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旅游已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因而构建绿色旅游景区也就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热点话题。本文借助国际经合组织提出的PSR模型,构建了绿色旅游景区的概念模型,并运用了经济、环境、管理和技术四项评价指标,结合我国绿色旅游景区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发展绿色旅游景区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绿色旅游;PSR模型;旅游景区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使人们更加坚信到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全世界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的新浪潮,绿色经济、绿色GDP、绿色生产和绿色旅游等应运而生。2009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在第三届世界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上提出,“绿色旅游”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推动绿色旅游的发展,世界旅游理事会提出“ISO14000”标准、绿色环球21等,旨在推动全球绿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学者开始对绿色旅游景区、绿色饭店、绿色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
作为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景区,推广绿色旅游,实施绿色管理,这对于开发高质量的绿色旅游产品,实现绿色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推动我国绿色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色旅游景区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评估指标,并构建PSR概念模型,旨在构建新型的绿色旅游景区,加快发展我国绿色旅游产业集群。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中,缺少系统评价绿色旅游景区的概念模型,因而局限于单一因素对于绿色景区的影响,不利于全面分析景区的发展状况。为此,本文尝试利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PRS标准体系来构建绿色旅游景区的概念模型,从而对构建绿色景区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我国绿色旅游景区发展现状的分析
随着世界各国大力推行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而我国也开始选择发展绿色旅游,构建绿色旅游景区。
(一)绿色旅游景区的概念及其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旅游景区》(LB/T015—2011)的界定,旅游景区是指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它拥有优质的景观条件、珍稀的生态系统、珍贵的文化资源,其生态、景观和文化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绿色旅游景区是在传统旅游景区的基础上,以开发绿色产品为基础,提供绿色服务和消费,从而形成绿色生态资源良性循环的旅游景区。
绿色旅游景区的建设,要做到规划设计绿色化,保护自然生态与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规划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旅游设施的功能布局,还要使旅游设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使各项建设指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要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作为根本出发点,将循环利用和防止浪费纳入在设计之中,力求将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绿色旅游活动的开展对自然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必须指出,绿色旅游景区与传统旅游景区的区别,就在于低碳发展,节能减排。以循环经济为经营理念,在景区建设、经营以及管理的全过程中实现“绿色化”,将绿色经营、绿色服务和绿色消费等方式贯彻到经营管理中,并在满足旅游顾客享受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实现景区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这就是绿色景区区别于传统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绿色旅游景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1.盲目开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自然资源是旅游景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如果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任何旅游景区都将无法存在。因此,旅游资源吸引力是衡量旅游景区质量的关键。在旅游景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保护好旅游资源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为理念的绿色旅游景区。现今,我国许多旅游景区的建设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旅游开发商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全然不顾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生态资源的破坏和许多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
2.景区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的落后
随着我国绿色旅游景区建设不断发展,传统的旅游景区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需要。当前的绿色景区评价标准,仍然是传统工业化标准,没有考虑到低碳排放和清洁生产的评价,无法适应绿色旅游景区建设的发展。同时,在旅游景区管理上,不能仅仅关注游客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益,还要充分考虑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承载力,因而对游客接待量必须进行管理。此外,资源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都要跟上绿色旅游景区建设的步伐。
