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学视域看非遗文创品牌包装的色彩研究

来源 :湖南包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fa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符号学理论中索绪尔所提出的二元论,即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双层意义对非遗文创品牌产品包装设计中色彩视觉元素进行分析与解读,探索色彩搭配方式以及色彩的符号化转译。从符号学原理出发,对色彩符号进行研究。旨在通过色彩符号的力量提升非遗品牌包装设计的视觉美感和张力。凸显中国非遗品牌的文化内涵,展现非遗品牌视觉的魅力,打造具有特色的非遗文创品牌,提升非遗品牌整体说服力。
其他文献
室内设计原理是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对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高职室内设计原理的教学与实践相脱节,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通过对高职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其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与策略,并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室内设计原理实践教学的改革成效进行总结与归纳。以改进当代高职室内设计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教学形式,为室内设计专业学科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以美育人的理念与国家意志息息相关,尤其是审美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中跨国界、跨时代的论题。美育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美育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人们在生活中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章概述了中国美育现状,分析出目前美育发展不均衡、认识不充分、教育层次不高的问题,从打造高端的国际交流平台、建立区域美育示范中心、加强美育师资队伍的建设3个方面解决美育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突出强调美育过程中环境、政策、制度、资源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中国教育体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艺术教育不仅促进少儿智力发展、拓宽少儿的知识面、丰富少儿的想象力,而且增强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当前中国少儿陶艺创新教育存在着教育目的功利化、师资力量缺乏、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及现象,还需在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社会与个人的相互支持和合作中,整合一切力量和社会资源拓展少儿陶艺教育的发展空间。
文章分析了在工艺视角下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陶瓷设计中“重复性工作”的区别与特征,提出了“手工艺”因素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重要性。基于SECI模型探讨了陶瓷设计教学中技术层面与认知层面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式,分析了陶瓷设计教学中隐性知识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隐化的过程与方法,构建了陶瓷设计教学隐性知识转化模型。
为探索红色文化元素应用于包装设计的方法,使其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对红色包装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明晰了红色文化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多元设计、授权设计、规范设计、智能设计4种设计对策,并以“安源红”酒包装为例进行设计实践,以期为相关的设计从业者提供借鉴。
基于创客运动环境的背景,探索高等教育领域的STEAM素养的实践情况.采用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法,对上海纽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
“中外建筑史”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一直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文章剖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授课现状,罗列式讲解及单一的考核形式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进而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改革方法。提出翻转课堂增加实践课内容、混合教学拓展教学学时、增加过程性考核等内容,提升学生对课堂的重视程度,以期促进史论课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后疫情时代,服装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在发展的同时又面临着模式单一固化、专业适切性不足、实施效果存在纠偏压力的挑战。文章以问题意识为引导,结合服装设计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从平衡专业要求、建设多元化教学平台、分解教学环节3个角度进行策略分析,研究认为,只有从源头上做好服装设计课程教案的系统设计,打造更具灵活性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此解决课程不同阶段的学习痛点,才能有效推进服装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期刊
面对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背景,产品设计专业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产生了毕业生与行业需求匹配度较低的情况。文章旨在探索以产教融合为需求引领、资源整合为支撑、科教融合为突破、双创融合为驱动的“四维融合”的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具体措施,探寻提高产品设计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和具有可行性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产品设计相关行业输出更多匹配的高层次人才,解决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