位设置,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更好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逐步实现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满六年以上轮岗交流的良性发展。可见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被交流到一个新的学校,他也就到了一个新的平台,这样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可以摆脱以前的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利益斗争,可以更加专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这样就更加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并且有利于他们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案例二:
积余实验学校是北塘区的窗口学校,师资实力非常强,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北塘区教育局在全区实施教师轮岗制,该校调出了7位骨干教师去帮助其他学校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调入12位来自北塘区其他学校的老师。这些老师年龄跨度较大,年轻的20多岁,年长的44岁,几乎各个学科都有。“交流到我校的一般为其他学校不太受欢迎的老师。我校必须消化吸收并提升他们,使得他们个人的专业得到很快的发展。”该校一位老师说。积余实验学校设计了一系列有组织、有实效的活动,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个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他们为新来的老师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新教师成长系列活动,活动成果初显,前景喜人。
实践证明,通过为新来教师搭建提升和展示的一系列平台,他们很快融入到了新的环境。为了帮助新教师迅速适应新环境,融入学校的大家庭,进入有序高效的教学状态,学生们也会对这些轮岗教师也非常欢迎,让大家感觉到课堂质量与原有的风格一脉相承。这样实施教师轮岗制度,让流动教师们得到了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没有受到影响,而本校输出的骨干教师也为其他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发挥辐射推进作用。如此一来教师轮岗制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同时,也必然给教育深层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所谓轮岗轮换的还是人,实施也是靠人,可以说这本来就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一次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资源的调配在主管部门,资源的优化理由还是在学校本身,只要学校抓住机遇必定收获硕果。
拙轮换涣散人心
案例三:
王俊是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中学老师,刚毕业的年轻人心里对教育事业满怀热忱,教学兢兢业业。可是内心总是感觉这种教学的状态和自己想象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就选择申请轮换,没想到到了新的学校由于观点过于新奇,教学方法当地的教学设施也无法满足,就很苦恼,教学也没了激情和状态。加上作为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在职业生涯还很短没什么积蓄,又没有免费房子可住。父母亲都退休在家,他们就为儿子在原来的学校附近买了一套房子,并且搬过去和儿子一起住。作为新来的教师不但要适应新的工作和人际环境,还要适应新的气候环境,小王水土不服,身体日渐垮下来。最后校方本着对小王和学生负责的原则,和他原来的学校协调把他调回了原校。王俊回到原校后认真思过,在家人和学校的帮助Ti&清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又找回状态回到了教学岗位,脚踏实地认真教学。
这个事例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这位青年教师只是一时走了弯路,这是他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所付出的代价,但是不是说成长一定要付出代价的。从教师个人发展的规律看,到一个新的单位,一般要有卜2年的适应期才能逐步地找到自己的感觉,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需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磨炼才能形成适合该校特点、适合学生要求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使个人的教育、教学进入到一个最佳的境界,这一过程没有八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是不可能达到的。另外大多数教师把家安在离自己任教学校尽可能近的地方。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工作,又能很好地照顾家庭。很多教师是家中的项梁柱,既要赡养老人,服侍老人,又要照顾子女、教育子女。如果家中有人生病了,这时候家中的项梁柱如果长期无法回家,家中就会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