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胶中金属离子的去除和定量分析

来源 :分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巯基树脂为金属离子吸附剂,分析了巯基树脂对光刻胶主体材料中残留的金属催化剂Pd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在不同温度下,将巯基树脂对Pd的吸附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巯基树脂对光刻胶中Pd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此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控制,光刻胶中的Pd和巯基基团化学螯合作用对吸附起重要作用.等温吸附结果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表明光刻胶中Pd在巯基树脂表面倾向于单分子层吸附.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吸附温度升高,巯基树脂对Pd的最大吸附量由12.68 mg/g提高到17.49 mg/g,表明适当提高吸附温度有助于提高巯基树脂的吸附效率.对光刻胶中的金属离子的综合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巯基树脂对光刻胶中Li、Na、Mg、Al、K、Ca、Cr、Mn、Fe、Ni、Cu、Zn、Pd和Sn等金属均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可以使纯化后光刻胶中大部分金属离子达到μg/L量级,与进口金属离子去除系统相比,巯基树脂对光刻胶中Pd的纯化效果更显著,含量从5.9 mg/L降低到0.4μg/L,对于Na和Ca等高丰度金属离子,可分别降低到11.8和13.0μg/L,纯化效果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其他文献
【摘 要】“一课三研”校本研修坚守儿童立场,践行适合理念,尝试以研课为载体,引领教师将“学”和“用”贯穿研磨学案、引领学程、反思学境的全过程,以“问”启“思”,以“试”导“习”,以“研”促“用”,和学生一起在研习中发展。  【关键词】适合教育;统编教材;一课三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4-0055-04  【作者简介】1.陈永平,江
以51例健康人、21例冠心病患者以及1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浆为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两类患者的血浆代谢特征.在定性和定量分析104个内源性代谢物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筛选出8、41和26种可区分健康人与冠心病患者、健康人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心病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潜在特征代谢物.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在冠心病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亚油酸等脂肪酸代谢途径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生物合成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学生的实际和认知需求作为教学切入点,以生活事例或问题来进行理论教授,创造趣味性和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和品质体悟,进而促使教学质量得以良好提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探索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将生活化因子渗入于教学中来,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意义重大。教师应将学生实际和情感需求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