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我们学校在2009年4月,按照成都市政府要求,以石室中学为龙头学校,组建了石室中学教育集团。2010年9月,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自此,石室中学形成了一校两区的办学新格局。
目前,石室中学教育集团共有十五所学校,十八个办学点。成都是西部北区的重要城市,城乡差别比较大,教育均衡的要求很强烈。在政府主导下,我们的教育集团主要有三种形式:领办支持型、指导合作型、对口帮扶型。领办支持型,使用我们的品牌,我们派出团队,共享资源;指导合作型,使用我们的品牌,我们不派团队,共享资源;对口帮扶型,主要针对薄弱的农村学校,不用品牌,我们不派团队,但共享资源。
推送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石室中学教育集团将带动辐射作用的重点放在管理理念的改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上。
对加入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初期,积极渗透管理文化,帮助其短期迅速提升办学效益,提升学校教育自信;中期,促进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形成自身管理特色,创建自身教育品牌;后期,为其搭建舞台,在教育集团内推广其先进经验,在所处区域内发挥引领作用。
石室的管理文化主要体现在办学思想和校训上。我们的办学思想是六个字:传统、基础、创造,意思是继承优良传统,打好素质基础,培养创造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相互整合、有机结合的。我们的校训是十六个字:爱国利民,因时应事,整齐严肃,德达才实。“爱国利民”中的“利”字强调以行动来施惠于百姓,“因时应事”强调与时俱进,“整齐严肃”既指学风也指校风,“德达才实”是对师生德与才的共同要求。
石室中学的管理理念,主要体现为系统性、民主性和科学性。
系统性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发展环境的系统性。将学校工作置于社会系统之中,积极调适外部环境,积极优化公共环境,服务社区社会,赢得公众支持,家校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二是发展规划的系统性。把学校工作放到教育系统乃至社会系统的整体中去权衡,以整体系统的总目标来协调学校系统的目标。为此,我们拟定了《石室中学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为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系统规划。三是内部管理的系统性。从学校整体着眼看待学校的各项工作,使“一校两区”的管理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服从学校的整体管理,使“一校两区”的管理和各职能部门的发展服从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民主性。校长的权利要加以约束,这样实际上是保护校长,也可以保证学校的长治久安。我们学校的管理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作风,以调动管理执行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比如,构建了“三重一大”事项集体民主决策体系,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进行集体研究。构建了包括党政工联席会议,备课组长、年级组长会议,教代会会议,学生座谈会四种形式的多层次全覆盖议事方式;推行了四级全员考评制度,长年坚持全校教职工评价中层以上干部、全校教师评价职工、全校学生评价教师、全体教师评价党员。此外还有处室工作量化评估和多元意见收集渠道。以校长信箱为例,自设立以来,迄今共收到信件1500多封,并定期在全校大会和行政会通报来信内容。
科学性。“一校两区”的大团队必须依靠完善的机制,我们有完善的研究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反馈机构和监督机构,且各个机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使学校管理的决策力、执行力、反馈力和监督力成为有机整体。
搭建活动平台,构建帮扶机制
搭建平台是集团工作运行的基础。主要从资源配置、运行模式和帮扶手段这个三方面考虑。
搭建共享平台之后才能更好地配置资源。我们有初中教育联盟、教育科研联盟、青年教师指导联盟、课堂教学指导联盟、宣传媒体联盟,用联盟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我们成立了石室中学教育集团初中教育联盟,推动成员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合作;成立了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教育科研联盟,提升教育集团的教育科研水平;成立了石室中学教育集团青年教师指导联盟,促进教育集团内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立了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教学指导联盟,提升成员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益;成立了石室中学教育集团宣传媒体联盟,维护石室品牌形象。2013年,“石室”被批准成为全国中学首个省市著名商标。
我们的运行模式主要是开展五联活动:联谊、联研、联培、联考、联评。
