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调和油消费升级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可以预见,调和油市场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及研发的升级,
  并为市场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
  迈入新的门槛,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满怀期待。
  “新制定的食用油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预计一两年内将正式实施。新标准最大的特点就是今后要求调和油必须标注油品成分配比,但含量在2%以下的可以不标。”王瑞元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透露。
  他之所以对此期待不已,是因为上述国标的缺失,导致了中国的食用调和油市场长期乱象丛生。
  目前,市场上多数食用调和油是以廉价的大豆油或菜籽油为主,花生油及其他坚果油的含量极少,但相当一部分品牌却有意在名称上突出价格昂贵的配料,虚假营销。而正是因为无需公布配方配比,才令其有漏洞可钻。
  本刊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业内人士均对新国标的即将实施表示期待,认为这将进一步引领食用油领域的消费升级。
  “新国标对食用油配比标注的严格要求,将规范市场发展,令一些厂商不能再以次充好、虚假营销,更重要的是,科学的调和油配比,将会对消费者的健康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国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可以预见,调和油市场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及研发的升级,并为市场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 中粮油脂副总经理兼中粮福临门食品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猪油渣”进入历史之后


  大多数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对于“油”的童年印象中,少不了一种叫“猪油渣”的美食香味,那种大铁锅熬炼猪油之后剩下的产物,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多少填补了缺油水的肚皮。然而,时过境迁,曾经作为中国人主要膳食油脂来源的猪油,如今除了用于少量的特色美食以增添风味之外,几乎只是充当了一代人难忘的历史记忆而已。
  由于原料来源更丰富、加工工艺更成熟以及品质更好等原因,我们今天所谈论的食用油主要是指植物油脂,常见的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子油、棕榈油、玉米油等十几种。过去30年,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植物食用油消费市场规模一直在稳步增长,目前人均消费量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食用油市场的总供给量达3466.5万吨,其中食用消费量为3075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为338万吨;出口量为13.5万吨,合计年度需求总量(即消费量)为3426.5万吨,年度节余量仅40万吨。
  然而,中国食用油行业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自给率偏低。“2016年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仅为32.3%,与上年相比还下降了1.9个百分点。这离国家要求的2020年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达到4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王瑞元说。
  对此,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执行会长、武汉轻工业大学教授何东平认为并不需要过分担忧。
  他认为,中国土地有限,首先要保证粮食的种植面积,所以进口食用油辩证来看,甚至可以理解为是利用国外的土地为中国种植油料作物。而且进口价格并不贵,最终是消费者获益。而自给率低的问题解决办法有很多,比如着力发展不与粮争地的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加强油脂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出油率,等等。
  在他看来,中国食用油产业供给端最大的问题不是自给率低,而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对从业企业来说,更应该关注的是行业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如何在优胜劣汰的洗牌中生存、壯大。”何东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市场萎缩谁之过


