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教材经典课文的文本价值再挖掘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笔者在一次市级教研活动中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公开课《皇帝的新装》。执教老师以骗子虚构的那件能辨识“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的衣服为主线,依次分析皇帝的虚荣、大臣骑士们的虚伪、百姓们的虚假和小孩的天真与诚实,然后揭示童话蕴含的道理:对成人的讽刺和批判,对儿童的肯定和褒扬;最后以“永葆童心”的希望和呼吁结束教学。
  就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这节课情境创设巧妙、教学内容清晰、师生互动充分,不可谓不是一节青年教师的优质课。但听完课后,笔者总感觉缺失了一些什么,授课教师似乎用尽了力气,但没能往前更进一步,把力道用好用足。课后的评课环节,几位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相继对这节课进行点评,他们对这篇童话意蕴的理解,也没有超出以教参为代表的普遍性理解,即故事揭露并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同时也教育我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无论是听课还是评课,都让人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回到家后,笔者又查找了一些关于《皇帝的新装》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结果,这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愈加浓郁。在统编教材和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的文本价值至少还可以作如下再挖掘。
  一、教学生“审丑”,警示学生远离丑陋
  作为一篇经典童话和教材传统名篇,“理解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无疑是不同时期不同版本教材对《皇帝的新装》趋同的教学指向。这个趋同的教学指向,既来自《皇帝的新装》的中文翻译者叶君健先生:“它用幽默而轻松的笔调,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逢迎谄媚的社会风气。”也来自长期以来占据语文教学主阵地的教参:“揭露皇帝及大臣们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他们的虚伪和愚蠢。……深刻发掘的则是统治者们的丑恶灵魂。……篇末小孩子揭穿真相的情节别具深意,寄托了作者对于人民大众、对于未来的信心。”来自权威和教参的解读,当然不失正确且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量。可是,这一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童话犹如一座巨大的宝藏,其文本价值就仅在于此吗?
  当教师通过引导和分析,让学生认知到《皇帝的新装》中成人的愚蠢、虚伪甚至丑陋以及小孩子的天真、诚实和美好后,能不能越過“永葆童心”的呼吁,用手指着《皇帝的新装》叙述的成人故事和塑造的成人形象,正告所有的学生:看哪,这就是虚伪的、丑陋的成人世界!
  如果说“讽刺虚伪、永葆童心”是《皇帝的新装》社会现实意义所在,那么,揭示丑恶、警示学生则是《皇帝的新装》立足学生的现实意义所在。无论从心理学还是社会学的层面来看,对于由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七年级学生而言,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宣扬美好,恐怕还在于“直面”残缺、不完美甚至丑陋。唯有如此,才能更全面、深入地达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此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语文教育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作准备。怎样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作准备?就语文教学而言,除了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会思考、能审美,恐怕还要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让学生完整地认知这个充满真善美同时也不乏假恶丑的世界。总之,就是要给学生还原—个真实的世界。
  告诉学生世界的不美好,其实是为了让他们珍惜所能遇到的美好。一如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文中所说:“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让学生通过《皇帝的新装》接触到成人世界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和丑陋,让他们感到这些成人被讽刺、被批判的“切肤的疼痛”,警示他们,让他们“与它们永远隔绝”,这恐怕是《皇帝的新装》需要高度重视的潜在文本价值。
  二、教学生养成正确而持久的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在评课环节,一位市区学校的骨干教师谈道:他每次执教《皇帝的新装》都会询问学生,如果你是那个小孩子会不会说出真话,结果每次都有超过半数学生作出否定的回答,而且这一数字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样的结果令人深思:我们一方面在教学中引导甚至灌输学生要“永葆童心”,要敢于说真话、讲诚信,而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悲哀地面对刚刚步入中学、稚气未脱的学生不可避免地过早地功利化、成人化,过早地走向世俗甚至庸俗。
