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经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质量提升探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就当前经管类专业创业课程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缺乏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重视不足、创业教师综合能力欠缺等方面进行剖析,并基于“产业+行业+企业+专业” 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元质量保障体系,探讨如何提升当前创业课程质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关 键 词] 高职高专;经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74-02
  一、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
  (一)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剧增
  随着高等院校逐年扩招,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与时剧增,据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多达765万人,比上年增加近15万人。当前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学历需求越来越高,高职高专毕业生因学历等各方面条件限制,在初入社会时普遍薪酬福利略低于本科生,平均月收入在2600~2800元。以高职高专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为例,虽然社会对文秘、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毕业生需求比较大,但是薪酬待遇远低于理工技术类毕业生。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经管专业毕业生不能将目光局限于就业,而是应考虑自主创业。
  (二)政府创业扶持优惠力度加大,调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热情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草根创业”新浪潮。2016年,各地政府部门根据中央高校毕业生创业帮扶工作要求,相继制定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广西出台的资助补贴政策中指出,毕业2年内在广西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贷款额度,个人贷款全额财政贴息;对广西高校毕业生毕业2年内在网络平台开展创业活动符合条件的给予大力资金支持等。到2017年4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关注就业创业,明确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支持地方通过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鼓励地方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创业给予一次性补贴。在各类创业帮扶优惠政策刺激下,自主创业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高校毕业生更是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种优惠政策下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三)创新创业课程有助于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社会竞争力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而创业人才则是懂得一定的专业技术,具备开拓创新、组织沟通、企业家的素质,善于發现商业行为并获取效益的人员。【1】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旨在以社会产业、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应用型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由于不同学生性格及年龄特点等,在毕业时仅有部分具备创业理念、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的学生适合走自主创业方向。为更好地避免创业盲目性、轻率性,降低创业失败率,适时引入创新创业课程,因材施教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学生由于课程内容设置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具备一定创业敏感度,相对于其他专业毕业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创业优势。但是,高职高专经管类毕业生面对自主创业仍然凸显主动性不足,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等问题,究其原因更多的在于其未能及时获得有效的创新创业指导教育。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经管类学生创业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一)课程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数据更新滞后
  根据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文件要求,各高校已经逐步重视并开设就业创业类相关课程。但是,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所有专业学生仅仅使用同一套指导教材授课,并无配套其他与各自专业紧密相关的辅助教材,这就容易出现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与产业、行业、企业、专业脱节,针对性及指导性欠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类创新创业政策一直推陈出新,各类经济数据也在不断更新,比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创业培训补贴及创业服务等,但是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候仍然只采用课本内几年前的数据,没有结合当前形势,更深入地了解及更新,这就导致很多经管专业毕业生未能及时获得创业优惠政策信息。
  (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手段缺乏创新,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一项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最需要改进的地方”调查中显示,有近39%的高职高专院校经管专业毕业生表示当前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式过于循规蹈矩,缺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学方式仅停留在书本内容单向灌输,通过“灌输式”教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没有给予学生课堂内双向互动的时间及锻炼机会,使学生感觉到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参与感不强,课程质量低。
  (三)高职高专创新创业类实践课程重视不足,经费投入有限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在创业理论知识教授的基础上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自主创业技能的途径之一,是创业课程设置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高职高专经管类学生在校内更多的是参加创业理论知识的课程,缺少到对口企业、创业基地等实习锻炼的机会,学校目前给予的锻炼机会仅局限于鲜少的校园创业类比赛。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校对高职高专学生创业实践课程不够重视,划拨到创业实践的经费十分有限,导致经管类的创业实训基地建设落实不到位,很多创业实践教学无法开展。
  (四)创业课程教师经验欠缺,创业指导成效有限
  据统计,当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并未能配齐专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更多的仅是靠各专业院系的辅导员、就业干事、招生就业处行政人员授课。其中大部分教师属于“学院派”而非“实战派”,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甚有教师从未到企业参观学习,这就容易导致创业课程教师缺乏市场经济思维,对商业模式把握不准,创业理论不成熟,指导流于形式。
