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ong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是高校思政课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现象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材部分内容存在重复交叉,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和水平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能力欠缺,是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的原因。为了减少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必要重复施教,提高思政课实效性,要建立高校思政课教材编写部门与高校师生双向互动的交流沟通机制,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做好学情分析以及创新教学方法,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并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6.062
   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现象在高校思课中普遍存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重复施教。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分为必要重复施教与不必要重复施教。教师希望减少重复施教是基于高校思政课课程任务量过多、教授的内容重复较多,加上教师不厌其烦地教与学生不愿学之间的冲突矛盾而提出的。而学生希望减少高校思政课重复施教,是基于高校思政课理论性过强、趣味性不高、次数过多而提出的。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施教才能更好地优化高校思政课。
  1 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现象分析
  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重复施教的情况分为以下两种:
  一是同一个教师同时上几个班级的同一门思政课。由于授课班级过多,教师忘记哪些知识在哪个班级已经讲授过,这样很有可能出现教师就同一内容在同一个班级多次讲,或者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班级多次讲的情况,这就出现了重复。
  二是同一个教师对不同阶段的同一个班级上不同的思政课。不同的思政课在部分内容上存在重复交叉,不同阶段的学生可能在某一阶段已经学习过某一知识点,但是教师不了解或者是已经忘记了已经讲过,又讲了相同的内容,这很容易就变成了重复施教。
  2 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的原因分析
  2.1 高校思政课教材部分内容存在重复交叉
  高校思政课教材部分内容存在重复交叉是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的原因之一。高校思政课教材部分内容存在重复交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从重复内容的涉及面来看,重复内容涉及面较广,涵盖着四门课程的多个部分,不同的思政课之间存在部分重复交叉。比如,“基础”课中的“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原理”课中的“人生价值”存在重复。“基础”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概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重复。
  二是思政课教材对相同的一个问题的内容阐述与学生知识发展速度不一致。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学习相同的内容时,思政课中对相同问题的内容阐述并没有随着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的提升而更新,学生用已有新的理论知识再去读表述不变的思政课教材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大打折扣。
  2.2 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和水平不足
  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不足是导致重复施教的原因之二。教师能力和水平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师不认识学生以及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就做不好学情分析。教师教授班级过多,学情分析不到位,很容易出现重复施教。教师在不同的阶段对相同的或不同的学生进行重复施教。教师没有做好学情分析,相同的学生在前面和后面可能接受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
  另一方面是教师可用的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高校思政课本身理论性就比较强,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政治性和理论性知识的灌输。现在有可行的教育方法被教师提出、创新出来,但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推广不够等,运用到高校思政课中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少。所以,教育教学方式不够多元化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仍在产生着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施教。
  2.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能力欠缺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能力欠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重复施教的原因之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从小学到大学,思政课就一直伴随着学生,学生对思政课并没有越来越喜欢。一定的重复施教,会让学生对某一知识有所重新认识和理解,只有理解后才会有兴趣学,也才能学习好相关知识。
  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思政课学习能力欠缺。特别是记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是一次知识的传授就能记住的,需要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重复才能够完全地记住,记住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对知识的理解。机械简单地记住的知识容易忘记,真正理解的知识才能记得更牢固。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对知识的识记需要重复,对知识的理解同样需要重复。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理解也要经过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真正地对某一知识有所理解。
  3 减少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必要重复施教的有效对策
  3.1 建立高校思政课教材编写部门与高校师生双向互动的交流沟通机制
  为了减少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必要重复施教,应建立高校思政课教材编写部门与高校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交流沟通机制。教师与学生对教材的评价最直接、最有发言权。教师和学生作为高校思政课的教授者和受教者,对高校思政课是否存在重复交叉最深有体会,同时对教材的评价最具有发言权。中宣部和教育部一直以来都有向教师和学生征求意见和建议,但是教师与学生的建议未能及时在教材的修订中得到反映。因此,有必要建立雙向互动的交流沟通机制。教师和学生提看法和建议,教材编写部门听取有效建议并进行研究,减少内容重复交叉,从而减少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必要重复施教。
  3.2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做好学情分析以及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和水平不足造成了不必要重复施教的出现,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和水平不足具体体现在教师学情分析不到位和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两方面。为了减少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不必要重复施教,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做好学情分析以及创新教学方法。要解决学情分析不到位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多与学生联系,保持沟通与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身心特点和思想情感。要解决教师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的问题,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允许范围内,将可尝试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践,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法体系,如果有成效,那就可以向外推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高校提供的有效途径来创新教学方法,比如说教学方法创新课题研究课题;教学方法交流学习培训或机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名专家教学方法创新专家座谈会、讲学或交流等。