3.绿色景区建设成本高
对于旅游景区的经营者而言,建设绿色旅游景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引进新技术、寻找可替代能源以及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而短期的高投入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更多经济效益,这就增加了经营者的投资风险。因此,发展绿色旅游景区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很难进行的。
4.技术设施与设备的落后
发展绿色旅游景区,还要改变现有的能源技术。从交通方面来看,游览车辆应采用清洁能源,而游船应采用环保性能源;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旅游景区的建筑应采用环境友好型节能材料,而能源选择上,太阳能、风能以及有机能源是最佳选择;从环境卫生方面来看,应采用生态厕所,以及污水回收和处理技术等。然而,现阶段我国在这些技术上的发展都不太成熟,因此,在绿色旅游景区建设上应强化新技术的应用。
三、绿色旅游景区PSR概念模型
从绿色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影响绿色旅游景区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可量化、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和完整的概念模型,以便于为构建绿色旅游景区提供理论指导。
(一)绿色旅游景区的评估指标
构建绿色旅游景区的评估指标,应当遵循如下原则:①指标要有实用性、代表性,能够切实反映景区的各种影响因素;②指标要能够量化计算,因而可以对旅游景区进行横向比较;③评估指标要与国际质量标准相统一,与相关旅游政策相联系;④指标建立应满足数据建档的需要,而且可以定期更新。因此,选取了绿色经济指标、绿色环境指标、绿色技术指标以及绿色管理指标。
1.绿色经济指标
它是评价景区发展绿色旅游综合实力的指标,如景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社区就业结构、客源类型以及低碳节能技术的投资回报率等。首先,分析景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景区的能源结构,进而分析景区的低碳生产力,以及节能技术的投资回报率;其次,通过分析所在社区的居民就业结构和素质水平,揭示发展绿色景区的社区参与程度;最后,通过分析客源结构类型可以显示发展绿色旅游景区的市场前景,如生态旅游者所占旅游总人数的比重等。
2.绿色环境指标
它是分析景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禀赋及发展水平的指标,如景区的自然植被覆盖程度、野生动植物资源禀赋、空气质量指数、噪声等级、地表水质量等级、碳汇密度等。对于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景区,要加强对各项环境资源的保护,还应该通过设置保护区、缓冲区等方式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景区要谨慎的开发和保护,维持环境的原生性。此外,空气质量等级、噪声等级等环境质量标准,要严格达到国际环境质量标准。
3.绿色技术指标
这项指标广泛应用于景观绿化、电力、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主要包括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垃圾处理技术、信息服务技术等。景观绿化指标,主要考核植被进行修复与保护的程度;绿色交通指标,主要考核环保型生态道路和生态停车场,特别是减少碳排放量;节水技术指标,主要考核景区采取智能灌溉系统和生态厕所等方面的情况。总之,通过景区的绿色技术指标的分析,揭示景区在研发低碳设备、控制和降低景区碳排放量等方面的综合状况。
4.绿色管理指标
发展绿色旅游景区,离不开科学的经营管理,因此,通过这项指标可以分析景区的绿色管理状况。例如,景区的容量管理,就是将景区环境承载量和游客心理承受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此外,旅游信息服务是否推广了绿色环保的内容,导游服务是否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旅游消费和健康的旅游活动,景区在环境安全管理上是否具有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等,这些指标有专门的质量标准来衡量。
(二)绿色旅游景区的概念模型
1.PRS概念模型
本文借鉴了国际经合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的PSR模型,即压力(Press)—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在PSR框架模式中,压力P表征在一定阶段中,造成发展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和消费模式;状态S表征发展过程中各因素的状态;响应R表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所选择的对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是经济、环境和社会。因此,一般意义上的PSR模型如下图1所示:
图1PSR概念模型
在绿色环保活动中,如交通、工业和能源等经济活动对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的压力,主要通过自然资源中的各要素诸如空气、水、野生生物的状态反应出来。这种压力和状态以一定的指标形式传递给政府、企业等社会机构,从而作出响应措施。
2、绿色旅游景区的PSR概念模型
绿色旅游景区的评价指标有经济、环境、技术和管理四个方面的综合指标。因此,在构建概念模型的时要将这四大方面考虑在内。在绿色旅游景区PSR概念框架中:压力P,表示在一定发展阶段中,景区内、外部的经济活动产生压力迫使景区转型;状态S,表示压力影响到景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消费运营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响应R,表示景区通过节能政策、环境治理政策、产业政策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作出回应。响应之后的变化,又从状态S中得到体现,从而实现景区阶段性“绿色化”目标。
绿色旅游景区PSR概念模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景区的压力P,主要包括景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社区就业结构、客源类型、环境污染程度以及低碳节能技术水平等;(2)绿色景区的状态S。主要包含自然植被覆盖程度、空气质量指数、噪声等级、地表水质量等级以及碳汇密度等衡量景区自然环境状态的指标;(3)绿色景区管理与技术的响应R,主要包含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低碳技术要素,以及环境容量和游客心理承受力要素,绿色旅游信息服务和安全管理服务等要素(参见:绿色旅游景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综上所述,绿色旅游景区的建设,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在各因素的影响下寻求最佳平衡点,保证景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景区生态环境。
