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培养刍议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_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少年责任心的培养一直以来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社会责任心的实质、青少年全面发展、优化环境及自我教育等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的解决路径,希望能对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责任心 全面发展 自我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2015年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青少年社会责任心与心理适应性的相关研究(编号:2015-GH-119)的阶段性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潘志红,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1-180-02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列夫·托尔斯泰也曾经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 他将一事无成, 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所以一个人的责任心对于自己的成长意义深远。责任心也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保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少年在未来的奉献和奋斗,所以对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培养意义重大。本文侧重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
  一、依据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来培养其社会责任心
  在青少年阶段,青少年身体迅速成长,心理处于断乳期,情绪不稳,较叛逆,思维发展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具有强烈的正义感,思想发展不稳定,深度不够,但很有自己的主见,倾向于向自己崇拜的榜样和偶像学习,并渴望自己被当作大人来看待,规则意识较强。这一系列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过程中,不能从单纯的说教更不能从高深的理论去培养。主要以日常具体事件和可模仿的榜样为日常教育的内容,辅之以相关规定和制度。先从培养其对自己的责任心开始,自己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对于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处理和解决,最好由自己去解决处理。在此基础上主要通过为学生树立可模仿的榜样的方式,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让青少年在一个个具体事件中去模仿,去实践,在模仿与实践中从对自己的责任心向社会责任心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可模仿的榜样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在某件事情上称之为榜样的,也可以是在许多事情上都可以成为自己榜样的人,只要这个榜样具有可模仿性皆可。最忌的是为青少年树立一个完美无缺的榜样,近乎神人,遥不可及,使青少年在模仿的过程中由于达不到对方那样的高度而失望,最后放弃。
  二、从培养爱心的角度来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心
  社会责任心的实质则是人的爱心的具体表现,即人们对社会的感恩之心而引发出来的对社会有所担当对社会有所负责的爱心。所以培养人的社会责任心,其中一个出发点是从培养一个人的爱心开始。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很难让他自觉地对社会、对他人负起责任。使青少年有爱心,就是培养其体验爱、接受爱和表达爱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通过知识的学习,诸如学习传统文化、感人的故事等以培养其爱的意识;一方面通过实践习得,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为青少年有意提供体验爱、接受爱和表达爱的场景、事件和机会。在家庭中父母对青少年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果只是默默奉献,作为孩子的青少年他就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就应该这样,就不会有感恩的心在里面。如果家长不时提醒他这是父母对他的关爱,他就会心怀感恩,体验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增强青少年体验爱、接受爱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其表达爱的意识和能力。在爱意互动中成长的青少年对其父母、家庭、他人和社会会有一种感恩心,进而培养和成长出其对社会负责的责任心。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青少年中极少数在家庭和社会中得不到应有关爱的学生,在学校里,作为班主任教师和其任课教师,要对这些学生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关爱,才会让这些青少年的感恩心和社会责任心茁壮成长。
  三、在青少年全面发展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社会责任心作为青少年的一项基本素质,它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青少年的其他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心应把它放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状态中去培养。
  (一)在发展青少年学习力的前提下培养
  青少年阶段是从儿童向青年的过渡阶段,他既具有儿童的一些特征,又发展了一些成年人应有的特点。青少年的学习特点就具有这样的过渡性。一方面青少年在学习中对形象思维依赖感仍是很强,但其抽象思维也在不断发展。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所学科目也在增加,儿童时代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他的学习现状,他必须调整学习战略,利用先进的学习工具,提升学习技巧,否则会在学习上力不从心。一个在学习上力不从心的青少年,很可能会造成其对学习的绝望,从而放弃学习,对自己不负责任,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培养出他的社会责任心。所以不断提升青少年的学习力,使其在学习上有一种成就感,有助于学生正面思维的发展,学习力的增强和正面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其社会责任心的培养与发展。此外,学习力的不断发展,使青少年在学业上学有所成,不断增强其学识、能力、智慧等,这使青少年在未来的社会中,具有其对社会担当的能力。所以学习力的发展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在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的过程中培养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六岁之前是无道德阶段,儿童没有善恶的强烈意识,主要通过人的本能来活动;六岁到十岁,是他律阶段,即儿童在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外在力量的约束下,开始掌握善恶的标准,形成基本的理念、观点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十岁以后,进入到自律阶段,自律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主要依靠人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自由,自由再往前发展就是自在。从以上可知,作为个体而言,六岁到十岁这一阶段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配合,三者在观念上一定要统一,培养学生作人应有的正确理念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并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如果在这一阶段家长、学校和社会分别给儿童一套作人的理念,三种理念会让十岁之后的孩子,行为错乱,在这种下,很难培养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所以在学生六岁到十岁的这个特殊阶段,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紧密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恶。从动机到言行利他就是善,否则就是恶。而社会责任心本身就是道德在人们心理层面对社会态度的一种善的表现。所以重视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助于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发展,尤其侧重道德的基础层面社会公德的教育与实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发展。因为社会公德是在公共场所民众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该具有的操守。作为一个人他可能没有成家,可能没有工作,但从出生到死亡他都是社会公共场所的一员,所以他可能不懂得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但社会公德他必须懂得并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应是儿童和青少年系统学习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本身就是社会责任心在道德层面的体现。在青少年时代对学生实施系统的社会公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就这一点来说,西方国家做得非常好,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来为己所用。
