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环境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和中东欧经贸合作的逐渐增多,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双边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影响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的投资环境(GCI)变量,并以2006-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研究中东欧16国的投资环境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投资环境对进出口均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力度略有不同。
  关键词:中东欧;投资环境;国际贸易;引力模型
  一、引言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相互投资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渐趋多元。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超过50亿美元,涉及机械、化工、IT、电信等领域,投资形式包括并购、绿地投资、股权投资等。而伴随“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即将翻开新的篇章,中企进军中东欧的目标和方向越来越明确。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国内外已有研究都集中于FDI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将投资环境指标(GCI)引入模型分析投资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正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二、模型与数据
  1.计量模型的建立
  贸易引力模型由Tinbergen(1962)最早提出,他指出两国间的贸易流量同其经济总量正相关,同表示贸易阻力的地理距离负相关。传统的引力模型可表示为:
   (1)
  方程(1)中Tij表示i国和j国之间的贸易流量(出口额或进口额),k为解释变量之外对贸易额的平均影响,Y为i或j国的经济规模,通常用两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表示,α代表i和j国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程度,或者是对双边贸易额的经济规模弹性;DISij表示两国间的地理距离,α3表示双边贸易额对地理距离的弹性。
  本文主要研究投资环境对国际贸易额的影响,而传统的引力模型无法解释中东欧投资环境对其和我国的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所以我们对引力模型(1)进行修正如下:
  Tij=kx(GCIα4βZij) (2)
  GCI为衡量投资环境的控制变量,α4表示投资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弹性;Z为除控制变量和解释变量之外影响双边贸易的其他因素。由模型(2)可得以下实证模型:
  lnEXP=c+β1GCIi+β2lngdpoi+β3lngdpci+β4lnpopoi+β5lndis+ε(3)
  lnIMP=c+β1GCIi+β2lngdpoi+β3lngdpci+β4lnpopci+β5lndis+ε (4)
  模型(2)和(4)用于考察投资环境对中国与中东欧16国之间进出口的影响。解释变量含义如下:GCIi为中东欧各国第i年的投资环境指标;gdpoi为中东欧各国第i年的GDP,表示中东欧各国的宏观经济规模;gdpci为中国第i年的GDP,表示中国的宏观经济规模;popoi为中东欧各国在第i年的的人口规模;popci为中国在第i年的人口规模;dis为中国与中东欧各国的地理距离。
  2.数据来源
  实证分析中的样本数据包括中国与中东欧16国从2006年到2014年的数据。被解释变量中国与中东欧进出口贸易流量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进出口额。关键解释变量为投资环境,我们选用全球竞争力指数(GCI)中国和中东欧各国各年得分。《全球竞争力本报告》是世界经济论坛是目前国际上从事综合竞争力评价最著名的机构之,其通过对一个国家进行综合考评,发布的最具权威的年度指标。GCI主要包括基础要求(basic requirements index),效率强化(efficiency enhancers index),和创新和要素复杂度(innovation and sophistication factors)三个副指标。其中基础要求副指标主要衡量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效率强化副指标主要衡量商品、劳动力和金融市场的效率以及技术和市场规模;而创新和要素复杂度副指标则主要衡量商业复杂度和创新等因素。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而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而全球竞争力指数GCI从宏观和微观经济层面综合衡量了一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竞争潜力,是衡量一国投资环境较为全面、客观地指标。计量模型中其他解释变量:GDP,人口总数等,取自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WDI。中国与中东欧各国距离来源于法国国际预测研究中心CEPII数据库。
  三、实证结果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对中东欧16国的进出口总量在2006-2014年之间整体上比较平稳,并呈现上升趋势。
  下表(1)(2)列是利用面板数据进行混合OLS回归得到的结果;为了考察中东欧各国的异质性并得到较为稳健的回归结果,(3)(4)列是利用固定效应模型(FE)以及使用稳健标准误得到的结果。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0.05,**p<0.01,***p<0.001
  如上表所示,在混合回归中,衡量投资环境的指标GCI对出口lnEXP的影响显著为正,对进口lnIMP的影响也显著为正,并且后者系数大于前者。说明中东欧某国的投资环境越好,越能促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并且更能促进中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在使用固定效应后,GCI对lnIMP的影响更显著,对lnEXP的影响不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选取的衡量投资环境指标的涵盖范围较大,即GCI包括了投资环境的内容,但它更主要的作用是衡量一国经济的增长潜力。衡量投资环境更合适的一个指标做生意容易程度,但因只有近五年的数据,无法做十年面板数据,所以选取了GCI来衡量投资环境优劣。   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直接影响外国对它的直接投资,进而会影响双边贸易额。投资对进出口的影响分为补充效应和替代效应。本文的回归结果显示投资环境对进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的补充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且投资环境对进口的影响要大于对出口的影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投资环境越好的国家,越具备母国进行边际产业投资的某些条件(边际产业就是那些在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而在母国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母国会减少对这类产业的投资,转而增加对东道国的投资,通过进口东道国的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同时,好的投资环境还会促进中国之外的国家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他们生产的产品也可能出口到中国,所以中国对中东欧的进口要比出口增加的多。
  在混合回归中,中东欧国家GDP水平lngdpo对lnEXP和lnIMP的弹性均显著为正,并且达到了1.488和1.164,说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总量对贸易的发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固定效应回归中,仅lngdpo对lnEXP的弹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lngdpo对lnIMP的影响并不显著。
  在混合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中,中国经济总量lngdpc对lnEXP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lnIMP的影响均不显著。当年出口量是当年经济总量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对中东欧的出口量越大,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总量越大,代表中国对中东欧的贸易需求越大,但这不会马上从当年的进口值中反映出来,会有滞后效应。
  中东欧各国人口lnpopo对lnEXP的弹性在混合回归中显著为负,说明东道国人口增加使中国对其的出口额会减少,在固定效应回归中不显著。同时,中东欧16国与中国距离的变量lndis对lnEXP的弹性在混合回归中显著为负,说明空间距离对贸易发生构成阻碍因素。
  四、结论
  首先,投资环境(中国对中东欧国家FDI)对出口贸易的补充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即中国对中东欧的直接投资是出口创造型的。中东欧国家投资环境越好(GCI指标越高),中国对其投资越多,投资增加使得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出口增加。中国对中东欧国家FDI的出口创造效应,与相关理论的预期一致(贸易创造的FDI理论、新贸易理论、产业网络理论等)。
