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芯草的陪伴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斜风夹杂细雨敲打窗户时,我总免不了想起一个人,想起那沧桑的面容,想起那干燥温暖的大手,想起那絮絮叨叨、殷殷切切的话语,想起那码在她身边雪白的灯芯草,想起那段有她陪伴的岁月。
   秋季,外婆从田边割下灯芯草,置骄阳下曝晒几日,干干爽爽的,然后小心地束起来,悬至楼板之下。直到新年的喜庆淡去,阳春三月,雨,淅淅沥沥的,此时,被冷落许久的灯芯草重新得到宠爱。若在此间去看望外婆,极大概率能看见外婆坐在禾场或堂前角落里剥灯芯草。
   “一定要好好讀书啊,将来报答你的父母,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在外婆重复无数遍的话语中,又有一根灯芯草被褪去了外衣。她说着我父母的辛苦,说着邻里乡亲的琐事……外婆絮絮叨叨地说着,我安安静静地听着,时光便在她剥灯芯草的手掌中流逝,天地间静得只剩雨声、剥草声,还有,老人柔柔的叮咛声。
   老屋在雨中静默着。此时餐桌上的丰盛,与昨日剩下的一菜一汤对比鲜明,刺痛着我的心。外婆看起来很平静,只是时不时地踮起脚朝院子外的路上看看,或者侧着耳朵听听……不厌其烦地热着饭菜,不厌其烦地等待,不厌其烦地送别;不厌其烦地剥灯芯草,不厌其烦地数着光阴,不厌其烦地陪伴。那色彩单一的灯芯草,像是谁的生活,枯燥无味;那挂满竹竿的灯芯草,像是谁的忧愁,延绵繁重;那柔软易碎的灯芯草,像是谁的陪伴,温柔细腻。
   我一根一根地数着外婆的白发,一道一道地数着外婆眼角的褶皱,一年一年地数着外婆的年纪。我忽而释然了。就像堂前的角落,永远会有一个剥灯芯草的身影;就像雨中的老屋,永远会等待着风雪归人;就像田边的灯芯草,永远会顽强地生长,岁岁如此,年年似今,生生不息。外婆给予我的无穷无尽的爱与陪伴,将在这种宽广与辽阔当中,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即使不在身旁,外婆的爱依然会陪伴我前行,助我圆满。
   穿堂风吹过,掠过满地破碎的灯芯草,卷入朦胧烟雨中,织就一场温柔美好的梦,吹到了我的窗前,温暖了一切。
   亲爱的外婆啊,我愿帮您掌灯执伞,剥灯芯草,即便我手法笨拙、不得要领;我愿陪您柴米油盐、小桥流水,即便容颜渐老,草木渐枯;我愿伴您走过很长、很远的路,从此岁月不扰,万水同舟!
   指导老师:侯彩金
其他文献
迎着晨曦,踏着月亮,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无论周末,还是假期,在校园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就是洞口县竹市镇大水片小的总务主任——低调務实、乐于奉献的胡伟长。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候,我要冲锋在前!”去年正月初三,人们谈“疫”色变的时候,胡伟长不顾自身的安危,不管妻儿的反对,不理朋友的劝阻,毅然决然地响应号召,逆行而上做起了“防疫志愿者”,在沪昆高速
期刊
“同学,随地扔垃圾是不对的”“同學,请不要踩踏草坪” ……5月10日,常德市鼎城区江南小学文明小卫士马康杰头戴小橙帽,在执行任务。   据悉,5月以来,该校开展了“文明小卫士,今天我值日”主题实践活动,值班学生戴上小橙帽以“文明在我环境中”“文明在我行进中”“文明在我话语中”“文明在我微笑中”“文明在我感恩中”五个方面维护校园文明。  蔡照君 摄影报道
期刊
近日,位于浏阳市文家市镇里的仁学校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浏阳秋收起义红军小学”。该校有丰厚的红色基因,是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杨勇将军的母校, 1927年,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于此。5月10日,记者追寻革命的脚步来到里仁学校,感受红色印记。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现任校长杨庆林介绍,里仁学校深耕历史文化沃土,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育人目标,新生第一课必是“认识学校”。  
期刊
5月10日,南县一中举行了一场以“公民、责任、希望、奋斗”为主题的高三年级成人礼见证仪式。   该校高三1009名学生在老师家长的陪同下,郑重走过成人门,伴随嘹亮的国歌,以青春的名义宣誓:从今天起,我已长大成人。   南县教育工委委员、县教育局副局长周大昌勉励高三学子不忘初心,奋勇向前,用努力践行报国志、家乡情。   “服务他人,奉獻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
期刊
5月8日,涟源市第二中学高一学生和全体思政课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聆听了涟源市“五老”宣讲团成员谢国光老师的《放飞梦想,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主题宣讲。学生们纷纷感慨,要努力做有理想、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年以來,该校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了“缅怀英烈·铭记党史”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了“学党史·迎五四”系列活动,组织了优秀团员开展参观涟源市
期刊
最近,我探访了隐藏在云南昆明近郊的古老村落——乐居村。   这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彝族村落。它背西向东,依山而就,鹤立鸡群般雄崌一方。全村146户人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村子周圍古树参天,泉水环流,远远望去,犹如镶嵌在青山绿水间一颗闪亮的明珠,特别耀眼。这次探访,正是春花烂漫时,乐居村仿佛成了花的世界。走进千亩梨园,大片大片的梨花洁白如雪,铺满山岗。   漫步其中,春风轻拂,团团簇簇的花枝
期刊
近日,四川泸州泸县城东小学教学底楼长廊兩边,一排排整齐的“花架”上,菠菜、上海青、黄瓜等蔬果正茂盛生长。每到课间老师就带领孩子们在长廊上种植、采摘各类蔬果,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放松身心、缓解疲劳。  (据四川观察5.30)
期刊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80%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从1949年到1969年,新中国通过4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先后有1亿多中国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如此大规模并卓有成效的扫盲运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第一次扫盲高潮:“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   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明确地指出,在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
期刊
景区文创雪糕作为一次性消费品,有了游客的追捧,以及游客消费后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的推介,所带来的不仅是“一次性”消费的收益,更有助于扩大景区的品牌影响力。   五一假期,四川三星堆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点。三星堆文创馆推出了300多种文创产品,五一当天上新1200多支“青铜面具”冰激凌,一上午便被游客一搶而空。这批冰激凌有“出土味”和“青铜味”两种,未来还会有青铜大立人、青铜鸟头等多款造型冰
期刊
春夏之交,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特大悬索桥周邊云雾缭绕,美景如画。  刘振军 摄影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