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诗学的认知图示理论分析《公主向前走》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认知诗学的认知图示理论出发,解读马西娅·格拉吉的代表作《公主向前走》中的公主和王子的图示。《公主向前走》的男女主人翁王子和公主是传统童话图示的陌生化。女主人翁公主维多利亚不自信不被认可,被否定被质疑;男主人翁王子不自信不勇敢不绅士、这些陌生化的形象极大地颠覆了读者心中童话故事里公主的图示、王子的图示。然而这种陌生化却又给人一种熟悉感,因为这里的公主和王子有读者周围普通女子和男子的影子,所以故事读来让人觉得那么真实。从文化认知角度看,公主后来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能让现代读者特别是现代女性读者产生共情和共鸣。
  关键词:认知图示;认知诗学;《公主向前走》
  《公主向前走》是美国畅销书作家马西娅·格拉吉的代表作。很多人都给予其高度评价,称其以独特的方式优雅地讲述了美国当代女性的故事,读来使人颇有感触。作者马西娅在这部作品中突破读者对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的传统认知图示,构建了一个现代独立女性的成长图示,让读者读来感觉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王子和公主怎么不是我们记忆力里的那样高贵自信勇敢无畏和完美,熟悉的是王子和公主的身上有读者熟悉的现在普通男子和女子的影子。这促使我们去思考和重新审视我们原有的图示。
  熊沐清教授指出:“‘认知图式’(cognitive schema)是通达文本內涵或意义的路径之一,即:从剖析认知图式入手,我们可以探究文本的主题等涵义。‘认知图式’与意象有关,丰富多彩的意象和其他相关隐喻的刻意聚集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能够直觉到那些隐含的意象——图式结构的阅读。”
  在阅读《公主向前走》之前,读者心里已经有了关于对象的多种图示,比如关于公主的图示,关于王子的图示,关于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图示,关于国王和王后的图示,以及隐含作者的图示。“这里的‘图示’来自心理学的术语,现已广泛运用于认知科学中,而在一般文学理论和评论中,更多使用‘意象’或‘形象’(image)一词。”读者心里的童话图示是:公主是高贵的完美的自信的,被众人呵护着长大的,有着完美的快乐童年,有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完美结局;王子是勇敢的无畏的完美的,有着完美的外表和内心;王子拯救出公主,从此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国王和王后对公主永远是宠溺的宽容的。
  仅仅解读作品中人物的话语本身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是不够的,还需要考察人物的社会和认知语境,建构出人物的认识世界(cognitive worlds)。而这种建构基于读者自身的社会文化图示(socio-cultural schemata) 及前知识。在《公主向前走》的主人公维多利亚公主生活的时代,人们对于公主和王子的印象仍然分别是美丽顺从的待拯救者和勇敢完美的拯救者形象。这种图示在作者写作这部作品时和今天仍然存在。然而《公主向前走》里的对公主维多利亚和王子的描写可能会模糊或者颠覆我们原有的那些图示,让我们不得不把目前的认知陌生化,去重新审视我们原有的图示。
  公主维多利亚没有童话故事里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皇室规章让她觉得束缚和窒息,但她必须遵守皇室规章,按照皇室礼仪行事,不能直接表露自己的快乐和悲伤,不能开心了就又唱又跳,不能难过了就皱眉头翘嘴巴或者哭泣。公主极力地压抑老是被她藏在床下甚至关起来的维琪——她内心真实愿望的写照。文中写道:“维琪是公主最要好的朋友,但别人都看不见她,国王和王后坚称那只是公主的幻想。”不仅如此,公主还和普通小孩一样被否定,被拿来和其他小孩作比较,作为父亲和母亲的国王和王后并没有无条件地爱她接受她原本的样子,相反,国王和王后还埋怨她不能像别的皇家小孩那样乖巧,那样让人省心:“你是怎么了?你为什么就不能像别的皇家小孩!……我到底做了什么,才会遭这种恶报?”她也常常陷入自我否定中,否定自己的感觉,否定自己的情绪,否定自己的观点,否定自己的爱好,否定自己的梦想,她变得不自信,选择妥协,选择不去感受不去思考,选择逃避问题,选择按照别人的期许去生活。不仅如此,她还时常被国王责骂,被王后说教,被要求违背自己的心意去迎合国王和王后的期许,只为得到他们的认可。而这也延续到了她和王子的婚后生活中,王子的期许和满意便是她每天对自己的要求,她每天小心翼翼只为不想惹王子生气。这样的公主怎能不让读者感到陌生呢?高贵的公主形象在读者心里变得模糊了,因为人们对于公主的认知图示往往与美丽、大方、高贵、完美相联系,而这里的公主似乎更像读者身边的普通姑娘。
  同样,人们对于王子的认知图示往往也是与勇敢和完美相联系。然而王子婚后展现出来的另一面——海德先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个王子感到陌生。海德先生敏感多疑不自信,爱发脾气爱指责,不守信不勇敢,时常用言语和坏脾气重伤维多利亚公主。这样的描写更加使王子的形象陌生化,因为这和读者心中勇敢无畏、美好完美的王子形象相差甚远。然而《公主向前走》里的王子却又给读者一种熟悉感,那害怕妻子比自己优秀而要求妻子放弃梦想来迁就自己的自尊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而发脾气的王子不正是现代很多普通男子的写照吗?
