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blinz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14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的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16~76岁,平均51.5岁;左侧8例,右侧6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4 d,平均7.7 d。采用肘外侧及后侧入路暴露骨折端,使用克氏针、可吸收棒结合缝线固定,必要时联合肘关节较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

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22~49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3.6周(8~17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平均屈曲113.6°(90°~130°),伸直-19.3°(- 45°~0)。前臂旋前72.3°(45°~85°),旋后82.1°(60°~90°)。末次随访时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为68~98分,平均84.7分;优8例,良4例,可2例。所有患者患肘均无不稳定、缺血坏死、迟发性尺神经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2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1例出现肘关节退行性变。

结论

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应早期手术,最大限度重建肱骨小头和滑车,重视合并损伤的处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年间新疆地区4所医院成人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疆4所医院收治的成人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节段、OTA分型及Denis分型等数据,总结2年间新疆地区成人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收集2 659例成人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 374例(51.67% ),女1 285例(48. 33% ),男女比为1. 07:
目的测试并比较新型膨胀式双螺纹双向加压螺钉(EDBCS)与空心加压螺钉(CLS)固定Anderson-D'Alonzo Ⅱ型齿状突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及螺钉抗弯曲强度,为临床EDBCS治疗齿状突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例国人枢椎标本随机分为CLS组和EDBCS组(n = 5)。分别测量完整标本和骨折后内固定标本的扭转刚度及剪切刚度,比较采用两种不同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强度;并对两种螺钉分别进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1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3例;年龄17 ~ 47岁,平均33. 6岁;损伤部位:T7-8 1例,T10-11 2例,T11-12 3例,T12至L1 5例,L1-2 3例,L3-4 2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6例,B级5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四肢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10月应用LCP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8 ~ 65岁,平均38. 7岁。内固定物失效10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5例,接骨板外露5例,接骨板突出皮下引起疼痛3例,深部感染1例。结果适应证选择不当2例,LCP的应用原则不当8例,技术性失误6例,未能有效保护软组织
期刊
目的回顾性分析骶骨Ⅱ区骨折各亚型骨折移位特点及其与骶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2例骶骨Ⅱ区骨折患者资料,压缩骨折44侧,其中伴神经损伤组15侧,无神经损伤组29侧;分离骨折24侧,其中伴神经损伤组8侧,无神经损伤组16侧。比较压缩骨折或分离骨折中伴神经损伤组和无神经损伤组患者的骨折压缩距离或分离距离、发生骨折前后移位和旋转移位的情况。结果压缩骨折的伴神经损伤组
目的探讨经颈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Levine-Edwards II、 ⅡA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例Levine-Edwards Ⅱ、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3例;年龄21 ~45岁,平均32. 5岁;按照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9例,ⅡA型3例。脊髓神经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D级4例,E级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术前数字化截骨设计和术中导航技术辅助矫正胸腰段骨折术后继发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性。方法2008年1至2013年4月对34例胸腰段骨折术后继发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截骨(PSO)进行矫形,男18例,女16例;年龄17 ~44岁,平均26. 5岁;其中11例采用传统技术进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无辅助组),23例联合应用术前Mimics软件设计截骨及术中导航技术辅助进行后凸矫形(辅助组
目的探讨后踝骨折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98例合并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资料,男143例,女155例;年龄14 ~85岁,平均43岁;右侧152例,左侧146例。分别分析胫距关节脱位、踝关节骨折Danis-Weber分型、后踝骨折Haraguchi分型、后踝骨折块面积和后踝骨折手术固定与否的关系。结果胫距关节脱位后踝骨折的固定比率(57.0%)高于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螺钉固定与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1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32例,女9例;年龄8~43岁,平均18.3岁。骨折根据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Ⅱ型12例,Ⅲ型29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螺钉固定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9~42岁,平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