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内容不同设计”引发的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om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搭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四个平凡朴实的镜头表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其中在描写老人调整搭石时作者这样写:“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虽然只是一句话,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事件,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两位老师对这句话的处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却取得了相同的教学效果。课罢人散,再回味,那不仅是生动,更多的是心动。
  [案例一]
  师:(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注意红颜色的词语,我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个学生读)
  师:后面读得真好,强调了“直到……才”,如果读得慢一点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
  师:“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要慢一点,请这一组同学来读。(学生读)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看到搭石_____,他想:如果_____就_____。想到这里,他首先_____,然后_____,最后_____。看着_____,他满意地笑了。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谁能联系刚才读的课文内容,把自己的想法展示一下呢?
  (学生根据示例说自己的想法。)
  师:这儿讲谁摆放搭石?(理解“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为方便乡亲摆放搭石非常细心、一丝不苟。板书:精心摆放)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能具体谈谈吗?
  (引导学生从“无论……只要……一定……直至……”等词语中体会)
  师:同学们,“上了点年岁的人”这样做,他当时会怎么想?
  生:不把石头搭好,别人经过时摔下去,那多危险啊!
  师:孩子,请你想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生1:是小心翼翼地“踏”。(师点评:孩子,从你发言时的眼神。我体会到了小心翼翼。)
  生2:是专心致志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时的神态,我感受到了专心致志。)
  师:讲得真好!你觉得这小心翼翼地“踏”,专心致志地“踏”。全神贯注地“踏”,试了又试、踩了又踩,美在哪里?
  生:美在行为,美在心灵。(板书:心灵美)
  师:很好。我们体会句子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把心放进去,才能与作者心心相印。明白了吗?
  师:把你的感动用朗读表达出来吧!(让学生互相提醒怎样读好——学生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案例二]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
  师:(指名读)从这个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美好情感呢?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急着赶路,也许是——。
  生1:上了点年岁的人急着赶路,也许是去看孙子。孙子生病了,他要赶快去看他。
  师:是啊!他那么着急,可是。当他发现搭石不平稳时,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出示:当发现搭石不平稳时,他心想:_______。于是,他先_______,再_______,接着_______。
  生1:当发现搭石不平稳时,他心想:这搭石这么不平稳,乡亲们踩到了可能会滑倒。于是,他先把这块搭石搬走,再从别的地方搬来一块合适的石头,接着,把这块石头摆好。
  师:怎样的石头才是合适的呢?
  生1:平整方正的石头才是合适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已经告诉过我们了。
  生2:当他发现搭石不平稳时,心想:我要把这块搭石换掉。以方便乡亲们过小溪。于是,他先放下东西,到别处找到合适的石头,再把它摆放好,接着在石头上踏上几个来回。
  师:我发现你在讲“上了点年岁的人”的做法时,比前面两位同学多了一步,在石头上踏上几个来回。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生3:他在石头上踏上几个来回,是为了试试搭石平稳了没有。
  出示:最后,他调整好了搭石,才肯______地离去。
  生1:最后,他调整好了搭石,才肯放心地离去。
  生2 :最后,他调整好了搭石,才肯满意地离去。
  师:多么善良的人呀!无论他有多么重要的事要急着赶过去,只要发现搭石不平稳,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放下带的东西,去寻找合适的石头。他找了又找,试了又试。直到找到最合适的石头。把它摆好,还要踏上好几个来回,直到确认这块搭石已经平稳了,才肯满意地离去。(随着教师的激情渲染,课件中的“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几个字的颜色变成了红色)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呀?
  生1:他是个认真细致的人。
  生2:他是个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人。
  生3:他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
  .