联谊就是由理事会将成员校长聚集在一起,就学校管理、办学思路、校园文化、校本课程、教学科研、教育科研、党团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布置、交流、总结。同时龙头学校要到成员学校进行指导,要让成员学校和成员学校的老师参加龙头学校的活动,加强双方在各个层面的交流。
联研,包括联合教研和联合科研。我们在刚刚召开的第53届教改研讨会,有一千多名老师参加了我们的教改研讨会。我们教育集团内部还举行了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和上课比赛。在联合科研方面,我们申报的课题《一校两区协同发展带动教育集团成员学校的均衡发展研究》,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联培即联合培训,除了常规的集中培训以外,大部分是进行网上培训。许多成员学校的干部和老师,经过培训后都成为骨干力量。
联考是成员学校之间实行联考制度,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辅资料的同时,统一组织大型考试。目前,联考主要在初中教育联盟推行,组织统一命题、统一阅卷标准。
联评,凡进行联考的大型考试,参与的成员学校均统一阅卷标准,统一评价标准,交换联评数据,进行教学质量评估。
在帮扶手段上,打破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平台,以石室祥云网络项目为载体,召开网络会议,开展网上教研,推送网络课堂,充分保证其互动性、时效性和经济性。以我们的一校两区为例,除了校长会是一起开现场会以外,其他的行政大会、党员大会、备课活动,包括阅卷,全是网上进行。这也保证了一校两区政策的一致性。 2014年的9月份,我们还向全省免费推送我们的网校资源。我们推送网络同步课堂、同步调研、同步培训、同步资源、网上名师点拨等,直播观看次数上万。目前已经有58个学校加入石室祥云网络集团,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向社会发送,帮助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
抓好龙头学校,辐射教育集团
领办教育集团,要充分发挥龙头校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不能稀释龙头学校的优质资源。自2010年起,学校以《石室中学发展纲要》为依据,确立了不同发展时期的重点工程,在有序开展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深入推进重点工作,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2014年,学校提出了新三年的“三大工程”: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信息化数字校园。以此为载体,推动学校工作再发展、再创新。
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理论思考层面,我们从师资、基地、课程、科研、资源、管理等方面构建了比较有效的机制。实践探索层面,我们主要从运行系统、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来保证实践。以实施途径为例,有向前延伸、向后衔接、向内深入、向外拓展几个途径。向前延伸是注重初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后衔接主要是大学先修课程,向内深入是学生的课题研究,向外拓展包括国内和国外的短期游学与留学(微博)。在硬件保障方面,我们规划了“三院一基地”,学生科学院、学生文学院、学生艺术院和高端实验室,主要是与高校共同整合资源。在人才保障方面,组建由博士和硕士组成的校内师资团队,同时聘请校外导师团队。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构建课程体系、完善校本教材、构建智信课堂。
结合学校“传统,基础,创造”的办学思想,我们从基本素质、课程体系、综合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石室中学的三阶五维课堂体系。这个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习的发展力,领导力、学习力和创造力。根据课程体系,我们又完善了石室中学的校本教材,包括德育类、创新类、科技类、艺术类、人文类等,借此来探索特色发展。以德育类为例,我们把学生比较成熟的社团活动开发成了校本教材,使德育课程、社团文化得到固化和延续。
在构建信息化数字校园方面,我们提出了石室中学信息化的“12345工程”,一个中心目标是全面实现信息化;两个重点工程是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班信息化试点和石室祥云网络项目;三大平台是石室校园办公网络平台、石室教育资源库平台、石室祥云网络平台;四大模式是办公平台模式、课堂支持模式、资源库模式和网校模式;五大支撑是硬件设施支撑、软件系统支撑、信息人才支撑、教学资源支撑和科研课题支撑。
反思工作困惑,破解发展难题
在集团办学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如:上级几乎无专项经费投入,龙头学校无人员编制,龙头学校对成员学校无行政权。教育集团非万能药,非摇钱树,非安抚剂,非巨无霸,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体制和量标,来共同促进教育集团的办学。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曾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尽管我们还不曾拥有理想的教育,但每位教育者都应当拥有教育的理想。在奉献、求真和创新中,让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在科学和艺术的道路上,永远和人的成长相生相伴。(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目前,石室中学教育集团共有十五所学校,十八个办学点。成都是西部北区的重要城市,城乡差别比较大,教育均衡的要求很强烈。在政府主导下,我们的教育集团主要有三种形式:领办支持型、指导合作型、对口帮扶型。领办支持型,使用我们的品牌,我们派出团队,共享资源;指导合作型,使用我们的品牌,我们不派团队,共享资源;对口帮扶型,主要针对薄弱的农村学校,不用品牌,我们不派团队,但共享资源。
