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为学生做什么

来源 :湖北教育·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199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友田老师来上海旅游,我略尽东道主之谊,请她吃晚饭。席间,我们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教育。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校教育究竟对孩子的成长有多少帮助?对孩子来说,读这所学校,与读那所学校,究竟有什么区别?
  你有什么收获吗?田老师问。
  我联想起我自己的求学经历,那个年代,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人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有人则水平低劣,如同南郭先生一般滥竽充数。我中途转过好几所学校,其中有两所学校非常差,但我依然读得很好。
  对于你这样的资优生来说,好成绩是你自己学习得来的,受学校和教师的影响并不大。田老师真诚地说。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对母校的情感就不如当年的那些学困生来得强烈。可能他们会觉得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可我甚至觉得学校当年为学生创造的学习条件还不够好。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那我们该为面向未来的孩子做些什么?田老师自言自语地问。
  田老师话语不多,但常常切中要害。我冲她竖起大拇指,好问题!我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带着一位学生领袖外出参加一个会议,这名学生在我们这个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待了11年,一直非常优秀。在旅途中,他向老师倾诉了一个观点,老师很震惊,回来跟我们分享——学生说,这些年我为学校带来了很多荣誉,可是学校并没有为我做什么!
  这话很多老师初听可能会生气,可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的不满是有道理的。我们今天管理学校的思路,常常是着眼于当下,而很少面向未来。咱们看看大部分班主任做的那些事情,不都是为了维持班级的良好秩序吗?至于激励学生的精神面貌,目标指向乃是应试成绩。对于学业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管理有作用;但对于那些最顶端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体系无疑是对他们的约束!
  今天的中国教育面临的任务,已经不是为流水线生产提供合格的工人,而是要为各行业提供顶尖的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未来要在世界的舞台上与各国同龄人竞争,我们的学校教育又何曾为这些学生思考和设计过?
  我直抒胸臆,田老师听得有些入迷:那你觉得学校应该怎么做?
  未来的学校,知识传授可能会完全交给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教师要转变成为平台的创设者和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学校将成为各种教育资源的聚集地,学生的心灵成长、人格形成、心理健全等过程将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中完成,这也将成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听了这番宏论,田老师举杯敬我。我却向她坦陈,我对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
  为什么?田老师瞪着眼看我。
  我认识一位培训师朋友,做企业管理培训,颇有些声望。他这样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其说培训别人,不如说培训自己。在成为著名培训师的道路上,可以说毁人无数,如今回想起来,真有点对不起他们。培训师如此,那么教师呢?都说教师成就学生,可是你看那些名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知道犯了多少错误,耽误了多少学生,才成就他们今日的辉煌?
  田老师沉默不语,似乎在回想什么。我忽然想起来,她也是一位名师,《人民日报》上都有过报道,心中竟隐隐生起一些懊恼来。
  我们该为学生做什么
  万玮专栏
  万玮: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著有《向美国学教育》《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教师的五重境界》《班主任兵法》系列三部等。
  (责任编辑 王玉梅)
其他文献
以身示“犯”, 是以毒攻毒,是无奈之举,是教育之殇,副作用太大,不可取。  “手机控”现象在校园愈演愈烈,学生不论是课下还是课上,都玩得不亦乐乎。时而发短信;时而接听电话;时而看网络小说……这些行为,不管是在课下,还是在课上,都会影响学习,严重者还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怎么办?许多教师各显其能,软硬兼施。有的温情提示,上课关机;有的服务到位,收缴保管;有的勃然大怒,掷地有声……更有甚者,以