  3.3 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并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高校思政课的能力欠缺,导致了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必要重复施教的出现,为了减少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必要重复施教,需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用端正的学习态度去学习高校思政课,才能发现高校思政课的有趣之处,才会想要去探索其中更深奥的知识,这在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习高校思政课的兴趣,减少了重复施教。学生学习高校思政课的能力欠缺与学生学习方法有关。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进行整理和复习,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养成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阅读与思政课相关的书籍,找到适合的高效的学习方法。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记忆知识的速度,学生在课堂上就轻松掌握所有的知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施教。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试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复施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8):93-97.
  [2]黄天弘,栗想,何聪,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重复交叉问题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3):58-63+70.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形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格局。《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属于财会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在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相连、相向而行,是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非常值得探索的方向。本文从《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目标、课程环节、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模式四个方面详述了课程思政建设上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给类似课程思政建设启发思
摘 要: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是党的建设重要任务,通过开展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可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履行党员直接教育管理的责任感,能够改变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上职责不够明确的状况。高校党员分类与其他行业和地区有着本质差别,实际工作中要在了解高校党员人员情况特点上对党员进行分类,可以将高校党员分为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和流动党员三类。在进行高校党员分类基础上,可以对高校党员以不同的分类安排开展不同内容的党员教育工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持续推进,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传入中国。新自由主义在文化教育领域的渗透,其本身的反马克思主义性质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一定不良影响。因此,及时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对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具体不良影响,并据此结合实际采取对策成为当今开展大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大学生;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证调查法等对安徽省高职体育院校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目前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实习、就业的需求,分析目前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存在的相关问题,构建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方案。实践课程改革包括: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改革、课堂实习纳入实践课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疫情前后大学生的消费对象、消费心理、消费方式、消费计划及消费观念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旨在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在疫情下的受影响程度,改变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引导合理的消费需求,构建绿色的消费方式。  关键词:疫情;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
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构建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追求在于实现开放投资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在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继续走扩大对外开放的道路.准入制度的放开,外商投资
摘 要:私法是我国法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法律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多种价值,在调整社会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民法典》的出台完善了我国在私法方面的一些漏洞,体现了“以民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新时代新兴技术普遍用于社会方方面面,新的事物喷涌而现,法律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民法典》就是最好的体现,如人格权单独成编,增加人权保障范围,加强对人格尊严的维护,都在推动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
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教学与实体课堂有机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创新与人才培育的突破点.以宏观经济学为
摘 要:大学公共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公共课上课人数少则一百人,多则几百人。对于公共课教师来说,面对如此多的学生其工作量倍增,难免工作质量下降。如何找寻减少工作量并提升工作质量的平衡点是公共课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本文从公共课最为常见的三个问题出发,针对公共课出现的问题给予细致的解决方案,为大学公共课教师解决工作量与工作质量之间的矛盾提供支持。  关键词:高等院校;授课质量;参与度;大学生  中图分
摘 要:自愿救助行为,亦可称见义勇为,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歌颂,同时不乏大量广为人知的先进事例。如今社会发展,但大量反面事例却频频体现出人们的道德认知水平不断下滑,归根结底还是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救助者权益保护还存在不足,大量见义勇为者因救助他人而使自己陷入困难境地,从而肩负沉重代价。若要鼓励更多自愿救助行为出现,不仅需要社会上的精神文明倡导,更需要法律作为强大支撑。  关键词:自愿救助;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