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生物体系以及合成体系中单核铜氧物种对碳氢键和氧氢键活化的理论研究展望

来源 :催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onl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含过渡金属的酶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其中,铜作为生物体中含量仅次于铁和锌的过渡金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铜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该类生物大分子涉及电子转移、氧化还原、氧气的运输与活化等生物化学过程.多种铜酶在氧气活化方面表现出引人注目的 性质,例如:颗粒状甲烷单加氧酶(pMMO)、多糖单加氧酶(LPMO)、双铜单加氧酶肽基甘氨酸α-羟基化酶(PHM)和多巴胺β-单加氧酶(DβM),它们均可活化氧气,并生成相应的铜-氧活性物种.铜酶或铜配合物活化氧气可生成多种铜-氧活性物种,包括Cu(Ⅱ)-O2·,Cu(Ⅱ)-OOH(R),Cu(Ⅱ)-O·及Cu(Ⅲ)-OH等.这些活性物种通常具有不同强度的攫氢能力,可能是铜酶C-H/O-H活化的活性氧物种.近几十年来,为了深入揭示铜酶的催化活性和反应机理,阐明关键铜-氧中间体的结构和性质,研究人员合成了众多含铜配合物体系,并模拟探索了铜-氧活性物种的反应活性尤其是对底物C-H/O-H键活化能力.本文聚焦于含有单铜活性位点的酶及其配合物体系.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深入比较了铜酶及配合物体系中铜-氧活性物种反应活性,总结得到以下普遍规律:(1)MN15泛函可准确描述单核铜氧配合物的热动力学性质,对各类铜氧物种催化的C-H/O-H键活化计算中,得到的热动力学性质都能与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2)Cu(Ⅱ)-O2·在生物体系和人工合成体系中表现出一致的反应活性:它对O-H键活化表现出高反应活性,但对C-H键反应活性较差,因此不太可能是铜酶中C-H活化的活性中间体;(3)Cu(Ⅱ)-OOH没有活化C-H键的能力,但其近端氧原子上的自由基特性使其能够攫取中等强度O-H键上的氢原子,另外该物种还可以与另一分子Cu(Ⅰ)偶联形成双铜物种.因此,在生物体系和合成体系中Cu(Ⅱ)-OOH均可作为氧气活化路径上的关键中间体,但并不能作为C-H键活化的氧化剂;(4)Cu(Ⅱ)-O·对C-H键活化具有高反应活性,因此该类物种可能在单铜单加氧酶的C-H键活化中起关键作用;(5)尽管许多实验证明Cu(Ⅲ)-OH对C-H键的活化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但是在单加氧酶中,生成这一物种在热力学上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不太可能是单加氧酶中的活性物种.综上,本文的观点可以为生物体系及合成体系中的铜氧物种的反应活性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考.“,”Dioxygen activations constitute one of core issues in copper-dependent metalloenzymes.Upon 02 activation,copper-dependent metalloenzymes such as particulate methane monooxygenases(pMMOs),lyr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s (LPMOs) and binuclear copper enzymes PHM and DβM,are able to perform various challenging C-H bond activations.Meanwhile,various cop-per-oxygen core containing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tized to mimic the active species of metal-loenzymes.Dioxygen activation by mononuclear copper active site may generate various cop-per-oxygen intermediates,including Cu(Ⅱ)-superoxo,Cu(Ⅱ)-hydroperoxo,Cu(Ⅱ)-oxyl as well as the Cu(Ⅲ)-hydroxide species.Intriguingly,all these species have been invoked as the potential active intermediates for C-H/O-H activations in either biological or synthetic systems.Due to the poor understanding on reactivities of copper-oxygen complex,the nature of active species in both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systems are highly controversial.In this account,we will compare the reactivi-ties of various mononuclear copper-oxygen species between biological systems and the synthetic systems.The present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 consistent understanding on reactivities of various copper-oxygen active species in both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systems.