推送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石室中学教育集团将带动辐射作用的重点放在管理理念的改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上。
对加入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初期,积极渗透管理文化,帮助其短期迅速提升办学效益,提升学校教育自信;中期,促进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形成自身管理特色,创建自身教育品牌;后期,为其搭建舞台,在教育集团内推广其先进经验,在所处区域内发挥引领作用。
石室的管理文化主要体现在办学思想和校训上。我们的办学思想是六个字:传统、基础、创造,意思是继承优良传统,打好素质基础,培养创造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相互整合、有机结合的。我们的校训是十六个字:爱国利民,因时应事,整齐严肃,德达才实。“爱国利民”中的“利”字强调以行动来施惠于百姓,“因时应事”强调与时俱进,“整齐严肃”既指学风也指校风,“德达才实”是对师生德与才的共同要求。
石室中学的管理理念,主要体现为系统性、民主性和科学性。
系统性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发展环境的系统性。将学校工作置于社会系统之中,积极调适外部环境,积极优化公共环境,服务社区社会,赢得公众支持,家校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二是发展规划的系统性。把学校工作放到教育系统乃至社会系统的整体中去权衡,以整体系统的总目标来协调学校系统的目标。为此,我们拟定了《石室中学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为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系统规划。三是内部管理的系统性。从学校整体着眼看待学校的各项工作,使“一校两区”的管理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服从学校的整体管理,使“一校两区”的管理和各职能部门的发展服从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民主性。校长的权利要加以约束,这样实际上是保护校长,也可以保证学校的长治久安。我们学校的管理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作风,以调动管理执行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比如,构建了“三重一大”事项集体民主决策体系,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进行集体研究。构建了包括党政工联席会议,备课组长、年级组长会议,教代会会议,学生座谈会四种形式的多层次全覆盖议事方式;推行了四级全员考评制度,长年坚持全校教职工评价中层以上干部、全校教师评价职工、全校学生评价教师、全体教师评价党员。此外还有处室工作量化评估和多元意见收集渠道。以校长信箱为例,自设立以来,迄今共收到信件1500多封,并定期在全校大会和行政会通报来信内容。
科学性。“一校两区”的大团队必须依靠完善的机制,我们有完善的研究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反馈机构和监督机构,且各个机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使学校管理的决策力、执行力、反馈力和监督力成为有机整体。
搭建活动平台,构建帮扶机制
搭建平台是集团工作运行的基础。主要从资源配置、运行模式和帮扶手段这个三方面考虑。
搭建共享平台之后才能更好地配置资源。我们有初中教育联盟、教育科研联盟、青年教师指导联盟、课堂教学指导联盟、宣传媒体联盟,用联盟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我们成立了石室中学教育集团初中教育联盟,推动成员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合作;成立了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教育科研联盟,提升教育集团的教育科研水平;成立了石室中学教育集团青年教师指导联盟,促进教育集团内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立了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教学指导联盟,提升成员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益;成立了石室中学教育集团宣传媒体联盟,维护石室品牌形象。2013年,“石室”被批准成为全国中学首个省市著名商标。
我们的运行模式主要是开展五联活动:联谊、联研、联培、联考、联评。
联谊就是由理事会将成员校长聚集在一起,就学校管理、办学思路、校园文化、校本课程、教学科研、教育科研、党团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布置、交流、总结。同时龙头学校要到成员学校进行指导,要让成员学校和成员学校的老师参加龙头学校的活动,加强双方在各个层面的交流。
