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本在于“育”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jiawo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去上海参加班主任培训的机会,在上海开放大学学习广场的教室里,内心宁静。五天的学习中,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吸取知识,强大着内心。
  这次学习活动,我获益很多。其中,受到触动最大的,是到华东师大张江中学和上海建平实验中学的考察学习活动。这两所学校在作“育人”这篇文章上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深切感受。
  一、宁静的校园环境彰显出深深的人文关怀,体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16号的下午,我们一行人去了华师大张江中学。走进校园,我们感受到这里是那样的静。课间,一块庆祝建校70周年的宣传牌吸引了我,“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校内噪音 58. 分贝”的噪音测试即时提醒信息,让我心里一震。这是我站在这里看到的最大的噪音分贝。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而张江中学的课间分贝值相当于睡眠时候的分贝值。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关乎学生身心的健康,营造宁静的校园环境,体现的是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是对生命的深爱。“我说话轻而和气,我行走,脚步很轻,我出入教室不争先,我排队很敏捷安静……”这是张江中学对学生行为的规范要求。我明白了,这里的学生为什么举止那样文明得体,这里为什么这样宁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文明手足间。”这一块宣传牌上的小小提示,昭示的是这所著名学校的德育特色,寓教育于细小处,寓教育于熏陶渐染中,寓教育于受教育者的自我升华中。
  二、育人育心,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学生爱
  “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 “爱”是我们都需要的。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爱”,那就会是一片茫茫的沙漠,除了死寂,便什么也没有了。生命如果缺少了“爱”,那将毫无生趣。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别人。但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我们还有多少人懂得“爱别人”?教师和学生都要停下来,停下来拷问一下自己的灵魂,我们还有古人的“仁者爱人”的情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让教育迷失了方向,教育的功能被我们削减到只有“授业”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育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啊。我们要静下来重新拾起那些最简单的做人的道理。张江中学校长的一句话久久地在我耳边响起:我们缺少的是教育。这句话真的意义深远,培养出那么优秀的学生的学校还缺少教育,那么我们呢?今天,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需要的就是人人懂得“爱别人”,人人都会去“爱别人”。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因为它是来塑造人的灵魂的。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的善良,人的“爱人”。营造充满爱的教育环境,可以洗去世俗落在高贵灵魂上的尘埃,让一个个灵魂保持它的单纯和洁净。置身在充满温馨、关爱的环境里,学生能不淳朴能不快乐能不阳光灿烂吗?
  三、育人,就是要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己成长
  张江中学不仅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突出环境育人的理念,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突出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思想,就是在课程设置上也十分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张江中学在课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把班会课程化了。他们每个学期都安排四堂课程化的班会,让学生根据学校班会课程的精神,从学习生活中选取实实在在的问题作为班会主题,民主讨论,相互启发,每堂班会课解决一个问题,务求实效。学生选举支持人组织班会,班主任参与。这是一堂七年级的班会课,主题是“安全伴我放学行”,主持人拿的稿件是学校的课程的内容,学生在这个课程框架内联系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发讨论,使教育内容具体实在,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堂班会课主题内容清新朴实,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论,表现十分活跃。
  18号下午我们一行人去了建平实验中学。这里环境优美,小桥流水、庭院连廊。传承文明的书画,放飞理想的雕塑,富有内涵的鱼缸,充满生机的花木,无不透出格调的清新高雅。教学区内,名家字画、师生作品随处可见,绿化盆栽、生态鱼缸布置巧妙,营造出优雅的育人环境。这是建平最有名的金鱼缸文化,古朴的金鱼缸无处不有,小鱼在鱼缸里自在的游来游去,多少年来,没有学生去碰触损坏鱼缸。置身于这样高雅的环境中,身上的浊气怎能不被稀释、稀释,散去、散去?心灵怎会不纯净?