图2绿色旅游景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四、绿色旅游景区的重构
根据绿色旅游景区PRS模型,我们可以在建设景区的各个环节上加以改善,在规划上进行环保科学设计,在经营管理上改变传统的高碳高污染的模式,在宣传教育上推广绿色旅游的理念,在产品技术上推行节能环保,从而全方位地构建绿色景区。
(一)科学规划绿色旅游景区建设
在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布局旅游设施,使旅游设施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功能减到最低程度,从而减少对能源和各项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旅游景区的选址不能破坏原有的地形、植被和水体,减少山地开挖。特别在规划景区项目用地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景区用地的集约程度,尽可能的保证景区自然景观保持原始性和完整性。其次,在各个旅游项目的设计上,应该遵循节能环保、节水节电的原则,将旅游活动设定在以生态旅游为主。再次,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景区道路、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等建筑,应该采用环保、节能的生态厕所、生态停车场等设备。旅游景区内的饭店、购物等娱乐设施的数量与规模,要进行控制,避开环境脆弱的区域。最后,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要把环保节能和循环经济的理念纳入设计中,使旅客既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又能获得绿色旅游的知识,寓教于乐。
(二)积极创建绿色经营模式
绿色旅游景区的建设,不仅要在规划设计上进行考量,而且还要求景区经营者用绿色管理的理念经营景区,改变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经营模式。为此,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旅游服务人员的绿色旅游教育,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学会运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导旅客进行绿色消费和绿色旅游活动。在旅游办公系统中,实行低碳办公方式,减少办公用纸和办公用电。在交通工具上,推广低碳的交通用具,如自行车、新能源旅游车等。更为重要的是,要实行绿色监督机制,对景区节能、节水和低污染状况进行监控,配备定量的检测仪器。此外,为了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还要实行奖惩制度。
(三)深入开展绿色旅游宣传教育
旅游景区的大部分设施的最终使用者是游客和社区居民,因此,加强对游客和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转变传统消费理念至关重要。在旅游信息服务上,景区要向游客提供绿色景区的宣传资料,推广绿色旅游和绿色消费理念;在导游讲解服务时,在介绍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倡导游客进行绿色旅游,保护美丽的自然环境;在游览过程中,对游客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及时制止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与此同时,要积极吸纳当地居民进入旅游景区就业,对社区居民进行环保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意识到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当地经济和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保护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的自觉性。
(四)大力推广绿色新技术
技术创新,是推行绿色旅游景区的关键。因此,在绿色旅游景区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采用低碳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景区生产碳排放,发展无公害交通。例如,采暖、照明和制冷设施要采用节能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在景区用水上,要采用节水技术,安装中水再生处理设施,回收利用污水;在景区道路建设上,要采用生态道路,减少对植被、土地破坏程度。当前,我国的低碳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应该向国外成熟的绿色旅游景区学习借鉴。
五、结论
绿色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方向,构建完整的绿色旅游景区概念体系,有助于帮助经营者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制定合理的景区建设规划。本文借鉴了PSR指标模型,设计了绿色旅游景区概念模型。该模型选取了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管理和绿色技术等四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给绿色旅游景区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只是对绿色旅游景区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做了初步的构建,后续将对具体景区进行实证研究,并选择合理的定量研究模型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绿色旅游景区[Z].2011—02—01.
[2] 叶文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3).
[3] 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100—102.
[4] 李晓琴,银元.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旅游学刊,2012(3):84—88.
[5]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
[6] 庄贵阳.以低碳城市为主线,打造绿色中国[J]. 绿叶,2009(1):62—64.
[7] 侯文亮.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I].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86—89.