  一般来说,调和油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油品以一定比例调制而成,脂肪酸组成的平衡性应好于单一植物油,含有更为丰富多样的营养成分,同时兼具部分植物油所没有的风味,被认为比单一油品更具优势。
  然而,数据却表明,市场并未对具有多种优势的调和油更加青睐:2016年销量位居前三的菜籽油、花生油、调和油占比分别为20%、19%和19%,其中前两名的比例是上升的,调和油的占比却在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多年来消费者受到了各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调和油的欺骗和伤害,对调和油产生了不信任感。
  据了解,行业标准缺失使得个别不守规矩的企业出于对商业利润的过分追求,往往以次充好混淆概念,“比如加0.5%的芝麻油就敢说自己是芝麻调和油,加一滴橄榄油就声称自己是橄榄调和油”,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是调和油被市场“冷落”的主要原因。
  乱象背后是利益驱动。
  2011年开始,随着油脂加工企业不断扩张,食用油市场产能开始严重过剩,截至目前,油脂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为了抢占市场,各地食用油价格战一度愈演愈烈,产业利润持续缩水,一大批中小企业或被兼并重组或被淘汰出局。
  为了生存,一些油脂企业便开始压低成本。
  业内人士透露: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而相同容量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每100元则利润可达6元。因此,粮油企业往往对调和油“趋之若鹜”。
  在王瑞元看来,得益于“金龙鱼1:1:1”概念多年来的市场教育,“调和油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共识。他认为,问题并非在于需求不足,而在于市场供给不足,“不是消费者不想买调和油,而是市场缺乏好的调和油。这说明调和油市场存在巨大缺口,企业的机会在于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同时满足大家的知情权,重拾消费者信任。”

技术升级打破同质化


  近年来,食用油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除了一些为压低成本而“以次充好”的中小油企扰乱市场之外,大型油脂企业的竞争也进入了同质化阶段。
  其后,中国一些企业开始尝试打破调和油配方比例不透明的潜规则。
  2012年8月23日,首度进军调和油市场的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发布旗下首款调和油产品的同时,公布了委托权威机构监制的调和油配方和比例。此前这是被各企业视为最高机密,中储粮打破了整个行业多年秘而不宣的默契。
  2017年12月26日,中粮福临门又推出了新品营养家食用调和油(以下简称营养家),不仅公布了配方比例,还公布了营养成分,这既解决了调和油不透明的消费痛点,也使得消费者享受到真正营养均衡的食用油成为可能。
  “实际上,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各品牌其实都是依靠进口,用同样的原料生产名字不同的食用油,产品之间缺乏差异性。”何东平认为。
  实际上,中国油脂市场4000亿~4500亿元的市场蛋糕是固定的,各品牌之间此消彼长,争夺战只会愈演愈烈。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机会脱颖而出。
  以福临门此次推出的营养家调和油为例,一经亮相,便引来业内、市场的广泛关注。在工艺上,中粮研发了“营养环”配方工艺,涵盖了从原料到技术,再到包装工艺的一系列环节。
  一般来说,调和油各种油料的比例要求并非绝对精准。以计量为例,国内常规的做法是取油之后看看容器的刻度高度下降了多少,而中粮使用的是流量计,取油量更准确,要求误差不能超过1%。5种油料调在一起,还要经过两次的精准调匀。
  再以脱臭工艺的改进为例,中粮将脱臭塔的结构工艺参数做了改造,降低了整个脱臭温度,使得油料中植物甾醇、维生素E的含量提高了15%。
  据了解,这个参数和温度的控制非常关键,中粮经过了大量实验,加上整套制油设备的不断改进才得出来。
  在产品灌装方面,营养家采用的是不添加抗氧化剂的充氮灌装技术,为了防止产品在运输、储藏等过程中阳光直射,使用的是防紫外线的包装瓶。
  “营养家每个环节的技术工艺虽并非独创,但对整个流程进行了集成创新。”王瑞元告诉本刊记者。
  在业内专家看来,今天的消费需求还在进一步细分,如何在一个存量竞争的市场中寻找规模、利润的增量,考验的是企业对这种需求的洞察力和满足能力。
其他文献
那些盛放的桃花,越过围墙,开在了观前街上,春风一吹,洒落一地花瓣,就像打翻了一地碎锦,于是,人们就称观前街为碎锦街  观前街,姑苏第一商业街,因地处玄妙观前而得名。街道不长,仅770米,但很古老,西晋时就有了。15个世纪中,这里宫殿巍峨、香火繁盛,桃花灼灼、士女云集。那时观前街的繁华,是宗教和民俗的繁华,还不是工商业的繁华。  直到17世纪后,老字号陆续入驻,商业氛围渐浓,这条老街,被喧闹的市声唤
