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爱”铸就钢琴才女的人生华章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qian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辽宁省2010年的新年音乐会上,从沈阳走向世界的旅美钢琴演奏家黄楚芳荣归故里,为广大观众献上了经典的钢琴协奏曲《黄河》。
  钢琴才女黄楚芳和郎朗、李云迪被共同称为“中国新钢琴时代”的领军人物。黄楚芳多次获得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尤其是在克里夫兰国际钢琴大赛中折桂,成为这项“世界难度最高之一的钢琴比赛”的首位华人金奖得主。
  2010年1月1日,黄楚芳在沈阳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提到父母特别是爸爸黄心刚对自己的培养时,她充满了感激:“正是爸爸坚持不懈的鼓励和坚持,才使我在钢琴演奏的道路上走了下来,并且拥有了自己最热爱的事业。希望我的经历能给有志于艺术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一些启示,也期待我们中国出现更多走向世界的艺术家。”
  
  “大玩具”买回来,学琴想反悔都不行了
  黄楚芳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建议说,黄楚芳聪明过人,精力旺盛,干脆让她“跳级”念四年级。黄心刚深思熟虑后,没有采纳老师的提议,因为担心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不利于女儿的成长。于是他开始注意观察黄楚芳的一举一动,发掘她最大的兴趣爱好,让她的能力和精力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经过仔细的观察、比较分析,黄心刚发现女儿对书法、绘画等统统不上心,却常把贝多芬耳朵聋了、莫扎特一生不如意却都在音乐上孜孜不倦追求的故事挂在嘴上。黄心刚凭直觉相信,把女儿往艺术这条路上领,有门儿!
  黄楚芳7岁那年,黄心刚试探着对她说:“你不是说要做个有出息的孩子吗?爸爸妈妈希望你在读书之外能选择一门艺术,有一技之长对你今后的发展是很有用的。”黄楚芳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不久后的一天,电视里播放钢琴独奏会,黄楚芳顿时被钢琴家充满激情的表演吸引住了,她摇头晃脑地模仿起演奏家的一招一式来,还指着电视说:“我就学这个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黄心刚喜上眉梢。没过几天,他和妻子从口挪肚攒的积蓄中拿出3000多元,买了一架珠江牌的黑色立式钢琴。
  黄楚芳放学回到家,一眼瞥见了钢琴,和电视里的一模一样。她跑上前用手指在琴键上摸了一遍,又按了几下,不禁吐了吐舌头。天生聪慧的她知道,这回想反悔都不行了,这个“大玩具”买回来,就意味着自己学琴的日子开始了。
  黄心刚夫妇都不是搞音乐的,但他们深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在艺术上的领悟和提高大有益处。于是黄心刚四处托朋友,让他们帮忙从国外买一些世界著名钢琴大师的录像带和CD,每天放给黄楚芳听,让她感受音乐。
  耳濡目染之下,黄楚芳果然对钢琴演奏有了一定的兴趣。
  
  打是为了坚持,骂是为了超越
  刚开始,黄楚芳学琴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学得特别快,三天就能学会一支曲子,得到了钢琴老师和亲朋好友的交口称赞。然而黄心刚却并不开心,知女莫如父,他很清楚黄楚芳还没有真正喜欢上钢琴这门艺术,只是在靠着小聪明学习,其内心的理想和艺术相距甚远。果不其然,黄楚芳上五年级时,在老师留的作业《我的理想》中写道:“我的第一理想是做律师,第二理想是做模特,第三理想是当演员。”黄心刚看到后,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他知道女儿对钢琴开始厌倦了。
  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几个同学在楼下喊黄楚芳出去玩,她开心地蹦了起来。可转身一看爸爸,心就凉了半截。黄心刚严肃地对她说:“今天的琴还没练完,不准出去玩。”
  自学钢琴以来,黄楚芳玩耍的时间比以前少了很多,她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当黄心刚当着同学的面阻止她去玩时,憋了很长时间的愤懑终于爆发了,她气鼓鼓地对黄心刚说:“我不学了,我学够了!我要出去玩!”说完后她跑进自己的卧室,把门狠狠地关上,躺在了床上。
  一听说女儿要半途而废,黄心刚气坏了,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踢开门,掀掉蒙在黄楚芳头上的被子,把她从床上拉起来,在她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了起来……爸爸从没有这么打过自己,黄楚芳委屈地大哭了一场,同时真正体会到了爸爸的严厉。黄楚芳毕竟是孩子,不敢再违抗爸爸的意志,第二天,她又乖乖地坐在钢琴前用心地练习了。
  如果说小学五年级那次痛打让黄楚芳明白什么叫坚持,那么大学时的那记耳光则让她懂得什么叫超越。