联研,包括联合教研和联合科研。我们在刚刚召开的第53届教改研讨会,有一千多名老师参加了我们的教改研讨会。我们教育集团内部还举行了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和上课比赛。在联合科研方面,我们申报的课题《一校两区协同发展带动教育集团成员学校的均衡发展研究》,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联培即联合培训,除了常规的集中培训以外,大部分是进行网上培训。许多成员学校的干部和老师,经过培训后都成为骨干力量。
联考是成员学校之间实行联考制度,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辅资料的同时,统一组织大型考试。目前,联考主要在初中教育联盟推行,组织统一命题、统一阅卷标准。
联评,凡进行联考的大型考试,参与的成员学校均统一阅卷标准,统一评价标准,交换联评数据,进行教学质量评估。
在帮扶手段上,打破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平台,以石室祥云网络项目为载体,召开网络会议,开展网上教研,推送网络课堂,充分保证其互动性、时效性和经济性。以我们的一校两区为例,除了校长会是一起开现场会以外,其他的行政大会、党员大会、备课活动,包括阅卷,全是网上进行。这也保证了一校两区政策的一致性。 2014年的9月份,我们还向全省免费推送我们的网校资源。我们推送网络同步课堂、同步调研、同步培训、同步资源、网上名师点拨等,直播观看次数上万。目前已经有58个学校加入石室祥云网络集团,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向社会发送,帮助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
抓好龙头学校,辐射教育集团
领办教育集团,要充分发挥龙头校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不能稀释龙头学校的优质资源。自2010年起,学校以《石室中学发展纲要》为依据,确立了不同发展时期的重点工程,在有序开展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深入推进重点工作,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2014年,学校提出了新三年的“三大工程”: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信息化数字校园。以此为载体,推动学校工作再发展、再创新。
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理论思考层面,我们从师资、基地、课程、科研、资源、管理等方面构建了比较有效的机制。实践探索层面,我们主要从运行系统、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来保证实践。以实施途径为例,有向前延伸、向后衔接、向内深入、向外拓展几个途径。向前延伸是注重初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后衔接主要是大学先修课程,向内深入是学生的课题研究,向外拓展包括国内和国外的短期游学与留学(微博)。在硬件保障方面,我们规划了“三院一基地”,学生科学院、学生文学院、学生艺术院和高端实验室,主要是与高校共同整合资源。在人才保障方面,组建由博士和硕士组成的校内师资团队,同时聘请校外导师团队。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构建课程体系、完善校本教材、构建智信课堂。
结合学校“传统,基础,创造”的办学思想,我们从基本素质、课程体系、综合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石室中学的三阶五维课堂体系。这个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习的发展力,领导力、学习力和创造力。根据课程体系,我们又完善了石室中学的校本教材,包括德育类、创新类、科技类、艺术类、人文类等,借此来探索特色发展。以德育类为例,我们把学生比较成熟的社团活动开发成了校本教材,使德育课程、社团文化得到固化和延续。
在构建信息化数字校园方面,我们提出了石室中学信息化的“12345工程”,一个中心目标是全面实现信息化;两个重点工程是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班信息化试点和石室祥云网络项目;三大平台是石室校园办公网络平台、石室教育资源库平台、石室祥云网络平台;四大模式是办公平台模式、课堂支持模式、资源库模式和网校模式;五大支撑是硬件设施支撑、软件系统支撑、信息人才支撑、教学资源支撑和科研课题支撑。
反思工作困惑,破解发展难题
在集团办学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如:上级几乎无专项经费投入,龙头学校无人员编制,龙头学校对成员学校无行政权。教育集团非万能药,非摇钱树,非安抚剂,非巨无霸,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体制和量标,来共同促进教育集团的办学。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曾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尽管我们还不曾拥有理想的教育,但每位教育者都应当拥有教育的理想。在奉献、求真和创新中,让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在科学和艺术的道路上,永远和人的成长相生相伴。(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