  于是,笔者不由得联想到当前中学教育界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通过各学科学习,学生要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崔允都教授指出:“我们新的教育目标可以浓缩为两个字:做事。关键能力是能做事,必备品格是坚持做正确的事,价值观念是坚持把事情做正确。”就《皇帝的新装》而言,说真话、讲诚信就是语文学科教学要培养的关键能力。尽管在学科核心素养之前,“三维”目标观照下的立足于“讽刺虚伪、永葆童心”的教学,也都没有游离这一能力,但显而易见的是,“三维”目标观照下的《皇帝的新装》的教学,恰恰缺失的就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即“坚持做正确的事”和“坚持把事情做正确”。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照下,《皇帝的新装》显然不能只停留于“讽刺虚伪、永葆童心”这一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同和灌输上,更需要关注和侧重的是,如何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正确”,并且能够在“正确”的基础上“坚持”。
  事实上,《皇帝的新装》就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情境”。“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皇帝的新装》中自欺欺人的皇帝、“诚实”的大臣、最高贵的骑士、全城的百姓和狡猾的骗子,这些粉墨登场的人物以及荒诞、离奇的事件,都可能是学生“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教师的教学任务,不能仅立足于当前,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将来;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更要让学生树立正确而持久的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比较遗憾的是,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没有像高中语文教材一样,能够明确地以单元任务为核心或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凸显、强化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得以更为有效的落实。《皇帝的新装》中所承载的学科核心素养价值,被其所在的、以想象为教学重点的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任务大幅削弱了。
  三、教学生初步感知复杂而深刻的人生哲学
  从“讽刺虚伪、永葆童心”到告诉学生一个丑陋的世界、警示他们“与它们永远隔绝”,再到必备品格、价值观念的挖掘和落实,似乎并没有窥尽《皇帝的新装》的深层意蕴。这一点,可以从统编教材课后设置的“思考探究”中看到一丝端倪。《皇帝的新装》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的第二小题原题如下:
  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童话的结尾,从正常逻辑的角度来说的确有些蹊跷:谎言已被揭穿,可皇帝并没有中断游行大典,而是“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对这一结尾,教参在“课文研读”中作出如下解读:“皇帝既意识到自己出了丑,又生怕国人说他不称职,说他太愚蠢,而他的内臣们也是私心重重,说明腐朽的统治者是决不会自动放弃他们的权力而承认错误的。”如果说这一解读还能略微窥探到统编教材编者的匠心,毕竟这一解读引发了对“皇权”(权威)的反思,那么,教参提供的练习说明则力有不逮、顾左右而言他了:“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同样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与统编教材配套的教参并没有准确回答教材课后“思考探究”的问题,更没有将教材的练习价值最大化,未免令人不解和遗憾。
  那么,谎言已经被揭穿而游行大典继续,原因究竟何在?
  原因之一,是向读者特别是儿童揭示权力的可怕以及人们对权力的恐惧。从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来说,他的内心独白是:“我是皇帝,我怎么会错!即便错了,我也可以定义‘对错’。”因此,皇帝“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继续着这错误的“游戏”。而无论是他的内臣们还是全城的百姓,在“皇权”和“真理”二者之间,不约而同地都自觉地选择了前者。
  原因之二,是向读者特别是儿童宣示一个重要的人生哲学:不是所有的谎言都需要我们去拆穿。一如畅销书《反洗脑》中所言:“关于谎言的一个真相是,尽管谎言无处不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权利戳穿每一个谎言,除非它已造成了重大损失。事实上,尽管我们讨厌欺骗,但有时却身不由己、言不由衷。欺骗他人是日常社交的组成部分,甚至有时候我们还十分喜欢谎言,比如‘见到你真高兴’‘你今天看起来很漂亮“你又瘦了’之类。”有趣的是,《皇帝的新装》中的“谎言”的确没有造成重大损失,“非常喜歡好看的新衣服”的皇帝虽然“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但在他的统治下,“那个大城市里,生活是轻松愉快的”;两个骗子虽然骗取了“更多的钱、更多的丝和金子”,但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而是不了了之;“叫”出真话的小孩子也没有引发皇帝的恼羞成怒而被残忍地处死;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不是所有的谎言都需要拆穿”的人生哲学向儿童展现的更是血淋淋的残酷现实,即便谎言已被揭穿,但“游戏”必须继续!这离奇而荒诞的情节,有着浓厚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味道。在当前语文教学与评价改革要注重“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行”的背景下,向儿童揭示并引导他们正确认知这个离奇而荒诞的世界(成人世界),真不知道能否算作是使之“健全”,使之“提升”?
