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 毛江华)业界大腕的力挺,使得用友的年度用户大会演变成为一场中国企业的饕餮管理大餐,借助“中国式”优势与模式,用友试图打造“世界级”管理软件厂商,以U9为旗舰,用友的SOA运动也进入白热化。
9月1日,用友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连接世界级管理——中国优势与中国模式”的企业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这是用友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用户大会。
龙永图、张维迎、柳传志、周伟、冯幸平等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大腕的精彩演讲,使得用友这次用户大会演变成了一场中国企业的饕餮管理大餐。用友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显得格外的意气风发,半个月前,用友刚刚发布的上半年财报全线飘红,仅2007年上半年的利润增长就超过了70%。
作为亚洲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厂商和中国最大的独立软件提供商,继两年前喊出“国际化”口号之后,今年年初,王文京在发布用友新三年战略规划时曾再次表示,到2009年,用友将被打造成“世界级”的管理软件厂商。而此次年会,用友直接将“世界级”定位为大会的主题词之一。
当用友为业界勾画“世界级”企业经营与管理创新的宏图时,我们不禁会思考,用友将凭什么来实现其“世界级”理想?在主题大会结束后,王文京接受了记者采访。
借力“中国式”
打造“世界级”
记者: “国际化”是众多IT企业的共同目标之一,几年前,用友就喊出“国际化”的口号; 到今年年初,用友又将之提升为“世界级”,“世界级”也是今天大会的关键词之一。在王总的心目中,“世界级”到底指的是什么?
王文京:在用友看来,国际化不只是将产品卖向海外,更重要的是产品国际化,它的前提和基础是提供国际化应用和服务,支撑中国公司的“世界级”和外资企业的“本土化”管理。
中国制造、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热点,正如20世纪初标志着美国经济崛起的“美国公司”时代到来一样,到了21世纪,“中国公司”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企业。“中国跨国公司”已具备国际化战略与运营和全球资源整合与配置的能力,中石化、中移动、华为、海尔、联想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在最近刚刚发布的2007年全球财富的世界五百强中,我们看到有30家中国公司,已经进入到这个排行榜。
与此同时,网络和软件刷新了全球化,华东和华南众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一批批“小跨国公司”在中国不断涌现; 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区域早已形成了产业链优势,是“世界工厂”; 与跨国公司做生意迅速提升了中国供应商的业务与管理能力,通过对接全球供应链,中国供应商融入了世界级企业; 在许多细分行业,譬如电池、五金、家电配件等众多领域,不少中国企业就是“隐形冠军”。
记者: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确实为中国IT企业尤其是管理软件企业提供了迈进“世界级”的一个很好机会,但这个机会同样也属于外资IT企业。中国企业的优势在哪里?本土管理软件厂商的优势又在哪里?
王文京:在一个中国企业从区域性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公司,再发展成为世界级公司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模式有三个阶段驱动: 第一级驱动,就是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第二级驱动是市场,中国不断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随着我们经济开放,在全球市场舞台上中国企业的发展。第三级驱动是创新,通过技术、经营和管理的创新来应对全球的一体化竞争。
前不久,一个南方客户跟我讲,三座大山把中国制造业压得够呛: 一个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第二就是原材料的涨价,第三就是人民币的升值。除此之外,最近又增加了两座大山,就是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另一个是资金成本也在翻倍的增长,利息、资金成本迅速提高,由原来的3%演变到现在的7%。
因此,进入到新阶段,仅靠前两个驱动已经不够了。我们需要第三级驱动,中国企业有自己的优势。第一,没有历史包袱,我们可以直接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更先进的系统; 第二,我们可以吸取西方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企业信息化过程之中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 第三,我们可以把中国企业今天能够开展的经营和管理创新,和信息系统的应用紧密结合,而西方国家企业在做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时,信息技术不是那么发达,它们很难借助信息系统来支持经营和管理的创新。
对于本土管理软件厂商的优势,现实已经做出了回答。低端管理软件基本上被中国厂商所垄断; 中端管理软件,中国厂商已占据大半江山; 被跨国公司垄断的高端管理软件,已被包括用友在内的中国厂商集体突破。这两年,一些大型的集团企业在招标时,选择的是国产管理软件,而不是SAP、甲骨文。
U9为旗舰
向SOA全面转型
记者: 在这次年会中,我们看到U9商业应用套件作为正式发布前的预演首次亮相。在3个月前的用友技术大会上,用友向业界展示过U9-UAP平台。U9什么时候正式上市?对用友而言,U9和U8定位有什么不同?