  1999年3月,黄楚芳考取了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捧着女儿的录取通知书,黄心刚半天舍不得放下。然而他哪里知道,这时候的黄楚芳心里却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她觉得弹钢琴太简单了,艺术也无非如此,只有做法律才能挑战自己。“老爸,我想好了,我要去念法律专业。求你放过我,不要再逼我练琴了!”看到黄楚芳递到手里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听到女儿吐出的“不孝”言语,极度失望的黄心刚顿时暴怒了,他抡起胳膊,“啪”地在黄楚芳的左脸颊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然后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句:“当律师?做梦吧!你最大的天赋是弹钢琴,这是与生俱来的,绝对不可以放弃!” 黄楚芳觉得脸火辣辣的。她欲哭无泪,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心里不免对父亲生出一丝怨恨来。
  黄心刚和黄楚芳父女俩整整一个月没有说话。邻居郎朗的父亲作为旁观者着急了,他给黄楚芳做起思想工作来。黄楚芳本来就对和爸爸的“冷战”开始萌生悔意,郎朗父亲的一番话更是触动了她内心最脆弱的神经。想起爸爸从自己小时候到现在所做的一切,黄楚芳的眼泪夺眶而出。她告诉父亲,自己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钢琴,超越自己。
  黄心刚听后喜不自禁,他走到黄楚芳面前,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用一贯坚定的语气说:“闺女,放心吧,不管什么时候爸爸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从此,黄楚芳发奋努力。工夫不负有心人,黄楚芳拿到了“科蒂斯音乐学院最杰出学生”荣誉奖,她捧着证书由衷地说:“我想立志不在早晚,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音乐的伟大。”黄心刚含笑不语,内心无比欣慰。
  
  知女莫若父,以痛楚锻造成功
  2005年是黄楚芳内外交困的一年:在参加华盛顿比赛的赛前练习中,因弹奏一首现代派曲子时过分投入,用力过猛,造成了左手受伤,被迫退出了比赛;在为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备战的紧张关头,黄楚芳和男友分手;让她更苦恼的是,范·克莱本大赛的第二轮比赛与她在阿姆斯特丹演出的时间冲突。
  那段时间,黄楚芳常常坐在马桶上发呆,幻想拿刀去割伤手指,就可以不用比赛了。得知她内外交困的情况,黄心刚十分担心,怕女儿做傻事。他一天打好几个电话,反复说着几乎同样的话:“闺女,这样的大赛只要参加就是成功的,你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如果能坚持下来,就是胜利,你就是自己的冠军!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只要你健健康康的,老爸就开心。”
  爸爸从未有过的一番轻声细语让黄楚芳非常感动,这一瞬间,她懂得了坚持同样是一种美,无论生活和学业都是如此。心力交瘁的黄楚芳坚持参加了最终的第三轮比赛,表现大失水准,功亏一篑,在场的每个评委都对她和前两轮时表现的巨大反差感到惋惜。
  回到家,黄楚芳一语不发。每天除了吃饭,她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妈妈心疼女儿,三番五次想推门进去安慰女儿,都被黄心刚阻止了。黄心刚已经完全信任女儿,他相信通过这次失败的经历,黄楚芳的心态会真正成熟起来,对爱情、钢琴演奏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知女莫如父,果不其然,黄楚芳很快收拾好心情,时隔不久就参加了当今世界奖金最高的第10届克利夫兰国际钢琴大赛,并一举获得桂冠,赢得了54000美金的奖金,同时获得贝多芬和肖邦作品演奏最佳奖,还与NAXOS唱片公司签下合约。看到女儿捧回的奖金,黄心刚感慨地说:“艺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艺术家只要努力,就不会饿肚子。”黄楚芳伸出了大拇指——这正是她的音乐观。而这一音乐观得来不容易,它包含着父亲无数的心血和付出。在黄楚芳的眼里,无边父爱就是一首最动人的乐章。
其他文献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一点一滴的细节构成的,但细节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专家认为,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孩子教育培养的整个过程。孩子的良好品质与习惯,不仅来自日常生活中每个细节的酝酿,也充分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生活细节的关注与介入程度。成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是主导,孩子是主体,主导者一定要有注重细节的观念,教育孩子,理当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