[8] Low Carbon Communities[EB/OL].http://www.alp.org.au/agenda/environment/low-carbon-communities/, 2011-03-30.
关键词:绿色旅游;PSR模型;旅游景区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使人们更加坚信到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全世界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的新浪潮,绿色经济、绿色GDP、绿色生产和绿色旅游等应运而生。2009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在第三届世界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上提出,“绿色旅游”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推动绿色旅游的发展,世界旅游理事会提出“ISO14000”标准、绿色环球21等,旨在推动全球绿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学者开始对绿色旅游景区、绿色饭店、绿色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
作为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景区,推广绿色旅游,实施绿色管理,这对于开发高质量的绿色旅游产品,实现绿色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推动我国绿色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色旅游景区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评估指标,并构建PSR概念模型,旨在构建新型的绿色旅游景区,加快发展我国绿色旅游产业集群。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中,缺少系统评价绿色旅游景区的概念模型,因而局限于单一因素对于绿色景区的影响,不利于全面分析景区的发展状况。为此,本文尝试利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PRS标准体系来构建绿色旅游景区的概念模型,从而对构建绿色景区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我国绿色旅游景区发展现状的分析
随着世界各国大力推行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而我国也开始选择发展绿色旅游,构建绿色旅游景区。
(一)绿色旅游景区的概念及其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旅游景区》(LB/T015—2011)的界定,旅游景区是指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它拥有优质的景观条件、珍稀的生态系统、珍贵的文化资源,其生态、景观和文化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绿色旅游景区是在传统旅游景区的基础上,以开发绿色产品为基础,提供绿色服务和消费,从而形成绿色生态资源良性循环的旅游景区。
绿色旅游景区的建设,要做到规划设计绿色化,保护自然生态与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规划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旅游设施的功能布局,还要使旅游设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使各项建设指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要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作为根本出发点,将循环利用和防止浪费纳入在设计之中,力求将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绿色旅游活动的开展对自然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必须指出,绿色旅游景区与传统旅游景区的区别,就在于低碳发展,节能减排。以循环经济为经营理念,在景区建设、经营以及管理的全过程中实现“绿色化”,将绿色经营、绿色服务和绿色消费等方式贯彻到经营管理中,并在满足旅游顾客享受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实现景区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这就是绿色景区区别于传统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绿色旅游景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1.盲目开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自然资源是旅游景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如果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任何旅游景区都将无法存在。因此,旅游资源吸引力是衡量旅游景区质量的关键。在旅游景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保护好旅游资源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为理念的绿色旅游景区。现今,我国许多旅游景区的建设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旅游开发商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全然不顾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生态资源的破坏和许多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
2.景区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的落后
随着我国绿色旅游景区建设不断发展,传统的旅游景区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需要。当前的绿色景区评价标准,仍然是传统工业化标准,没有考虑到低碳排放和清洁生产的评价,无法适应绿色旅游景区建设的发展。同时,在旅游景区管理上,不能仅仅关注游客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益,还要充分考虑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承载力,因而对游客接待量必须进行管理。此外,资源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都要跟上绿色旅游景区建设的步伐。
3.绿色景区建设成本高