  学校草坪里“小草有春,人更有情”的提示牌静静地立在那里,像一只纯真又慈祥的眼睛温情脉脉地打量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面对这样的眼神,谁还会去践踏和我们一样有生命的小草?我在心里把这取名为小草文化。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建平人把这一片草坪变成了无声的课堂,让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珍爱生命,懂得了善良和高尚。
  建平实验学校和张江中学一样,深谙教育的真谛在于“育”,他们的“育”同样体现在尊重学生这个主体上,在课堂上,充分唤醒学生的内在体验,让学生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净化灵魂。在一堂建平实验学校的心理辅导课上,课题是幸福。学生轻轻地诉说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可是有个别学生说幸福就是不要妈妈管束太多,幸福就是不要努力就可以得来的。心理老师并没有打断,更没有作出任何评价,而是静静地听完了所有学生的幸福之后说:幸福就是珍惜现在的,我们要努力创造幸福。这样让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幸福感化这极个别的消极的幸福感。整堂课安安静静,学生轻轻优雅地说,老师微微地笑着。我感到沐浴着阵阵清风。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教育就是让美好、善良、健康、向上的种子慢慢张开眼,慢慢绽出芽,慢慢扎下根,慢慢成长为参天的大树。
  学校是一片田地,学生是播撒在这里的种子,栽插在这里的幼苗。要让这种子发芽,幼苗茁壮,这田地必须要十分肥沃,要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种子,为幼苗提供丰富的营养。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可以给他们雨露阳光,但不能代替他们成长。让他们在我们的注目下自由健康地成长,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教育思想。
其他文献
主题墙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主题墙已成为幼儿在园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幼儿学习的平台。那么怎样的主题墙才能充分体现主题开展的进程,展示主题脉络和内容,调动孩子参与积极性呢?我以中班《秋天》主题为例,谈谈我园教师创设主题墙的心得。  一、关注布局整体性  主题墙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整个画面的布局是否合理、构图是否协调、色彩是否统一、主题脉络是否清晰、主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怎样让学生的每堂课都成为一堂有益的课呢?我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这种互动,尤其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己真正喜欢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每堂课都成为一堂有益的课。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推出、创新教育的理念传授到教师的手中以来,我们便不断地学习先进教师的方法、手段,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崭新的教学观念投入到教学中去。我校也开展了各种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三勤三趣一中心”的教学理念便应运而生——学生在课堂中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在教学中采用激趣,探趣,延趣的教学模
期刊
现代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是不容回避的。姑且不说网上频繁报道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矛盾冲突事件。就是我身边的这些孩子已经够让人头痛的了。他们大部分来学校的目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是单纯地来这里学习了。  老师历来被描绘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可否认,这句话给予了老师至高的褒扬。但是,越高的赞赏就要付出越多的努力。教育上总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
期刊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分析幼儿所处年龄的心理特点,抓住最近发展区,从众多民间故事中选择心理特点的相应故事,适时给幼儿最适合的道德教育,是民间故事的价值体现。  一、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民间故事  小班的幼儿理解力有限,他们喜欢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篇幅要短小,故事情节简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施自主创新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学习品质。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设疑、质疑、解疑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将促进教师的积极行动,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学生自主、师生互动的境界。  笔者从教学实践入手,通过两年多的探索研究归纳出
期刊
一、小学生人格形成的现状以及教育存在问题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革,许多传统的优秀的东西由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而正在丢失,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对小学生的影响巨大,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消极因素还直接冲击着学校教育。一些学生因为社会的不良影响而形成了严重的人格缺陷,如出口就是粗言烂语、劳动观念淡薄、个人中心过于强烈而缺少集体观念、拜金主义严重、缺少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等。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建设是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的步伐而同步发展的。也就是说在教育改革的语境和背景下,传统文化教材改革意识的强化促进了建设意识的强化。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来透析传统文化教材建设现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传统文化教材改革现状  对现状的描述和分析固然是尽量全面和完整,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点滴不漏。传统文化教材改革现状大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描述。  其一,传统文化
期刊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
期刊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朱伯石主编的《写作与作文评改》中这样说:所谓作文评讲,就是对学生的优缺点和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评论、分析,它是批改的继续和发展,又是作文教学的总结和提高阶段,是指导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长期以来,对学生作文的教学评价,很多语文教师常以一个审判者的立场出现,即使是肯定性的评价,也只是毫无感情色彩的几个判词,诸如“中心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