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141例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599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总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为141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原发病包括扩张性性心肌病118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限制性心肌病2例,缺血性心肌病9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4例,瓣膜性心肌病3例,其它病因3例。供心冷缺血时间为(191.0±28.5)m in,供心卵圆孔未闭者9例,大室间隔缺损者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者1例。9例卵圆孔未闭的供心,先行卵圆孔缝闭术,然后再行移植;1例大室间隔缺损的供心,先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然后再行移植;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供心,复跳后心肌收缩乏力,遂施行右冠状动脉松解术,其后复跳良好。120例行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19例行标准Stanford原位心脏移植术,2例行全心脏移植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0±4.5)m in,吻合时间为(41.5±5.5)m in。术后应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激素及霉酚酸酯预防排斥反应,28例患者同时应用达利珠单抗1~5剂。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7.9%,术后随访1~65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90.8%、84.6%、81.4%,术后1年内的主要死因是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移植物功能衰竭及心脏肿瘤转移,术后中远期的主要死因是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衰竭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术后并发症以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异常、移植心脏功能衰竭多见。结论终末期心脏病行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疗效良好;远期需注意对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的监测及治疗。
其他文献
为提高测试用例生成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最优家族遗传算法(OFGA)的软件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新算法。基于OFGA的测试用例生成算法在执行过程中适当缩小搜索区域,从而在相对更小
针对MapX组件在管理地理信息时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分离、数据管理及查询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引入OracleSpatial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实现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一体化存储与管理。利用空间操作符进行空间邻近分析,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查询速率,并针对空间数据转换时造成的信息丢失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该技术方案在航油公司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系统中得到应
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水下航行器。它将传统水下滑翔机功耗低、航程长、工作时间长、隐蔽性高等优点与传统水下自主航行器速度快、机动性好等优点相结合,已经被广泛
针对基于模式增长原理的嵌入式子树挖掘算法——TreeGrowth(TG)算法挖掘子树过犬与内存消耗大缺点,在分区挖掘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算法——PTG(partition tree growth)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