对于旅游景区的经营者而言,建设绿色旅游景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引进新技术、寻找可替代能源以及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而短期的高投入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更多经济效益,这就增加了经营者的投资风险。因此,发展绿色旅游景区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很难进行的。
4.技术设施与设备的落后
发展绿色旅游景区,还要改变现有的能源技术。从交通方面来看,游览车辆应采用清洁能源,而游船应采用环保性能源;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旅游景区的建筑应采用环境友好型节能材料,而能源选择上,太阳能、风能以及有机能源是最佳选择;从环境卫生方面来看,应采用生态厕所,以及污水回收和处理技术等。然而,现阶段我国在这些技术上的发展都不太成熟,因此,在绿色旅游景区建设上应强化新技术的应用。
三、绿色旅游景区PSR概念模型
从绿色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影响绿色旅游景区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可量化、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和完整的概念模型,以便于为构建绿色旅游景区提供理论指导。
(一)绿色旅游景区的评估指标
构建绿色旅游景区的评估指标,应当遵循如下原则:①指标要有实用性、代表性,能够切实反映景区的各种影响因素;②指标要能够量化计算,因而可以对旅游景区进行横向比较;③评估指标要与国际质量标准相统一,与相关旅游政策相联系;④指标建立应满足数据建档的需要,而且可以定期更新。因此,选取了绿色经济指标、绿色环境指标、绿色技术指标以及绿色管理指标。
1.绿色经济指标
它是评价景区发展绿色旅游综合实力的指标,如景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社区就业结构、客源类型以及低碳节能技术的投资回报率等。首先,分析景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景区的能源结构,进而分析景区的低碳生产力,以及节能技术的投资回报率;其次,通过分析所在社区的居民就业结构和素质水平,揭示发展绿色景区的社区参与程度;最后,通过分析客源结构类型可以显示发展绿色旅游景区的市场前景,如生态旅游者所占旅游总人数的比重等。
2.绿色环境指标
它是分析景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禀赋及发展水平的指标,如景区的自然植被覆盖程度、野生动植物资源禀赋、空气质量指数、噪声等级、地表水质量等级、碳汇密度等。对于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景区,要加强对各项环境资源的保护,还应该通过设置保护区、缓冲区等方式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景区要谨慎的开发和保护,维持环境的原生性。此外,空气质量等级、噪声等级等环境质量标准,要严格达到国际环境质量标准。
3.绿色技术指标
这项指标广泛应用于景观绿化、电力、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主要包括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垃圾处理技术、信息服务技术等。景观绿化指标,主要考核植被进行修复与保护的程度;绿色交通指标,主要考核环保型生态道路和生态停车场,特别是减少碳排放量;节水技术指标,主要考核景区采取智能灌溉系统和生态厕所等方面的情况。总之,通过景区的绿色技术指标的分析,揭示景区在研发低碳设备、控制和降低景区碳排放量等方面的综合状况。
4.绿色管理指标
发展绿色旅游景区,离不开科学的经营管理,因此,通过这项指标可以分析景区的绿色管理状况。例如,景区的容量管理,就是将景区环境承载量和游客心理承受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此外,旅游信息服务是否推广了绿色环保的内容,导游服务是否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旅游消费和健康的旅游活动,景区在环境安全管理上是否具有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等,这些指标有专门的质量标准来衡量。
(二)绿色旅游景区的概念模型
1.PRS概念模型
本文借鉴了国际经合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的PSR模型,即压力(Press)—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在PSR框架模式中,压力P表征在一定阶段中,造成发展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和消费模式;状态S表征发展过程中各因素的状态;响应R表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所选择的对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是经济、环境和社会。因此,一般意义上的PSR模型如下图1所示:
图1PSR概念模型
在绿色环保活动中,如交通、工业和能源等经济活动对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的压力,主要通过自然资源中的各要素诸如空气、水、野生生物的状态反应出来。这种压力和状态以一定的指标形式传递给政府、企业等社会机构,从而作出响应措施。
2、绿色旅游景区的PSR概念模型
绿色旅游景区的评价指标有经济、环境、技术和管理四个方面的综合指标。因此,在构建概念模型的时要将这四大方面考虑在内。在绿色旅游景区PSR概念框架中:压力P,表示在一定发展阶段中,景区内、外部的经济活动产生压力迫使景区转型;状态S,表示压力影响到景区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消费运营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响应R,表示景区通过节能政策、环境治理政策、产业政策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作出回应。响应之后的变化,又从状态S中得到体现,从而实现景区阶段性“绿色化”目标。
绿色旅游景区PSR概念模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景区的压力P,主要包括景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社区就业结构、客源类型、环境污染程度以及低碳节能技术水平等;(2)绿色景区的状态S。主要包含自然植被覆盖程度、空气质量指数、噪声等级、地表水质量等级以及碳汇密度等衡量景区自然环境状态的指标;(3)绿色景区管理与技术的响应R,主要包含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低碳技术要素,以及环境容量和游客心理承受力要素,绿色旅游信息服务和安全管理服务等要素(参见:绿色旅游景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综上所述,绿色旅游景区的建设,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在各因素的影响下寻求最佳平衡点,保证景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景区生态环境。