  一方面要警示并避免学生向成人的世俗方向滑落,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并接受这个吊诡、无奈的成人世界。也许,这就是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呈献给世人的最具哲学意义的文本价值。
其他文献
【关键词】《峨日朵雪峰之侧》,官能意象,转化重构,精神自救  昌耀的诗歌往往凝聚着个体对特定历史时空复杂的心灵体验,被选入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体现了这一特征。对于该诗的解读,《教师教学用书》强调其与诗人生命经历之间的密切联系:“《峨日朵雪峰之侧》写于特殊的年代,这时的昌耀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生活却给了他严厉的答复”。很多教师正因忽略了这种密切联系,从而消减了该诗的精神价值。 
编者按  “任务”“活动”“情境”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高频词,是体现课标理念的关键点,也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建设的重要支点。抓住这三个词,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而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课标理念。本期,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王本华从编写人员的角度详细解析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架构:任务设计是高中语文教材的核心追求,恰切的活动是完成任务的有效手段
“学习进阶”是对学生在一定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索某一主题时所遵循的连贯的、逐渐深入的思维路径的描述。[1]在一定的年龄跨度内,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具有学习进阶的特征。乔尔将阅读能力发展分为六个阶段:阅读前阶段、初始阅读或解码阶段、确认阶段、为获取新信息阅读阶段、发展多元观点阶段、建构及重构阶段。前三个阶段属于“学习阅读”(Learning to read)时期(0~6岁、6~7岁、7~8 岁),后三
《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该篇第一次被语文教科书收录作为课文,是在1923年版的初小《新学制国语教科书》。作为经典篇目,这篇童话曾被选入苏教版、人教版等中学语文教材,2016年继续被选入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教授主编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简称“统编本”)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在教师教学用书里,这一单元的编写意图是:“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
丑小鸭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经典形象,丑小鸭变成天鹅的故事具有的常规象征意义是,身处逆境的入,只要胸怀理想、不懈追求,终会收获成功,但也有人对此怀有疑惑。课堂上曾有大胆的学生提出:丑小鸭能够变成天鹅,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一只天鹅;如果这家伙不是天鹅,那么他再努力奋斗又有什么用?  事实上,这样的质疑直指丑小鸭形象的传统教育意义。遇到这样的质疑,教师如果不加以厘清,会引起学生的迷惑。龙生龙,凤生凤,是不是先天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的代表作,其“杨柳岸,晓风残月”已成千古绝唱。细细品来,整首词的诸多意象处处饱蘸着愁绪,时而淡淡浸出,时而浓墨泼洒,然而,个中滋味学生却很难感同身受。笔者认为,品味词中具有共同文化和情感特征的意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品鉴这首词。笔者试图联系有关诗文,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解读和赏析,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种参考。  一、关于情感基调,可作为课堂导入  这首词是作者
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已经成为21 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新诉求,加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也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朱勇教授主编的《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一书,通过众多切实的案例,分析讲解了如何基于跨文化教学的理念实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书中,作者不但通过案例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也详细阐释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原则和方法,为探索新时期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
2008年11月,在湖南衡阳召开的全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讨会上,我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张赛琴老师上的作文课。  我喜欢听课,也听过很多课,原生态课、示范课、赛课……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委实不多。然而张赛琴老师的这堂课,却是一堂让我至今依然印象深刻的、很难忘的课。  张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是,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刻意学过还是没有学过,自始至终反映了她非常自觉的传播素养。我一直提倡一个观点:当代教师需要有一
书名: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教程  作者:戴维斯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ISBN:9787560017679  定价:23.9元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多,当前的文化正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推进文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需要对跨文化交际有更多的了解。Linell Davis(戴维斯)的《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教程》一书既有中西文化的
书名:汉语言文学导论  主编:田喆,刘珮,石瑾  出版单位: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ISBN:9787547262085  定价:45元  导论是对某一内容涉及很广的学科所作的概略性介绍,是帮助初学者入门的工具性文章或著作,所以既要全面概括,又必须深入浅出,从而足以激发读者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由此可见,导论的创作通常具有一定的难度。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关于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