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布啡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最佳有效剂量以及对泌乳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来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sda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纳布啡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最佳有效剂量以及对泌乳素(PRL)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行剖宫产术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镇痛采用药物及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D组)、低剂量组(N1组)、中低剂量组(N2组)、高剂量组(N3组),每组40例。N1组、N2组、N3组行静脉自控镇痛术(PCIA),纳布啡剂量分别为1.5、2.0、2.5 mg/kg, D组拒绝使用术后镇痛。比较四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治疗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应用及监测价值。方法 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TACE组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方案,化疗组选择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3 d、治疗后3 d、随访3个月时的CTC计数、CTC阳性率与随访3个月复发率。结果 TACE组临床总有效率75.00%略高于化疗组的6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随访3个月时两组CTC计数及CTC阳性率均低
目的探讨缩宫素鼻喷雾剂联合耳穴按压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患者予缩宫素鼻喷雾剂联合耳穴按压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中药通乳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46%,与对照组的84.6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起效时间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为3.8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目的研究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应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效果。方法 88例AC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行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
目的比较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与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2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研究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及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EA、CA19-9、TS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分别为50.0%、85.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姑息化疗治疗晚期胃癌采取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姑息化疗治疗,试验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进行姑息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清癌坯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结果试验组总缓解率66.67%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奥美拉唑对胃溃疡合并急性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6例胃溃疡合并急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常规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大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72 h、7 d临床疗效,治疗后胃溃疡修复情况,止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治疗72 h的总有效率96.2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7 d的总有效率100.00
目的分析眼科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特点,总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优势。方法 9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患者,均为单眼发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点,评价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 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孕三烯酮胶囊治疗,观察组采取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H、FSH、E2、P水平分别为(5.50±2
目的探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药物在异常子宫出血(AUB)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应用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应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及月经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水平(117.97±8.65)g/L高于对照组的(109.32±8.14)g/L,月经量(82.97±5.68)ml少于对照组的(88.36±6.73)ml,差异均具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基础内径(D0)(4.29±0.21)mm、肱动脉内径(D1)(4.66±0.36)mm、FMD(10.06±3.12)%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02±0.20)mm、(4.51±0.2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