期刊
那天,我和本校英语教研组长张老师谈工作。我们谈了很长时间的课程改革,末了,她突然说,其实,我最喜欢做的还是班主任工作。  她的话让我惊喜不已,这年头,如果没有外在经济刺激或行政安排,真心喜欢做班主任的老师真是不多。许多老师做班主任皆是被逼无奈,特别是年轻教师,刚工作不久,资历尚浅,只能接受学校任命。能够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维持局面,已属不错。  我对她说,我记得你以前做班主任时就挺有想法,致力于为学生
期刊
体验是学生成长的最美导师  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那清脆的哭声犹如最美妙的音乐融入了多彩的世界。从此,牙牙学语,蹒跚迈步,所有的生命过程都伴随着体验。  体验,对于学生生命的成长无处不在;体验,是学生内化知识、陶冶情操、修炼信仰、提升能力的必须路径。可以说,一切真正属于生命的那些珍贵的东西一定是体验的结果;一切成为道德内质的素养都离不开体验的建构。  一  一天,武汉市南湖中学某班教室里出现了一只仓
期刊
此前,一个上海大学博士生写的《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引起舆论的关注,文中提到农村“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引起争论。  其实,知识的无力感,可能比“读书无用论”更准确地反映出当前大多数农村年轻人对知识的态度:如今已不像过去那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不读书,没有知识,也没有好的出路。如果这种无力感进一步加强,就可能演变为“读书无用论”。  怎样让知识“有力”?一种思路是让
期刊
当代社会里人们对教育的一个普遍错误认识是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或“技术就是力量”,甚至过分畸变为“考分就是力量”、“名校就是力量”、“出国就是力量”,并在这个方向上越走越远,这都是因为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心理力量才是最强大无比的力量。  心理内力是上帝公平地安插在每个人身体里的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它就像一块无比巨大的核电池一样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中。但上帝和每个人都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即没有告诉人们这块
期刊
最近,我看到一个美国版的《弟子规》,规定孩子9岁以前需要掌握的26种基本礼节。我不是说我们要学它的具体内容,而是说我们要学习它的做法。它里面明确规定:当你需要他人注意或者想跟人谈话,最礼貌的话语是对不起、打扰了;当你不确信可不可以做某件事情,最好先征得许可;收到任何礼物都要说谢谢;在大人面前绝对不可以说粗话;不要给别人起卑劣的绰号;不要因为任何原因取笑别人……我们现在非常需要这种具体的规定,让孩子
期刊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职业倦怠一词屡见报端。倦怠、被动、疏离的生存状态使教师难以获得职业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中的心理流畅感理论从崭新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在克服工作倦怠,提升生活品质上,开辟了新的途径。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所谓职业倦怠,是指长期从事某一职业产生的对该职业的冷漠与厌倦,甚至包括对于职业涉及到的他人的冷漠。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从事
期刊
主持人提问:如果你带的是起始班级,比如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你怎么选拔班长?  有两种做法供大家参考,具体做法如下:  方法一:在开学初不设班长,而是采用值日班长工作制度;两个月后,通过评选挑选合适的班长。  1.按照学号,男、女生轮流担任班长。班主任需手把手地对第一位值日班长予以指导,指明他所需要管理的全部班级事务,包括上课时喊口令,与班主任沟通班级问题,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等。值日班
期刊
欣欣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写一手漂亮的字,而且多才多艺,活泼开朗。不过,最近一周来,欣欣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课间常常待在教室里,趴在自己的桌上发呆。  我问她怎么了,她总是摇摇头说没什么。可两周过去了,她依然如此。我决定找她的家长了解情况。谁知,还没拨通电话,我就接到了欣欣爸爸发来的短信,说他和欣欣妈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最近吵得很厉害,希望我有机
期刊
人生如戏,你我共同演绎了一部真实的名叫《师生情》的戏,变的是你我都是过客,不变的是你我演绎的角色。你若逢场作戏,它便无声无息;你若激情演绎,它便刻骨铭心。  戏里,你怪我不够懂你,对你太过严厉;而我却入戏太深,太过认真,生气又伤身。殊不知,因为在乎,所以严厉,因为懂你,所以生气。我知道,终有一天,那戏里,我不再是曾经的我,你也不再是曾经的你。那时,我不再用我的口吻朗读你的人生,你我天各一方,演绎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