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学困生”解“困”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l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实施多年来,面对苏北农村教育资源及实验器材很不足的情况,想要调动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实在是很难。我调查了多位学困生发现:1、学生缺乏情感教育2、学生缺乏动手实验的机会3、学生缺乏应试创新的培养4、学生缺乏自学能力的培养5、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本文就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索,从形成学困的原因及转化策略等方面做了一些阐述,希望对提高农村物理学团生的积极性有所裨益。
  【关键词】情感教育;动手实验;应试创新;自学能力:正确的引导
  
  面对苏北农村教育资源及实验器材很不足的情况下,若能较好调动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实在是很难。本想做的学生实验很难开展(器材远不够学生实验用)。抽象的理论讲解学生较难接受,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又很低。随着教学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对物理最初的兴趣也不复存在,部分学生“一上物理课就头疼”,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以上现象,我通过问卷的方式,发现了学网生学习物理积极性不够的原因及研究策略:
  
  一、学生缺乏情感教育
  
  一般来说,学困生最感到苦恼的是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关心。在课堂上他们是被冷落的一群人,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老师和同学是不会注意他们的存在的。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孤独,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地随之下降。
  老师和学生若能平时多关心和信任学网生。并多表扬和鼓励他们,他们一定会有很大进步。比如我班的初二年级有一学生,一年级时各科成绩都很差,刚上第一节物理就在下边捣乱,不听。并对我说:“老师,我反正学不好,你不要管我,不信你问我初一的班主任,我是那个班最差的”。我分析了他的情况后,先后找他谈话数次,并鼓励他,你主要是努力不够,比你脑子反应慢的学生都能学好。你是位懂事、有志气、有骨气、要强的学生,拿出勇气来,肯定会赶上来的。并答应他,学习上若有什么困难老师会帮他。从这以后每节课我都注意观察他是否认真听课,是否明白了,然后在课堂上我就向他提一些简单问题。刚开始他答不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他不仅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回答得都很圆满。在老师的帮助和个人努力下,他现在特别喜欢上物理课,而且在第一次月考成绩中得了75分。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地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当然情感交流的方式很多,在课堂上,一个简单的眼神、表情都能进行情感交流。另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交流学习方式,了解学困生的困难。发现他们有了进步后要及时鼓励并表扬他,让他们在老师的关心、爱护中得到勇气,取得更大进步。
  
  二、学生缺乏动手实验的机会
  
  因我校实验器材有限,虽然省扶贫已捐资了一些实验器材,但要做学生实验还不够,只能开展演示实验。再一缺乏实验老师,而且老师带班较多,也没有太大精力准备实验器材。针对以上现象我尽量多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比如:学习“声现象”后,要求学生自制乐器,来举办一场“小小音乐会”,看谁的乐器做得精美,演奏得好。学生有拿芦苇、柳枝皮、树叶、瓦片、装水的杯子等制作了各种乐器。“音乐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光学时我让学生自制针孔照相机,潜望镜、魔术盒、望远镜。学习力学时,让学生自制小天平、弹簧测力计、抽水机模型、卷尺、潜水艇、密度计等。有时为了更好调动学生的“小制作”的积极性,我还定期举办“小制作”作品展示会,在展示会上让各班把同学们自制的“小制作”上台表演,当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小电龄通上电后响个不停:把自制的潜水艇放在水里后上下沉浮;自制的小风扇转个不停时;无论台上台下的同学们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这确实大大调动了农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其动手能力。
  
  三、学生缺乏应试创新的培养
  
  培养学生应试创新的技能技巧是现实教育的需要,特别是考上高中、考上大学,找一份较好工作。这也是推动农村学生最好的动力。为了培养应试创新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打好知识技能基础必须做到:
  (1)全面系统复习所学知识,精心构建知识网络,重点知识关键知识要循环复习,融会贯通,尤其要注意实际,平时要吃透难点知识,不要留一个疑点。
  (2)攻克弱科,平衡发展。有不少学生偏科较严重,不是文科差,就是理科差。瘸腿现象较多,故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3)培养应试创新的各种基本能力,包括审题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心算、笔算能力,写作能力、作图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拓展联想能力。开放发散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等。 (4)学会用时、省时、准时要养成复习准时,做题准时,考试准时的良好习惯。
  
  (二)打好心理基础,必须做到:   (1)相信自己能考好,不要怯场。不要考虑太难。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强身健体。不要熬夜太晚,否则容易疲劳战术。
  (3)培养和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尤其是信心、意志、毅力、注意、动机、兴趣等等。
  (4)锻炼和提高学生应试抗于扰能力。
  
  四、学生缺乏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运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能适应当今时代的一种基本能力。以往我总是认为若让学生提前知道了课本的物理规律、结论,他们上课时就不会再通过自己探究、实验思考推理出实验结论。学生将变得很不愿动脑子,自新课改以来课本主要提示基本概念、实验探究的方法、过程,并没有直接告诉实验结论,即使学生提前预习也不会提前知道实验结论。相反能大大提高他们听课的效果,他们会先思考会有什么结论然后带着问题听课,针 对性强,听深的主动性,自觉性会大大争强。故新课改以来我要求学生:
  (1)要课前预习下皆可学习的内容,找出不懂的,打上“?”
  (2)提前给学生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尽量找出问题的答案。
  (3)指导学生阅读中要学会引用回想或联想的方法。去利用类似的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使学生能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4)要训练学生当好“翻译”,因为初中学生往往把物理公式看作代数来看待,要提醒他们搞懂物理规律含义。
  (5)要训练学生总结知识点的能力,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章,要让学生学会对比归纳,去粗取精,学会总结,形成知识框架。最初老师可先画出框图,让学生填空。以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小结、感悟、归纳物理规律,一定能大大提高其总结能力。
  