  这样的故事情节极大地颠覆我们心里原有的那些童话图示,让我们觉得这样的公主形象和王子形象既陌生又熟悉,让我们感觉陌生是因为王子和公主不是我们记忆力里传统童话图示里的王子和公主形象,让我们感觉熟悉是因为我们在王子和公主的身上看到了现在普通男子和女子的影子。这促使我们去思考和重新审视我们原有的童话图示。比如王子和公主的完美形象被颠覆了,公主也会不自信,会自我否定,王子也会懦弱自私和坏脾气,王子和公主的婚姻生活也会不幸福不快乐。
  进而,隐含作者的原有图示也模糊了,我们会发现作者并没有一味地贬斥王子懦弱和坏脾气的一面——海德先生,而是对王子给予了一定的理解和同情。就像公主维多利亚后来在回忆小巷之旅中了解到的那样:王子的童年也并不快乐,那些不愉快的经历也影响了他的性格,王子本就不是公主和读者心中想象和期待的那样完美,却因公主和读者心里对王子图示先入为主的印象而期待颇高,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对比使公主和读者难以接受,即使王子主观上想改掉他的坏脾气想努力做个好王子,却也如普通人一样屡屡受挫,因意志力弱而无法战胜人性的弱点。回忆小巷之旅后公主的释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王子的理解。
  图示是一种社会认知,它会受到文化的影响,所以又是一种文化图示(cultural schemata)。从文化认知角度看, 像作者一样的现代独立女性对于童话故事里公主与王子从此没有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解读肯定是不同的。现代独立女性会认为,被动地等着王子来拯救或等着王子改变并非女性唯一的选择,如果等来的王子和文中的王子一样自私还不断地消耗和打击公主,那么公主就应该在尽力帮助王子后仍然无果的情况下勇敢地做出改变,依靠自己活出自我,所以文中维多利亚公主后来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过程能让很多现代女性读者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公主向前走》的男女主人翁王子和公主让人感到陌生,因为他们不自信、不快乐、不无畏、不完美,这模糊和颠覆了读者心中童话图示里王子和公主的完美形象。但细品这种陌生的形象却又让读者有一种亲切的熟悉感,这不正是读者周围普通男子和女子的写照吗?正因为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与文中的女主人翁维多利亚公主产生强烈的共鸣,能共情公主挣扎时的各种喜怒哀乐,也能体会她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1] 熊沐清.论认知诗学分析方法的多维性:以《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一段台词为例[J].认知诗学,2014(1).
  [2]格拉吉.公主向前走[M].叶彦君,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其他文献
以赣州市本科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设计《赣州市大学生投资理财状况调查问卷》,利用网络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现在在校大学生在投资理财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
摘 要:《到灯塔去》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这部小说完美地反映了伍尔芙在虚构叙事中的创新技巧。伍尔芙利用自由的间接话语实现对人物意识的模仿,这种模仿是无序和无限的,使读者更加客观、彻底地瞥见人物的内心。与其他话语相比,自由间接话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的讽刺功能最为突出。因此,文章试图通过《到灯塔去》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来分析自由间接话语的讽刺作用。  关键词:《到灯塔去》;伍尔芙;间接话语  一、自由
期刊
陈独秀是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身份步入中国政治舞台的。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党成立以后的最初6年中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曾对中国革命、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过
南京军区通信官兵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用智慧、勤劳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东南沿海挥汗练兵场,淮河流域抗洪救灾,赴海地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新中国60大庆
十几岁的你,正处在花季雨季,  迷茫时,请和父母对对话,他们都是过来人。  女儿:小 潮(初二学生) 爸爸:俞和军(初中老师)  女儿的话  爸爸,开学后我发现每天抽屉里都有人悄悄地给我放一瓶酸奶,竟然还是我喜欢喝的那个品牌。本来我想把它交给老师,又怕伤了那个同学的心,还怕惹同学们笑话,于是我就悄悄地把酸奶塞进书包,拿回家放在书房里。估计你们会奇怪最近书房里的酸奶怎么多起来了。  我还委托闺蜜偷偷
期刊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 The
文章以2016年韩剧《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为研究对象,概括了该剧中六个主要角色的行为表现,指出这些行为表现反映出了电视剧中多个角色不同思想意识并存的现象,进而分析
这个东晋时期的瓷壶不是花瓶也不是酱油壶,而是叫做唾壶.唾壶,又名渣斗、唾盂.唾壶的作用,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其为承唾之器,但大部分专家认可它是古代贵族宴饮时,置于餐桌,专
期刊
竺可桢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1936年至1948年,由于蒋介石信任,他当了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以后,由于毛泽东赏识,他当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直到1974年去世。在此期间,他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