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平正义是社会各阶层、各利益既得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和分配,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得到积极妥善的处理。现阶段,我国各项社会关系基本协调,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成为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重点问题。做到收入公平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要强化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在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从而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由此,才能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收入分配 政府职能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阶层、各利益集体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和分配,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得到积极妥善的处理,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切实弘扬和遵守。公平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普遍价值,当前阶段,我国各种关系和矛盾基本协调,政局基本稳定,社会基本和谐的前提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新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分配不公平问题,在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城乡差异、区域差别等也在持续拉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特别是收入分配上的公平正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追求的首要价值和迫切愿望。
一、如何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个存在已久的有争议的话题。从一定范围来看,效率追求的是财富增长的最大化,公平即要求分配的公平。长远看来,只有实现财富增长的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相统一,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才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虽然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可以统一的。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要讲重点,又要讲两点,要做到辩证合理地统一。既要注重效率又要兼顾公平,原则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二、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主要表现
(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偏低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各大国企、房企收入连年上涨,凭借国家的政策政策支持和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易获得高额利润,人民群众却并没有享受到国企效益增长带来的利益,人民生活水平收到严重影响。
(二)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初次分配中讲究效率,则导致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人群获得财富的方法日益简单有效,而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则却越来越难以实现,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普通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难以获得高收入。部分行业的“隐性收入”、“灰色收入”难以统计,普通劳动者更是难以触及。
(三)城乡之间差距拉大
城乡差距问题是收入分配中的重要问题,虽然城镇化的脚步日益加快,但城乡之间的差异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地区收入渠道有限,收入不稳定,数据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别超过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城市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33倍,达到历史新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不能保证农村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何谈收入分配公平?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程度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四)区域之间差别拉大
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历史条件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远远超越中西部内陆地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这一差距日益扩大。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西部与东部的人均GDP之比由1:1.92扩大到1:2.59,中部与东部由1:1.53扩大到1:2.03,而且区域差别还在不断拉大。
三、如何建立合理地收入分配制度
首先,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初次分配是最容易拉开收入差距,这有利于效率提高。问题在于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因素和不正当竞争,如市场垄断、贪污腐败、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大量非正常收入,使得初次分配收入差距拉大。这就要求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保证生产条件和经济关系的平等,才能保证初次分配的条件和机会公平。初次分配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是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比例;二是个人收入中中劳动者和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
其次,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合理,解决好再次分配公平。如:(1)政府需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医疗经费支出,保证他们能够有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减少与强势人群的差距从而获得均等的就业机会,从而创造经济上的收入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医疗困难;(2)通过税收,调节不同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提高低收入人群、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调节高收入人群,解决贫富差距问题;(3)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4)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劳动力的平等竞争和自由流转。
再有,完善政府职能,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体制。政府在收入分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功能,强化政府职能才能保证收入分配合理公正的进行。因此,要加快政府改革和行政立法,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制。具体来说,政府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制,要提高公务人员办事效率,增强公务人员办公过程中的公开透明性,减少各种冗杂的手续,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同时,政府要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减少腐败和其他非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分配秩序。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
[2]王伟光.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更好地兼顾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收入分配 政府职能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阶层、各利益集体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和分配,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得到积极妥善的处理,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切实弘扬和遵守。公平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普遍价值,当前阶段,我国各种关系和矛盾基本协调,政局基本稳定,社会基本和谐的前提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新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分配不公平问题,在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城乡差异、区域差别等也在持续拉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特别是收入分配上的公平正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追求的首要价值和迫切愿望。
一、如何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个存在已久的有争议的话题。从一定范围来看,效率追求的是财富增长的最大化,公平即要求分配的公平。长远看来,只有实现财富增长的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相统一,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才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虽然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可以统一的。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要讲重点,又要讲两点,要做到辩证合理地统一。既要注重效率又要兼顾公平,原则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二、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主要表现
(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偏低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各大国企、房企收入连年上涨,凭借国家的政策政策支持和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易获得高额利润,人民群众却并没有享受到国企效益增长带来的利益,人民生活水平收到严重影响。
(二)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初次分配中讲究效率,则导致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人群获得财富的方法日益简单有效,而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则却越来越难以实现,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普通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难以获得高收入。部分行业的“隐性收入”、“灰色收入”难以统计,普通劳动者更是难以触及。
(三)城乡之间差距拉大
城乡差距问题是收入分配中的重要问题,虽然城镇化的脚步日益加快,但城乡之间的差异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地区收入渠道有限,收入不稳定,数据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别超过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城市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33倍,达到历史新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不能保证农村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何谈收入分配公平?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程度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四)区域之间差别拉大
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历史条件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远远超越中西部内陆地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这一差距日益扩大。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西部与东部的人均GDP之比由1:1.92扩大到1:2.59,中部与东部由1:1.53扩大到1:2.03,而且区域差别还在不断拉大。
三、如何建立合理地收入分配制度
首先,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初次分配是最容易拉开收入差距,这有利于效率提高。问题在于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因素和不正当竞争,如市场垄断、贪污腐败、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大量非正常收入,使得初次分配收入差距拉大。这就要求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保证生产条件和经济关系的平等,才能保证初次分配的条件和机会公平。初次分配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是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比例;二是个人收入中中劳动者和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
其次,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合理,解决好再次分配公平。如:(1)政府需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医疗经费支出,保证他们能够有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减少与强势人群的差距从而获得均等的就业机会,从而创造经济上的收入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医疗困难;(2)通过税收,调节不同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提高低收入人群、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调节高收入人群,解决贫富差距问题;(3)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4)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劳动力的平等竞争和自由流转。
再有,完善政府职能,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体制。政府在收入分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功能,强化政府职能才能保证收入分配合理公正的进行。因此,要加快政府改革和行政立法,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制。具体来说,政府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制,要提高公务人员办事效率,增强公务人员办公过程中的公开透明性,减少各种冗杂的手续,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同时,政府要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减少腐败和其他非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分配秩序。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
[2]王伟光.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更好地兼顾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