位于杭州市文一路上的淼童超市最近夜宵外卖订单量暴涨。  根据饿了么的区域便利店消费大数据,原本晚上9点准时打烊淼童超市调整了线上店铺商品排序:白天将碳酸饮料、饮用水和啤酒类目调整到最前面,下午茶时段将冰淇淋置顶,21点后的夜宵时段则换成方便面、八宝粥。  方案应用后,当月小店销售额就增加近3倍,可乐和啤酒等外卖爆款销量环比增长10倍。  这是2018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
张驰  焦虑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包括对生活成本的焦虑、对工作的焦虑、对未来的焦虑等,同时,特定的情境也会带来焦虑,如年底焦虑、陌生环境焦虑、婚前恐惧……只要我们愿意,每个人每一天都可以列出一张长长的焦虑清单。  被焦虑情绪裹挟的我们患了焦虑症吗?事实上,焦虑情绪和焦虑症是有区别的,感到焦虑并不意味着患上了焦虑症。  最初主张把焦虑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进行解释的人是弗洛伊德,他认为焦虑和恐惧都是人进行
深圳湾畔生机勃勃,黑脸琵鹭结伴涉水觅食,红嘴鸥在低空画出优美弧线。“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正在深圳中心城区成为现实。  美好环境得益于产业创新、制度创新。高标准的绿色经济体系、闭环推进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使深圳“生态红利”释放,生态文明之花绽放。资源“硬约束”:全面构建绿色经济体系  作为全国一线超大城市,深圳却是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小市,在北上广深中土地面积是最小的。“人
中关村,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北京金光闪闪的招牌。  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这个响亮的名字,正在不断添加一个个“前缀”——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定·中关村创新基地……  截至2018年底,中關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的分支机构,已超过7400家。  一个京津冀,N个中关村,被视为京津冀产业协同
需求增长成就了跨境电商,需求升级则在考验跨境电商  直到2018年元旦结束后一周,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的资深买手辛迪(化名)才终于有机会喘口气。进入2017年11月之后,“双11”、“双12”、“黑色星期五”、圣诞、元旦等几个购物狂欢节接连而至,让辛迪忙得四脚朝天。  7年前辛迪随丈夫移民到美国,成为家庭主妇的她便注册成为洋码头买手,如今已經拥有了一支十几人的团队。她每天在当地各大超市、卖场穿梭,补
“智能”已经深度渗透进了“日本制造”  2018年9月19日至23日在上海举办的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上海工博会”),是一场全球性的“智能制造”盛会。  传统制造业强国日本近年来因应潮流,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这次逛上海工博会,发现日本企业展台前的各国观众特别多,洽谈间的运转率也非常高。几十年前那种“向日本企业学习”的氛围似乎又回来了。  细看日本企业的智能制造展台。一个明显的感觉是,
当代中国零售行业的腾飞要上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未。1978年改革开放后,“马路市场”“店铺街”“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和互联网零售商业更迭出现。  这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中国城市化飞跃的时代,也是中国零售业升级突破的时代。  溯源过往,产业瞬变“匪夷所思”;展望未来,智慧零售“粉墨登场”。活力温度计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行业之一,零售业已走过1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电商深耕之前,它
如今,“黄牛”倒票换了个形式,从线下发展到了线上,这种方式很可能侵犯了其他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在抢火车票,求帮加速”“有情人终成眷属,没票人靠你加速”……  春运于2月1日正式开始,抢票已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抢票不仅要靠手速、网速,还要“友谊加速”。本刊记者发现,不少抢票软件除了继续推出“有偿加速”外,还祭出新招——让好友为其加速。有网友质疑,抢票加速“有猫腻”,存在借机推广软件之
从黄浦江畔到伦敦泰晤士河畔,“70后”女作家张弘不仅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事——写童话,也找到了今生的使命——推广儿童阅读。  三年前创立公益阅读推广机构魔法童书会,今年站上“2018阅读改变中国”的奖坛、获得年度“阅读点灯人”称号,“魔法阿姨”张弘和她的童书会,在无数孩子心中播下了阅读的种子,种植出充满爱的“魔法花园”。  儿童的阅读,必须是父母陪伴的阅读  戴着细框眼镜、扎着少女式马尾辫、笑容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