王文京:U9正式上市的时间应该是今年年底。U9是用友面向未来10年的旗舰型产品。这几年来,用友在U9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不出意外,U9将是世界上发布的第一套完全基于SOA架构的企业管理软件。
U9完全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实现全程模型驱动开发(MDD)模式,从而使得企业管理软件在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具有了许多新技术特点。U9的开发模式与原来按模块的开发模式完全不一样,整个研发分几个层次,分为平台的开发、应用模型的设计,然后就是组件的开发,最后再对整个组件进行封装。
U9和U8,在定位目标客户群上,有一部分是重叠的。U9定位在高端和中高端,U8定位中端,所以在中高端部分会有重叠。实际上在未来的中高端,U9会逐步替代U8,U8将聚焦在中低端市场,当然,这需要一个过渡。在销售的形态上,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原来按照模块去卖,以后可能更多地按照服务和组件来销售。而在销售的组织和渠道架构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因为U9的组件可以灵活应用,会增加一类增值服务商。
记者: 说到SOA这一业界最热的技术架构,很多厂商都会兴奋,也有很多厂商也在说自己的产品也是基于SOA的,用友怎么看?你认为SOA这种架构在多长的时间内会真正走进中国的信息化实施当中?
王文京:全球都在谈论SOA架构,但是100%按照SOA思想做出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微乎其微,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U9应该是第一个。此外,用友的其他产品线,正在向SOA上迁移,早在去年,用友发布的NC5.0,U870产品里面,有一部分已经是SOA架构。
在SOA上,用友的态度一直是明朗的,希望以我们的产品来迎接这次革命的浪潮,为此我们已经做了长期的储备,并和SOA的领导厂商IBM缔结了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就在前几天,我们刚刚同IBM联合成立了“用友SOA创新中心”,IBM将为该中心提供人才、技术、解决方案、客户服务等多方面支持。其实,我们与IBM的合作早就开始了,用友高端ERP-NC采用的就是IBM的WebSphere应用服务器。
有调查显示,80%的财富500强企业的业务流程会在两年时间内转变一次, 而中小企业业务流程的改变更为频繁。我认为,业务流程能否成功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信息系统对快速演变的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基于标准的、松散耦合的、面向服务的企业架构SOA能够高效支撑现有业务模式,并能支持构建未来的业务模式。我们要成长为“世界级”管理软件厂商,必须抓住SOA这一难得的机会。
9月1日,用友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连接世界级管理——中国优势与中国模式”的企业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这是用友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用户大会。
龙永图、张维迎、柳传志、周伟、冯幸平等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大腕的精彩演讲,使得用友这次用户大会演变成了一场中国企业的饕餮管理大餐。用友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显得格外的意气风发,半个月前,用友刚刚发布的上半年财报全线飘红,仅2007年上半年的利润增长就超过了70%。
作为亚洲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厂商和中国最大的独立软件提供商,继两年前喊出“国际化”口号之后,今年年初,王文京在发布用友新三年战略规划时曾再次表示,到2009年,用友将被打造成“世界级”的管理软件厂商。而此次年会,用友直接将“世界级”定位为大会的主题词之一。
当用友为业界勾画“世界级”企业经营与管理创新的宏图时,我们不禁会思考,用友将凭什么来实现其“世界级”理想?在主题大会结束后,王文京接受了记者采访。
借力“中国式”
打造“世界级”
记者: “国际化”是众多IT企业的共同目标之一,几年前,用友就喊出“国际化”的口号; 到今年年初,用友又将之提升为“世界级”,“世界级”也是今天大会的关键词之一。在王总的心目中,“世界级”到底指的是什么?
王文京:在用友看来,国际化不只是将产品卖向海外,更重要的是产品国际化,它的前提和基础是提供国际化应用和服务,支撑中国公司的“世界级”和外资企业的“本土化”管理。
中国制造、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热点,正如20世纪初标志着美国经济崛起的“美国公司”时代到来一样,到了21世纪,“中国公司”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企业。“中国跨国公司”已具备国际化战略与运营和全球资源整合与配置的能力,中石化、中移动、华为、海尔、联想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在最近刚刚发布的2007年全球财富的世界五百强中,我们看到有30家中国公司,已经进入到这个排行榜。
与此同时,网络和软件刷新了全球化,华东和华南众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一批批“小跨国公司”在中国不断涌现; 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区域早已形成了产业链优势,是“世界工厂”; 与跨国公司做生意迅速提升了中国供应商的业务与管理能力,通过对接全球供应链,中国供应商融入了世界级企业; 在许多细分行业,譬如电池、五金、家电配件等众多领域,不少中国企业就是“隐形冠军”。
记者: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确实为中国IT企业尤其是管理软件企业提供了迈进“世界级”的一个很好机会,但这个机会同样也属于外资IT企业。中国企业的优势在哪里?本土管理软件厂商的优势又在哪里?