  (三)在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中培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总纲。社会责任心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它是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但社会责任心它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人的其他观念、能力和素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全面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侧重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心也会发展起来。
  (四)依据人全面发展的规律来培养
  追求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终的价值追求。但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作为一个人,从自己擅长的一方面作为突破口来发展自己,进而从这一擅长的一面来带动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促使自己全面发展,这是人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针对于一个人来说,全面发展不是在同一时段,自己方方面面都得到平衡发展,而是有前有后,但最终都得到了发展。针对青少年也是如此,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所擅长和所感兴趣的点,并鼓励学生优先发展它,在此基础上带动自己方方面面的发展,进而也促进自己社会责任心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所谓的后进生,更应该如此。
  四、在环境优化中培养和熏陶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心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为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是指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物质条件。软件环境主要是指青少年学习成长所需要的氛围、社会风气、信息环境等。在硬件环境一定的条件下,软件环境在培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心方面显得异常重要。
  作为社会拥有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浓厚氛围,具有张扬正能量的社会风气,提供净化人们身心养眼养脑的信息环境,实施助人利人的奖励政策,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助于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养成。在学校和家庭中,教师和家长是青少年模仿的重点对象,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在身体力行上为青少年作出榜样。此外在可控的学校和家庭环境中,作为教师和家长在每一件事情和活动中抓住每一个教育和熏陶的情境点,来激发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心。
  在更小的软件环境上即青少年的心境上,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其精神世界,对其社会责任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通过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读诵与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境界,优化其心境,进而培养其社会责任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首要的价值选择则是家、国、天下,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心和伟大人格,进而培养发展其社会责任心。
  五、在青少年的自我教育中培养其社会责任心
  事物的发展,在外因一定的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事物的内因。此外,从心理学上来讲每一个人都有成长的渴望,而渴望长大成人、具有强烈表现欲的青少年更有成长的渴求。所以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则是通过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来完成,这也是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最高境界。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所以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阶段,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到一定程度让学生能够自动地去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所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努力下,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依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上,来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力,进而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能力,让青少年在有效的自我教育中来完成社会责任心的成长。
  总之,对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培养要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培养其爱心的基础上,在全面提升其素质的过程中,在不断优化的环境中去发展和培育其社会责任心,但最重要的是在其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完成其伟大人格的成长,从而有效促进其社会责任心的成长与培育。
  注释:
  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78.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3.
其他文献
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人数和比例日益上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资助经济困难学生也是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对学
社会生产生活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带动了煤炭开采行业的发展,从而也对煤炭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我国煤炭企业从国外引进了掘锚机组.基于此,本文将掘锚机组作为研究对象
转子间骨折是髋关节囊外骨折,在中老年人的髋部骨折中比较常见,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1].老年人的转子间骨折多与骨质疏松有关,在跌倒后容易发生
期刊
[摘 要]赵树理、高晓声之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明显不同,具体表现为散点透视与追踪反映、观照问题与审视灵魂、凡人大事与奇人奇事等。本文于此略作比较。  [关键词]赵树理 高晓声 农村题材小说 创作个性 比较    自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鲁迅创造性地将农民引进小说领域,真诚地将他们奉为作品的主人公之后,农民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始终不渝的审美对象,农村题材小说川流不息,蔚为大观。其间,赵树理、高晓声脱颖而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当今社会更是环境保护的新阶段。而且目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更是当务之急。现在,虽然各省市都在大力促进新农村建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更好地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169-02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对体育知识、运动方法和技术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的活动
目前高校药学实验室管理存在不合理、不规范以及管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以药剂实验室为例,将 7S 管理具体应用在药剂实验室中,探索药剂实验室管理的新模式,为药学实验室更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体会.方法 本研究起止时间为2016年12月~2018年3月,研究人员共计1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对性
摘 要:《婚姻法》对男女双方自行订立婚约的行为并没有禁止,但不承认婚约具有法律约束力。订立婚约时给付聘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有之,直至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继续遵循这一习俗。关于聘金的法律属性,理论界与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而且关于聘礼制度的处理,不同历史时期的处理也大相径庭,本文,主要对聘金的内涵、聘金与婚约的法律属性以及现行司法解释对此的规定与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完善聘
[摘要]在队伍建设中,我们只要加强思想引领,制度约束,来强化教师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加强理论学习、专业培训,来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技能全面的教师队伍,来提升学校竞争力才能成为可能。  [关键词]师德 专业培训 综合技能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170-01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社会对学校关注度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