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21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都离不开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一种积极向学的和谐氛围。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精当的课堂评价语言。
  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对于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反,课堂评价运用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自尊心都受到挫伤,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会让学生对这门学科及其教师都产生抗拒心理和消极怠学情绪。因此,恰当运用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真诚和尊重先行
  【案例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说写训练课"精彩片断。
  师:趁热打铁,我们现在就把这件事写下来,送一份给朱校长。好不?
  生:(齐声)好!
  生:我觉得不写也行,我们派一个人到校长室告诉朱校长。(众笑)
  师:你不想写,是吗?
  生:不是不想写,我觉得不需要写。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我看这样,咱们现在练习说,看谁能把周老师送陈大娘看病这件事讲得有头有尾,就请他到朱校长那儿去说。
  (学生喜形于色,认真地投入到写作练习中去。)
  进行课堂评价要谨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受。在上述课例中,面对"不是不想写,我觉得不需要写",于老师没有勃然大怒,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临时改变了自己原来的预设思路,我们看到孩子们喜形于色。因为老师充分尊重了他们,还他们以自尊,把他们看成了完整的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不完善是极其正常的,期望学生十全十美是不正常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失误和错误,引导学生正视不足,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获得一份自信。当学生有了自信的时候,课堂对学生才有了一种亲和力。学生正是在教师这种真诚的课堂教学评价中真正扎实地学习知识。
  2 激励与指点并举
  【案例二】:我在执教一节公开课:四年级上册第9课《九寨沟》片断。
  师:同学们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令我们心驰神往,谁能美美地读一读描写九寨沟美丽风光的语句?用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中去游览一番?
  一生读,平常。
  师:读得不错,但他刚刚把大家带到九寨沟的边上,谁能再把大家往里边带一带?
  又一生读,不如前一个。
  师:刚才那位同学好不容易把我们带到九寨沟的边儿上了,你又把我们带出来了。
  同学们开怀大笑之后,又更加努力地练读起来,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有的同学甚至超水平发挥,一个教学的高潮就这样形成了,老师精彩的点评,让每位学生找到了自我,表现出的朗读效果令听课老师叹服。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后进生普遍的心理障碍是没有成就感,缺乏自信,因而对本门学科兴趣缺缺。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有效。不要把所有学生放在同一标准下审视,应特别细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交给学生一柄高倍放大镜,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喜欢上肯定自己的这位老师,从而于无形中更为关注本门课程的学习。
  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当做廉价施舍,否则将适得其反。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一分为二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因此,教师用幽默准确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进行科学的正确估计,能使他们找准方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及时评价与延迟策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信息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积极努力。
  中国的语言文字极为复杂,语文课堂就相应比较容易出错。比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用词不当等小毛病就容易忽视。尤其在公开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往往更重视其他因素,或是由于紧张来不及反应,因而影响了评价的及时性。其实,在这样的时刻,更能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及时评价,可以利用刚刚留下的鲜明记忆表象,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改进学习的愿望。然而有时,延迟评价却能够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案例三】:我在教学古诗《墨梅》一课时,学生对"只留清气满乾坤"提出了质疑:"诗中的墨梅是画在纸上的,为什么会有清香呢?"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展开讨论。一个学生说:"梅花是有清香的,作者看到画上的墨梅自然会联想到这种清香。"应该说这个学生说得很不错,但是我还是没有马上评价这个学生的回答,而是继续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另一个学生说:"因为墨是有气味的,尽管这种气味在常人看来并不好闻,但作者王冕从小習画,他对墨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这种气味在作者闻来就是清香了。"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学生的理解超越了许多教师的思维,是教师无法预设的,是生成的结果,它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和个性的光彩。如果没有延迟评价的策略,又何来如此鲜活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呢?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技巧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如果能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将使课堂增色不少。反之,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把握好评价的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这就注定了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于一身的教学智慧。它是对教师知识内功、能力素养和创造灵性的全面考验,是随机应变地组织、推动、深化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评价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学生才会在评价的舞台上充分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语文教育要能够为造就新时代人才而发挥重要作用,这就对语文教育者要求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素养,《辞海》释义为"经常修习培养"。其一解释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故此看来"素养"就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除了包括一般教师所必须拥有
期刊
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可以说,无论什么场合,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有口语交际。教材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既要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交际内容,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还要创造性地利用生活中的题材,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以学生原有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凭借,激发学生的交际的兴趣,
期刊
十年磨剑,只为一朝,当高考结果呈现出来时,考生或忧或喜,而我们处于一线工作的教师们,除了为学生的命运同忧同喜外,还必然会进行一项不可或缺的反思,研讨工作。所以说,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晴雨表",甚至是"指挥棒",对中学教学的影响不容小视。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都清楚,语文拉分最大的就是语基题和作文,可见作文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每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一出炉就牵动人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考场中涌现出的优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句话将美育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进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指出了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美的教育?如何让和谐之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1 在
期刊
"以人为本,科研兴教。"新课程改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铺开,传统教学与新课程理念激烈碰撞的形势下,作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正面临着"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严峻挑战,只有教研上创新,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乡村的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乡村语文教学主要立足" 常阅读 ,勤积累,巧运用,抒真情"为主题的基础教育,乡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
期刊
摘要:字形文字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途径很多,利用字形结构,介绍"倒书"知识;利用字形组合,概括文句大意;利用字形拆离,深化内容含义;利用古体字,考证其本义;利用近似字形,显示意义区别。语文教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研究字形,平中探奇,慧眼识珠,用字形作文字游戏,一定会使课堂教学增添情趣,活化了语文教学。  关键词:倒书;大意;拆离;本义;近似字;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期刊
在记叙文阅读中,伏笔与铺垫是二个常见的结构术语。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对二者混淆不清,认为伏笔就是铺垫,铺垫就是伏笔,造成阅读理解的偏差。为避免造成考试中无谓的失分,下面就具体谈谈伏笔与铺垫的区别: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情节,预作提示或暗示,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以求前后照应,有伏必有应。例如人教版语文课本都德的《最后一课》中,主人公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走过镇公所时,看
期刊
摘要:高三二轮复习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因此,复习导向的正确与否、过程中实施复习的措施和方法是否得当以及复习效率的高低等因素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败。作为高三英语教师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以便以更大的信心去迎接高考。  关键词:高三;英语二轮复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18-02  进入高三复习的最后关键阶
期刊
现代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不断发展的社会, 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说话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较高的说话水平只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一个人口语能力和交流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与人沟通的成败。我们学校的孩子绝大多数生长在农村,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不一样:想说又说不出口,欲说又止,即使说了也胆小得很,不敢大胆地表达胸意。更有甚者说是说了,但不自如,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图等。因此
期刊
提要:如何帮助学生写好记叙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归结,其核心就是要帮助学生练就化腐朽为神奇的四招功夫:化虚为实,化显为隐,化凡为奇和化情为物。  关键词:记叙文; 写作; 方法;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24-02  如何帮助中学生写好记叙文,很多语文老师都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其经验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点:一是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