  三、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经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质量的途径   (一)结合“四业一体”思维方式完善创新创业理论授课
  高职高专经管类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应该从“四业一体”,即“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元质量保障体系有机系统地制订授课内容。将经管类专业知识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内,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将课本内的创业理论知识做横纵向面的延伸,使专业知识和创业理论有机结合。授课教师要紧密关注当前出台的各类相关创业优惠政策,及时引入课堂;对创业政策不是照搬照念,而是充分解读,将政策、方案转变为可操作性的指导。
  (二)颠覆传统教学方式,主导“启发式+引导式+体验式”的教学手段
  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目的不仅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创业理论,更是需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及创业人格精神,这就要求教学方式应当以“启发式+引导式+体验式”为主,特别是“体验式”教学。经管类课堂可以结合实际,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课前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自学掌握,教师可以提供在线辅导,课堂内更为注重双向互动,有利于根据不同学生的创业项目进程进行更为有效、针对的答疑解惑。
  (三)加大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经费投入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经管类课程设置为2.5+0.5,也就意味着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参加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时间非常有限。想要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真正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利用高职院校本身与企业紧密联系的特点,调动自身资源,积极创设延伸课堂,注重实践,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同时,不断丰富经管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動课程内容,利用学生社团、学生创业创新基金会等积极组织策划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指导性强的各类策划营销大赛,提升学生组织策划、经营管理、风险规避等能力。将专业技能竞赛列入学分,鼓励学生从“产业+行业+企业+专业”的思路出发设计,让学生从被动参与者成为活动的组织策划者。
  (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引进企业优秀导师授课
  通过调查可知,高职高专学生在综合水平上略低于本科院校学生,这就要求创业课程授课教师具备更扎实的创业理论知识、灵活多样的授课技巧及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指导授课有针对性。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以校内导师为主,大力引进校外创业导师的丰富经验,走多元化师资道路,在不断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强化学校教育教师团队力量。[2]创业教师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三条渠道:(1)利用高职高专院校自身资源,选派创业导师到企业实践学习,真正了解企业运营模式、组织框架等,丰富创业教师实战经验。(2)组织教师参加创业理论专业培训。高校应重视校内创业导师的后续教育,提供资金及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创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等培训,提高创业导师理论水平。(3)加强创业教师交流学习。比如,与其他高职高专院校优秀创业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参加专业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进行集体备课,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吸收更多的关于授课技巧的意见及建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课程内容,积极邀请校外优秀创业导师入校进行演讲交流,特别是一些创业成功的校友,因为这些校友大部分是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有所建树,对本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更有指导意义。
  高职高专经管专业学生在商业敏感度上比其他专业更具有优势,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给予更多有效的实践锻炼,创业成功率将会得以有效提升。所以,在创业课程设置上,需要始终将课堂内理论授课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将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与自主创业理论有机融合,真正做到“产业+行业+企业+专业” 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元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碧强.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4(1):109-110.
  [2]苏杰.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武汉市高职院校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5.
其他文献
首先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蒙脱土(MMT)进行有机改性制得有机蒙脱土(OMT),通过粒径分析仪、FT-IR、XRD和TGA分别对改性前后MMT的粒径大小、官能团变化、结构和热性能进
磷酸铁锂是一种重要的正极材料,目前主要采用固相反应法生产.相关文献中使用氢氧化锂的湿化学沉淀法通常仅用1/3的氢氧化锂作为锂源,却要消耗2/3昂贵的氢氧化锂作为碱源来起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从传统的通讯工具已经成为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的必备工具,而新媒体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体的发展对其既是一种挑战,而又存在着教育改革的机遇,而如何将新媒体技术正确地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中,是目前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
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结合能谱分析(EDS)表征真空膜蒸馏过程中的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的污染情况.膜污染物是含Na、Cl、Si、Mn、Fe、Cu和Zn等元素的混合物,各
通过调研以就业为导向,彻底打破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打破学习与工作的二元割裂状况,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善现有的
期刊
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载体,二氯甲烷和丙酮为有机溶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AB)为乳化剂,采用水/油/水型(W1/O/W2)复乳化溶剂挥发制备载有甲苯
采用一种两端含有双-NH2基的黑色染料,将带有偶氮的有机黑色染料接枝到聚酰亚胺的链段上,采用一步合成法制成含偶氮发色团的黑色共聚聚酰亚胺;通过改变温度、原材料配比来合
中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始终要以生为本,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培养学习能力
以纤维素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碳微球,通过添加金属Sn,制得SnO2/C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