图2绿色旅游景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四、绿色旅游景区的重构
根据绿色旅游景区PRS模型,我们可以在建设景区的各个环节上加以改善,在规划上进行环保科学设计,在经营管理上改变传统的高碳高污染的模式,在宣传教育上推广绿色旅游的理念,在产品技术上推行节能环保,从而全方位地构建绿色景区。
(一)科学规划绿色旅游景区建设
在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布局旅游设施,使旅游设施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功能减到最低程度,从而减少对能源和各项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旅游景区的选址不能破坏原有的地形、植被和水体,减少山地开挖。特别在规划景区项目用地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景区用地的集约程度,尽可能的保证景区自然景观保持原始性和完整性。其次,在各个旅游项目的设计上,应该遵循节能环保、节水节电的原则,将旅游活动设定在以生态旅游为主。再次,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景区道路、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等建筑,应该采用环保、节能的生态厕所、生态停车场等设备。旅游景区内的饭店、购物等娱乐设施的数量与规模,要进行控制,避开环境脆弱的区域。最后,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要把环保节能和循环经济的理念纳入设计中,使旅客既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又能获得绿色旅游的知识,寓教于乐。
(二)积极创建绿色经营模式
绿色旅游景区的建设,不仅要在规划设计上进行考量,而且还要求景区经营者用绿色管理的理念经营景区,改变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经营模式。为此,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旅游服务人员的绿色旅游教育,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学会运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导旅客进行绿色消费和绿色旅游活动。在旅游办公系统中,实行低碳办公方式,减少办公用纸和办公用电。在交通工具上,推广低碳的交通用具,如自行车、新能源旅游车等。更为重要的是,要实行绿色监督机制,对景区节能、节水和低污染状况进行监控,配备定量的检测仪器。此外,为了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还要实行奖惩制度。
(三)深入开展绿色旅游宣传教育
旅游景区的大部分设施的最终使用者是游客和社区居民,因此,加强对游客和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转变传统消费理念至关重要。在旅游信息服务上,景区要向游客提供绿色景区的宣传资料,推广绿色旅游和绿色消费理念;在导游讲解服务时,在介绍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倡导游客进行绿色旅游,保护美丽的自然环境;在游览过程中,对游客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及时制止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与此同时,要积极吸纳当地居民进入旅游景区就业,对社区居民进行环保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意识到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当地经济和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保护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的自觉性。
(四)大力推广绿色新技术
技术创新,是推行绿色旅游景区的关键。因此,在绿色旅游景区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采用低碳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景区生产碳排放,发展无公害交通。例如,采暖、照明和制冷设施要采用节能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在景区用水上,要采用节水技术,安装中水再生处理设施,回收利用污水;在景区道路建设上,要采用生态道路,减少对植被、土地破坏程度。当前,我国的低碳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应该向国外成熟的绿色旅游景区学习借鉴。
五、结论
绿色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方向,构建完整的绿色旅游景区概念体系,有助于帮助经营者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制定合理的景区建设规划。本文借鉴了PSR指标模型,设计了绿色旅游景区概念模型。该模型选取了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管理和绿色技术等四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给绿色旅游景区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只是对绿色旅游景区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做了初步的构建,后续将对具体景区进行实证研究,并选择合理的定量研究模型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绿色旅游景区[Z].2011—02—01.
[2] 叶文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3).
[3] 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100—102.
[4] 李晓琴,银元.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旅游学刊,2012(3):84—88.
[5]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
[6] 庄贵阳.以低碳城市为主线,打造绿色中国[J]. 绿叶,2009(1):62—64.
[7] 侯文亮.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I].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86—89.
[8] Low Carbon Communities[EB/OL].http://www.alp.org.au/agenda/environment/low-carbon-communities/,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