王文京:在一个中国企业从区域性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公司,再发展成为世界级公司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模式有三个阶段驱动: 第一级驱动,就是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第二级驱动是市场,中国不断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随着我们经济开放,在全球市场舞台上中国企业的发展。第三级驱动是创新,通过技术、经营和管理的创新来应对全球的一体化竞争。
前不久,一个南方客户跟我讲,三座大山把中国制造业压得够呛: 一个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第二就是原材料的涨价,第三就是人民币的升值。除此之外,最近又增加了两座大山,就是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另一个是资金成本也在翻倍的增长,利息、资金成本迅速提高,由原来的3%演变到现在的7%。
因此,进入到新阶段,仅靠前两个驱动已经不够了。我们需要第三级驱动,中国企业有自己的优势。第一,没有历史包袱,我们可以直接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更先进的系统; 第二,我们可以吸取西方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企业信息化过程之中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 第三,我们可以把中国企业今天能够开展的经营和管理创新,和信息系统的应用紧密结合,而西方国家企业在做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时,信息技术不是那么发达,它们很难借助信息系统来支持经营和管理的创新。
对于本土管理软件厂商的优势,现实已经做出了回答。低端管理软件基本上被中国厂商所垄断; 中端管理软件,中国厂商已占据大半江山; 被跨国公司垄断的高端管理软件,已被包括用友在内的中国厂商集体突破。这两年,一些大型的集团企业在招标时,选择的是国产管理软件,而不是SAP、甲骨文。
U9为旗舰
向SOA全面转型
记者: 在这次年会中,我们看到U9商业应用套件作为正式发布前的预演首次亮相。在3个月前的用友技术大会上,用友向业界展示过U9-UAP平台。U9什么时候正式上市?对用友而言,U9和U8定位有什么不同?
王文京:U9正式上市的时间应该是今年年底。U9是用友面向未来10年的旗舰型产品。这几年来,用友在U9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不出意外,U9将是世界上发布的第一套完全基于SOA架构的企业管理软件。
U9完全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实现全程模型驱动开发(MDD)模式,从而使得企业管理软件在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具有了许多新技术特点。U9的开发模式与原来按模块的开发模式完全不一样,整个研发分几个层次,分为平台的开发、应用模型的设计,然后就是组件的开发,最后再对整个组件进行封装。
U9和U8,在定位目标客户群上,有一部分是重叠的。U9定位在高端和中高端,U8定位中端,所以在中高端部分会有重叠。实际上在未来的中高端,U9会逐步替代U8,U8将聚焦在中低端市场,当然,这需要一个过渡。在销售的形态上,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原来按照模块去卖,以后可能更多地按照服务和组件来销售。而在销售的组织和渠道架构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因为U9的组件可以灵活应用,会增加一类增值服务商。
记者: 说到SOA这一业界最热的技术架构,很多厂商都会兴奋,也有很多厂商也在说自己的产品也是基于SOA的,用友怎么看?你认为SOA这种架构在多长的时间内会真正走进中国的信息化实施当中?
王文京:全球都在谈论SOA架构,但是100%按照SOA思想做出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微乎其微,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U9应该是第一个。此外,用友的其他产品线,正在向SOA上迁移,早在去年,用友发布的NC5.0,U870产品里面,有一部分已经是SOA架构。
在SOA上,用友的态度一直是明朗的,希望以我们的产品来迎接这次革命的浪潮,为此我们已经做了长期的储备,并和SOA的领导厂商IBM缔结了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就在前几天,我们刚刚同IBM联合成立了“用友SOA创新中心”,IBM将为该中心提供人才、技术、解决方案、客户服务等多方面支持。其实,我们与IBM的合作早就开始了,用友高端ERP-NC采用的就是IBM的WebSphere应用服务器。
有调查显示,80%的财富500强企业的业务流程会在两年时间内转变一次, 而中小企业业务流程的改变更为频繁。我认为,业务流程能否成功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信息系统对快速演变的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基于标准的、松散耦合的、面向服务的企业架构SOA能够高效支撑现有业务模式,并能支持构建未来的业务模式。我们要成长为“世界级”管理软件厂商,必须抓住SOA这一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