  其次,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对进口的影响大于对出口的影响。
  最后,投资环境越好的国家,越具备母国进行边际产业投资的某些条件。且中东欧一些国家具有劳动力以及资源优势,这都有利于中国将一些在国内已失去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和初级产品产业转移到中东欧国家。这不仅可以使中东欧一些国家因缺少资本、技术和管理技能而没有充分发挥的潜在比较优势被挖掘出来,也可以使我国集中资源开发新技术、形成新产业,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东欧大部分国家都属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这成为阻碍他国对其进行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中国企业可增加对中东欧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中东欧各国的投资环境水平,以促进我国对中东欧的投资,进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林.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2(4):44-46.
  [2]王迎新.论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J].财贸经济,2003(1):80-85.
  [3]王洪亮,徐霞.日本对华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1983-2001)[J].世界经济,2003(8):28-37.
  [4]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J].统计与决策,2005(24):84-85.
  [5]杨宏恩.边际优势战略下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来自日本对东亚投资与贸易的证据[J].财贸经济,2007(9):100-105.
  [6]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J].财贸经济,2009(4):77-8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出发,围绕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网上银行的相关业务进行研究,并对我国网上银行业务(个人理财产品)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探讨,从而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网上银行业务(个人理财产品);发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余额宝的到来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大门,加快了我国银行市场利率化进程。  二、
期刊
摘 要: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近几年随着私募股权融资的兴起,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私募资本的引入是把双刃剑,可能滋生许多新问题,如由此引发的"创投"之争就十分普遍。本文通过分析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深入分析了由于私募资本本身的特性可能对民营企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希望民营企业能够吸取经验。  关键词:民营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控制权  雷士照明的控制权之争从爆发至
期刊
摘 要:电商小额贷款自2007年兴起以来,一直发展的很迅速,特别是在2010年阿里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之后,更是进入了快速高效的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和制度,电商小额贷款能有效的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而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将促进就业,增加原本无业人群(如:家庭主妇、残障人士、在校学生等)的收入,从而促进社会消费总额的增长,但相应的风险也会随之而来。本文通过分析了阿里小存在的主要风险,如信用风险、市
期刊
摘 要: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交易方式,它颠覆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打破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服装电商也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海澜之家的电商运营策略,并以其2015年双十一活动为案例,分析服装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营销思路。  关键词:双十一活动;服装电商;海澜之家  科技时代的来临,线上服装的发展突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缩短了品牌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物流链条,降低了供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并购案例和并购规模有逐渐增加的态势,由于并购对资本配置和企业经营有改善作用,并且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备受管理层与学者的关注。汽车行业由于受到产业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政策利好的推动,从2002年起行业内并购现喷井式的增长,包括上汽、南汽、广汽在内的多家汽车行业巨头都有并购案发生。为了能够评判此轮汽车行业并购浪潮成功与否,以及为未来行业内并购提供参考,本文从并购动机的角度对吉利并购沃尔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型企业逐渐减少,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日渐突出,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调整结构的重要力量。但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尤其在资金方面存在筹资难,筹资风险大的情况。在市场经济下,中小企业筹资能力明显较弱,筹资风险明显较大,所以本文以重庆巨龙伟业建材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巨龙伟业筹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成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期刊
摘 要:本文梳理了农资流通企业客商信用数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多年来的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了客商信用数据库建设思路。希望农资流通企业通过加快信用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挖掘、利用客商信用数据宝藏,充分发挥数据在防范客商信用风险、优化客商群体及开拓涉农金融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推动农资流通企业信用管理水平更上新台阶。  关键词:农资流通;客商信用;数据库  Z公司是国内农资流通行业重点企业之一,下属成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小微企业发展更加困难,但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重要地位的小微企业仍然具有广泛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就浙浙江地区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浙江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小微企业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  一、引言  国家非常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在我国,
期刊
摘 要:批发业属于流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生产、销售、消费等诸多环节中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现阶段我国批发业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以铜仁市碧江区为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发展批发业,这对促进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批发业;流通经济;问题;对策分析  我国在2010年大体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度,在这个大背景下,流通领域的矛盾不断出现,尤其是我
期刊
摘 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但其培育和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选取2009-2014年江苏省5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沪深两市上市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不同金融支持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金融支持  一、引言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