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个子越来越高,可他们爱的能力却越来越让我们担忧。几年前的虐猫事件曾经触怒众颜,前段时间网上又出现了更让人发指的虐兔视频,那些长相可人的青春女子面带微笑,却残忍地将一只只无辜的小生命扼杀。自私,冷漠,强烈的自我意识膨胀,像一条条有毒的藤,缠绕着孩子原本纯洁的心灵。  所以,在关注着孩子的智力体格健康发展的同时,我决定要关注另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爱的教育。     爱
所谓拼学,就是由一批热心人士发起或家长们自发联合起来,将各方的有效资源进行最大化整合利用,自主参与管理和指引,亲力亲为地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学有玩、劳逸结合、轻松自由的“类集体”环境,让孩子自由地学与玩。究竟这种资源共享的教养智慧是如何创造性地被开发并发展起来的?其背后又反映出怎样的时代需求和家长心声?且让我们听听来自各方的解读声音——  “拼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探索:从教育模式的发展历史来看,“
和宝宝在雨天的路上走,我心烦溅到米色裤子上的泥巴点,担心阳台上没收的床单和可能进一步加大的雨势,催促着他,步履匆匆。  他举着小伞紧跟着我,忽然,在背后惊喜地喊:“妈妈,你刚才把一只苍蝇踩在了脚底下。你好厉害!”  我一怔。只有孩子,才能细腻地看到这种景象吧,也只有孩子,才会对这种景象产生惊叹和兴味吧。  雨中的苍蝇翅膀濡湿,狼狈低飞到地面,被我一抬足踩到纯属巧合,孩子从中却看出妈妈的“厉害”。 
孩子吃零食,宜疏不宜堵。否则,孩子会因为得不到而更加渴望。我们不妨结合一些小规矩、小计划、小游戏,让小零食成为孩子童年的美好记忆。我对犇犇吃零食的原则大概是这样的:  不带头吃也不去储备  不想让孩子吃的东西就别让他接触,垃圾食品不要主动买回来,更不要带头吃。犇犇在家提出吃零食,首推水果,其次是酸奶,再就是面包、糖果等,至于其他色素含量高或者是油炸的“垃圾食品”,在家里是肯定找不到的。渐渐地,犇犇
美国幼儿园很注意培养孩子关注和参与慈善的意识,让他们学会做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自从女儿上幼儿园之后,时不时从幼儿园捎来倡议募捐的传单,才发觉倡导慈善捐助是很多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的自发行动,捐不捐都随意,既不强制,也不攀比,更不以捐的多少衡量爱心的大小,因为爱心是无价的。但不管是捐钱还是捐物,只要数额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家长一般都会参加的,还乐意让孩子也参与其中,从中明白:关爱,助人,分享都是爱
故事一:  “我也是弟弟啊!”  多多家里来了个小客人——两岁多的乐乐。多多对乐乐很友好,将自己的玩具、图书等都拿出来分享。可没过一会儿,两个小朋友就开始你争我夺,结果多多将乐乐推了个四脚朝天。乐乐大哭。  “多多,你干什么?玩得好好的,干嘛欺负弟弟?”妈妈应声跑来。  “谁欺负他了,他抢我的玩具啊!”  “他是弟弟呀,你就不能让让他?”  “我也是‘弟弟’呀,我为什么要让他?”  这句话让妈妈大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成人之后,梦想往往被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而在童年时代,梦想则常常被看作胡思乱想。但是,在经历了50多年的人生体验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对于儿童来说,梦想可能就是理想和太阳,是决定其命运的力量,甚至会成为最神奇的成长发动机。  今天的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总想把孩子推进成才流水线:名牌幼儿园→名牌小学→名牌中学→名牌大学→出国读名牌博士……怎么能容忍孩子痴痴梦
最近总有人让我开幼儿园或亲子班,一方面反映了大家对我的盲目信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小恶魔家长们的急切需求。既然有需求就表明有市场,于是乌托邦低龄幼儿园畅想计划,这就开始粉墨登场——  混龄天堂就是玩儿  假如我开个幼儿园,首先准入年龄就放低,从妈妈产假结束就收,收到可以上公立园为止,就是为没有条件做全职妈妈的家长,提供一个比让阿姨单独看靠谱,比让老人单独看有趣,比让你自己看省事,同时孩子也喜欢的地方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活动范围日益增大,与社会的接触也渐渐密切起来,爸爸妈妈越来越不能像婴儿期那样周到、全面地限制和保护孩子的安全了。面对社会和环境中的种种安全隐患,最佳的应对就是孩子本身具备安全意识和防御能力,能够自主判断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危险因素。    户 外 篇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情景扫描:今年年初,三绑匪在广州以让人带路为名绑走小学生王某,向其家长勒索10万元,而王某有吃有喝有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