  师:多么美好的情感啊!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点通]
  1.文本是作者生活感悟的文字再现。是作者情感因素的书面激荡。读是沟通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思想的平台,也是有效展开教学进程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立足文本,进入文本的内层进行感悟体验,从而找到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与文本内涵之间的契合点,促进阅读的自然形成。案例一的老师让学生把阅读的触角延伸到文本中,首先是借助文本语言提供的信息。建立了一个具体的言语交际场景。当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学生便顺利地与文本接通、耦合,设身处地地触摸到了文本中的字字、词词、句句。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在特定的语境里,学生在言语经验与心理机制的积极作用下,潜心会文,细细推敲,领悟到了其中的内涵,在平凡中发现了不平凡,从中获得心灵的震撼和感动。这样的读才能不至于失落文本、淡而无味,才能真正生成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和深刻的生命感悟,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案例二的教师围绕“从这个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美好情感呢”这个问题引发了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矛盾的情景中不断感到急需“问题解决”的张力;然后通过读书,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了交锋,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在交流中,学生的语言活起来了,想象飞起来了;同时,通过对话取得了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的功效。不难看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已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形式,而是双方情感、精神、生命的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是交流之后的赏识和愉悦。他们在对话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中,同时将学生的思维从书本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引向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空间。学生的生命潜能,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超越和创新中得到激活、喷发。
  2.我们在很多课堂上都能看到这样的教学情景:教师将课文中的重点句不是很自然地拎出来,或用小黑板,或用投影或用课件进行重点讲解,训练朗读,这样重点是突出来了,可是却让人感觉到一种硬生生的撕裂感,感觉到为了训练重点句而将教材搞得支离破碎,破坏了教材的完整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在训练的过程中、在对话的过程中,还应该保护文本的完整性。上述案例中,两位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将对句子的分析与朗读完全融合在完整的故事情境中,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在无形之中训练了重点句的理解和朗读。限于认知水平,学生往往容易停留在感受、感知的层面上。因此,老师就在学生的感受与顿悟之间,巧妙运用了搭桥性练习,让学生在层层引导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在教师的点拨下,师生入情地进行对话。我们看到学生的朗读在老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淡到感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也完成了由“感知——理解——深入理解”的过程;学生的心理完成了从“平静——起波澜——被感动”的过程。这样的教,句子读扎实了,情感表达也淋漓尽致了。
其他文献
本刊2004年第7~8期(合刊)编发了艾斌艳老师的论文《多学科渗透赋予作文教学新活力》引起强烈的反响,不少读者或打电话、或通过信件、电子邮件询问美术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具体
近日,笔者拜读了唐茂盛老师的《更新“生字观”关注“熟字返生”现象》一文(见《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6期),深有感触。  唐老师在文中明确指出:我们的识字教学“目中无人”,学生早就自己掌握的生字,我们还一味喋喋不休地读呀写呀教呀,而对那些学生真正感到困惑急需帮助的“字词”,却熟视无睹。这就是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所在。的确如此,识字教学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教,对已经认识这些
《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出台后,广东省在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着力打造升级版、全覆盖的河长制,针对省内河流整治工作制定有效的工作机制。本文介绍了2017年广东省在全
钢琴教学软件、数码钢琴集体课、钢琴网络共享远程教育体系三方面构成了数字化时代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新模式;数码及网络技术与钢琴音乐教学的整合,对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改革
本文简要地介绍南澳岛的人文地理概况,描写了南澳岛后宅镇和云澳镇的语音系统,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同异,并指出其差异的主要形成原因.
目的:建立感特灵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感特灵胶囊中主要成分黄芩苷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制剂中的主要药味黄芩、牛黄、川贝、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
本文介绍了2017年上海市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深化水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建立河长制,开展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三无"居家船舶专项整治、河湖管理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情况。
考察孔子同时或以前的人物的言论,可以看出春秋以前的舜帝传说情况,主要是:至迟在西周穆王时已有人谈论舜帝,而舜帝传说其实在周武王时已经兴盛,而且此前还隐约可考,它与舜裔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五年内取消农业税是令人振奋的农村税制改革目标,此举改革如何能真正走出所谓的"黄宗羲定律"的问题依然倍受关注.历次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在缺陷性应
东山岛位于福建省最南端,处在东海和南海的交汇点、闽粤的接合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东山岛曾分属于揭阳县、义安郡、漳浦县和诏安县管辖,1916年始建东山县,现隶属漳州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