其他文献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地市级媒体报道大型体育赛事,因记者无法抵达现场采访而陷入新闻生产困境.近年来,媒体融合改革发展成果逐渐显现,极大改变了地市级媒体新闻产品难以在传播范围上破圈的固有局面.2021年7月至11月,《大江晚报》充分利用已培育形成的新媒体平台,多媒体报道了在东京奥运会女子800米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的芜湖学子王春雨.让真正优质的新闻产品,突破一城一地的传播圈,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新闻内参是媒体直接面向党政机关领导部门传递的重要资料,是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更是发挥监管作用的有力方式.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的发展环境变得十分复杂,标题党、虚假信息大量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新闻内参的作用产生了影响.高校教师作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才,其对于新闻内参的认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新闻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直接决定着校内内参工作的开展质量.本文立足于新媒体环境下,立足于高校教师的角度之上,纵观新闻内参的发展之路,探讨新闻内参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更好的发挥新闻内
吡啶作为优势骨架存在于90种上市药物中.由于吡啶基团在药物研发中的广泛应用,亟需开发新方法构建具有该药效团的结构多样性的分子骨架.在过去十年中,烯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逐渐成为构建含吡啶的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强有力手段.虽然目前该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开发环境友好的、高效的合成方法仍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醛基是一种可以转化为醇、羧酸、烯烃等官能团的重要结构单元,它在有机合成和药物结构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在烯烃上直接引入吡啶基团和醛基的方法报道较少.因此,本文报道了一种可见光诱导的氰基吡啶、乙醛酸缩醛、烯烃的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校对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变化和挑战,想要做好需下一番苦功夫.校对过程中,除了要纠正语法错误、错别字、逻辑混乱外,还要对稿件、音视频产品的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进行把关,这就要求编校人员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汲取他人经验,具备耐心、细心的同时怀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畏心,善于学习,更善于进步,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不断增强校对能力,为媒体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证.
氢气是公认的洁净、高效、可再生的能源载体,有望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太阳能光催化产氢是实现高效、低成本、可持续生产氢能的一种途径.然而,单一组分光催化剂的性能受限于光生电子-空穴的快速复合,并且不能同时满足宽的太阳光吸收范围和强的氧化还原能力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异质结来增强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并保持高效光吸收和强氧化还原能力.异质结包括Ⅱ型异质结、Z型(分为传统Z型和全固态Z型)异质结和梯型(Step-scheme,S型)异质结.在Ⅱ型异质结中,光生电子从较高迁移至较低的导带,而光生空穴从较低迁移至较高
烃类是最基础的有机分子之一,具有品种丰富、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势,其多样性、选择性转化一直备受合成化学家关注.然而,这些化合物中通常存在多个键能高、极性低、相互间差异性小的C(sp3)-H键,因此,实现高效、选择性C-H官能化极具挑战性.近年来,可见光催化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与氢转移催化相结合所发展的可见光氢转移光催化策略在C(sp3)-H官能化反应中展现了较大的潜力,特别是为化学、位点、立体选择性等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机遇.尽管如此,能在激发态有效切断烷烃、环烷烃等中未活化的C(sp3)-H键,被用于
人工光合成是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连续催化反应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液态燃料的过程,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人工光合成的目标产物不仅包括二氧化碳转化与利用得到的能源小分子,还包括淀粉和蛋白质等生物基大分子.在自然光合作用中,高等植物、绿藻和蓝细菌首先利用太阳能将水氧化放出氧气并产生还原型辅酶Ⅱ (NADPH)和腺苷三磷酸(ATP),随后NADPH和ATP通过Calvin循环把二氧化碳转化为三碳糖(3-磷酸甘油醛),进而合成能量储存分子一淀粉.那么科学家是否可以道法自然,耦合人
Bioinspired micro-/nano-motors are artificial mi-cro-/nano-machines that can convert various forms of energy to propel their movement [1].For example,the motion of some of these micromachines can be precisely controlled by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physica
期刊
多相催化技术在化工产业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绿色化学、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其中,金属催化剂在加氢、氧化、氢甲酰化、偶联等多种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效率.然而社会发展对金属催化剂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特定反应,开发兼具高活性、高选择性和优良稳定性的理想催化剂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而全面理解金属催化剂活性中心的配位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将为开发先进催化剂提供更充分的理论指导.在金属催化剂中,担任活性中心的金属位点在邻近位置上通常存在一些与之直接
催化裂化是石油化工的核心单元之一.从催化裂化尾气中分离出来的碳四馏分富含许多的不饱和烯烃,如1-丁烯、顺、反式-2-丁烯以及少量的1,3-丁二烯,这些不饱和烯烃可以通过后续聚合反应,生成合成橡胶和工程塑料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上述工艺过程对原料中1,3-丁二烯的含量(<100~200 ppm)有严苛的要求.采用选择性加氢技术对碳四馏分中的1,3-丁二烯进行选择性加氢,将其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单烯烃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然而,1,3-丁二烯加氢反应得到的单烯烃可能发生深度加氢得到副产物丁烷.因此,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