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商业银行品牌与舆情管理机制研究

来源 :农村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金融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银行业风险事件和负面舆情频发,对商业银行品牌价值形成侵蚀。论文基于对央视"3.15晚会"负面舆情案例的分析,剖析了国内银行在品牌和舆情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商业银行需要构建应急性舆情应对和常规化品牌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实现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策略和能力全方位提升。
其他文献
2015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福建迎来了又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新形势下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创新对外开放
期刊
由明代发端、历经清代而至民国的中国主流火药史学,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火药史学,形成了以火器史和火药史"捆绑"研究为共有特征的近代火药史学。从科学史学史角度看来
介绍了我国Linux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活动和工作现状,并对我国Linux标准体系框架设计进行了探讨.
在对安宁市杂交玉米种子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玉米种子市场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完善种子市场监管体系,加大玉米杂交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强化玉米种子市场准入和备案制
一、概念厘清  精神损害就其本质而言,不属于财产上的损害,而是由于侵权人的行为致使受害者不仅在人身权利、人格权利等方面受到侵害,而且进一步导致其心理上的损害,而这种损害更是无法用金钱可以加以衡量的。[1]本文所称的人身伤害,是指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人的身体伤害以及死亡结果,即侵害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的结果。所谓的“人身伤害精神损害”,是指自然人因他人的不法行为侵害其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所感受到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