  五、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
  
  这两年的农村学生大部分家中两个孩子的较多,有的家中往往为了要男孩会想尽一切办法。而对于家中的男孩往往百般溺爱,要啥给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霸道、不明事理,不知疼人、爱人、体贴人,一味的享受索取的坏习惯。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课后不做作业,即使老师如何苦口婆心劝说、批评,效果都不好。有时我都想,这一代的孩子到底 怎么了,怎么如此难说服教育。认真找原因,我觉得主要在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影响。
  (1)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这些难管的孩子中以做生意,父母都不在家的最多,其次足单亲、离异或家庭不和睦者。孩子缺乏家长的正确指导,缺乏管教,最多管管吃、喝、穿,而对于学习、交友,是否同家,什么时候回家一概不问。孩子时间一长。交上一些不好的朋友,或迷上游戏等其他坏毛病。若不及时阻止,后果可想而知。呼吁那些只想着挣钱或自己的家长。希望您能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多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他们缺少的不是吃、喝、穿的怎么样。最主要的是“爱”,而不是那种“溺爱”。
  (2)社会的影响
  农村不少学校周围有游戏机厅和台球室,经不住诱惑的学生将被毁掉。还有周围一些特殊现象对学生和家长影响都比较严重。比如:某某毕业大学生未找到工作,与农民没啥两样,甚至还不如上不好学的某某,这几年做生意发了,家有几千万资产,不也混的象个人样吗?这年头上不上好学没啥大不了的。还有的人总认为只要有了钱。啥事都能干,社会上不是有很多这种现象:拿钱买人命,拿钱买官,买文凭等。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坏现象影响远大于好现象。农村学生受这影响特重,不管老师如何说服教育都很难改变这一观点。这虽是社会的一特殊现象,但对于知识贫乏的农民往往认识问题太片面,他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孩子。故老师、家长要给他们多加强思想教育,金钱不是万能的。人的知识、能力、科技是买不来的。
  (3)老师的影响
  一个好的老师能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特别是老师的人格魅力。不是靠空嘴说白话,老师的一言一行,备方面都为学生做着榜样,比如一些老师随地吐痰、扔烟头,校内骑自行车,升国旗时讲话。还要求学生不要随地扔垃圾。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那不是理亏、心亏吗?
  因此,平时我走进课堂时,首先注意保持衣着整洁、大方、面带笑容,以良好的精神外貌给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无形中去掉了学生心理的压抑感。课堂上以朝气蓬勃的气势、响亮的声音、明晰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他们成绩暂时不理想,就讲解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勤奋好学的具体事例去感化教育他们,并用我的八心“自信心、自强心、责任心、良心、同情心、自尊心、上进心、平常心”经常勉励他们。
  以上是我在农村任教十几年的一些感受,我相信只要对学生一直有一颗爱心、责任心,农村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新型的现代化农村也会实现。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开展。本文作者结合新课程标准,从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创新思维,提升整体效能等三方面,对初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方略运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性教学;策略运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改理念要求的主渠道和根本途径。马克思曾经指出:“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许多教育学家对主体性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都是从自主性、能动性、
期刊
【摘要】在实际美术教育的课堂中,美术欣赏教学,不应该单单只为艺术作品而存在,艺术家与欣赏者之沟通及对话,是美术欣赏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儿童通过学习美术欣赏的正确方法,能培养他们的推理、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透过欣赏水平的提高,提高创作力。  【关键词】欣赏能力;创造力;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欣赏教育  儿童通过学习美术欣赏的正确方法,不但能培养他们的推理、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而且能透过欣赏的学习,
期刊
[摘要]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激发自主学习动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英语教学
期刊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战线上已耕耘了20多个春秋。用魏书生的话说就是怀平常心,做平常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学校、学生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知不觉中,我已和他们融合在了一起。
期刊
[摘要]对话文本是语文对话式教学的基础和载体,对话生活是语文对话式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而对话心灵则是语文对话式教学的升华与深化。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对话式教学只有围绕文本、生活、心灵这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有序进行,才能成为扎实、充实,丰富、深刻,生动而又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对话式教学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意文字的学习,而不注意甚至不理会语言(口语)的学习。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天天讲“语文”教学,实际上我们教的和学的都仅仅是“文”并不包括“语”,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多年。但在实践中,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我们总感觉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参与似乎效率太低,学生也不配合,讨论是作秀、回答问题是读书,不放开死气沉沉,放开后一盘散沙。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目标公示。时间给足    在课堂上学生之所以无话可说、死水一潭或答非所问,语焉不详,关键恐怕是学生的准备并不充分,可能是目标并不明确,不知教师会提什么问题
期刊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这门学科集知识性、技能性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这是一门新的学科,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仅靠教材案例进行教学,导致教学低效。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周围存在着的大量的可以成为技术课的资源,并进行合理的开发、设计,实现其应有的课程意义和价值。以此提高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效。    一、挖掘生活资源,培养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课具有
期刊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高中英语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作精神。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
期刊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可以说,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教育的成败,直接关乎着国家的兴盛强弱。而教师这一职业,已经逐渐告别了“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开始由普通职业步入“需要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