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服务基层 心系百姓情暖民生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ch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10年,河南省委创新农村工作机制,选派3654名机关干部到经济贫困和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为深入贯彻河南省委的精神,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三门峡市把培养选拔干部工作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分别从市、县、乡三级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363名优秀干部,派驻到363个行政村任职,任期3年。
  这300多位“第一书记”,集中体现了他们坚持“第一”的人生追求、“第一”的爱民情怀、“第一”的务实作风和“第一”的工作成效,为其他选派任职干部树立了一座丰碑,本刊刊发他们中的优秀代表——卢氏县范里镇蔡家村第一书记童来云的先进事迹,以此向广大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致敬。
  
  在清清洛水河畔,在蔡家村农舍村头,在隆隆的项目建设工地上,在欣欣的产业发展基地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位身材清瘦、果敢大方的中年男子在奔波忙碌着,他就是卢氏县范里镇蔡家村的第一书记——童来云同志。从2010年9月任村第一书记以来,童书记凭着勤奋、执着、胆识、魄力和一股闯劲带领村民踏上了致富路,他关心百姓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好评。
  
  “先净其屋,而后敬其客”
  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线,其建设的滞后最终影响着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进程。童书记进村后,特别是创建新农村示范村以来,他带领村“三委”一班人按照“群众自愿、村民自治、由易到难、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分步推进”的建设原则,全面实施“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的四化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大力推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的四改工程提高村民生活条件,通过“利用条件争资,发动群众捐资,盘活闲置资产筹资,利用在外工作人员助资”等诸多渠道筹集资金上百万元。到目前,共维修和新修堤坝1200立方米,全村至各组各户道路硬化基本完成,共完成水泥路铺设 4687米。通过积极实施“四化四改”工程基本改变了过去农户柴草乱放、粪土乱堆、污水乱倒、家禽乱跑、垃圾乱倒的“五乱”现象,改善了人居环境,使广大村民逐渐形成了讲卫生、有礼貌的好习惯。全村96%以上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开办了农村夜校、文化室、图书室、电教室,组建了村文艺宣传队,基本形成“五保”专人供养机制。
  在童书记引导带领下,新农村建设正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民生大事得到了很好改善。
  “独乐不乐,众乐乐”
  栽种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童书记的带领下,随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的加大,该村也逐渐焦聚了多方投资者的目光,通过群众种植一棵村委补贴一棵的方式引导带动40多户群众种植核桃130多亩,组建了蔡家村核桃发展协会,为该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实惠。
  蔡家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十分不便,长期以来由于主导产业不明确、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缓慢,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以户为单位各自为政,导致没有形成规模型经济开发实体,资源优势没有很好转化为经济优势,群众没有获得较大经济实惠,农民增产增收困难。针对这一现状,童书记从实际出发,带领村班子成员长期苦心经营,出村、出县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村里实际实施了系列改革,助推经济发展。一是摆脱传统农业“各自为政”的思想束缚,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抓大户促规模、抓典型带全面、抓服务增效益”的思路,作好烟叶、核桃种植和畜牧业发展三篇文章。目前,全村共种植烟叶205亩,新栽植核桃2000多棵,发展畜牧养殖两户,养波尔山羊50多头和肉牛20多头,人均增收1800余元。二是依托地缘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发展企业建设。
  
  心系百姓,意表民生
  作为村级组织的主要领导,童书记全心全意为蔡家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服务。
   一个清瘦矫健的身影,一本轻便而厚重的“民生”日志,每天来回于这片热土。蔡家村有12位孤寡老人,童书记体谅她们的疾苦,经常会送米面给她们,帮老人修房子、劈木柴,老人家说书记真的很贴心,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
  当谈到童书记时,乡亲们众口一词地给予褒扬,他们会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童书记都会耐心倾听和真情解答,并将情况记录于一个小日志本中,对于乡亲们反映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童书记马上会帮你解决。”翻开童书记那被岁月磨烂边角的“民生日志”,你会发现里面内容的厚重,记录的是乡亲们憨直朴实的语言,记录的是各级领导体恤百姓的回音,记录的是一个普通蔡家村第一书记对父老乡亲的款款深情。
  在蔡家村人心目中,身材清瘦、果敢大方的童来云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是全村群众治穷致富的主心骨。有了他,这个大山深处祖祖辈辈受苦受累的山民们心中就有了永远的光明和希望!
其他文献
机制约束让学习成为习惯,聚焦打赢让学习军味十足,凝心聚力让学习迸发能量。河南某预备役高炮四团在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学习型军营、培育知识型军人”活动实践中,走活人才建设的棋局,激活了部队全面建设的一池春水,团队多次被河南省军区表彰为“先进团党委”、“军事训练先进团”、“实弹射击优胜单位”。    靠学习热情,更靠机制约束  该团党委在调查研究时发现,学习型军营创建活动使官兵们学习热情空前
期刊
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枢纽的乡镇卫生院,杞县付集镇卫生院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壮大,以健康需求者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切入点,努力让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真正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近日,记者慕名到该院采访,亲眼目睹了该院的喜人变化。  8月6日,记者在付集镇卫生院看到,该院宽敞的院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诊室内,医师的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听诊器等医疗器械。1人1档、1户1袋、10户1盒
期刊
流火七月点燃激情,宝丰支公司凯歌高奏。截至7月23日,平顶山人寿保险公司宝丰支公司个险渠道期交保费收入以618万元的骄人业绩超额完成600万元的全年任务,这是宝丰支公司继“腾飞2011”开门红劳动竞赛活动提前61天达成一季度目标之后的又一捷报。宝丰支公司巨大的变化、骄人的业绩受到了平顶山市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高度赞扬,陈社选总经理亲书贺信表示祝贺。  宝丰支公司新班子于2010年7月23号到任,当
期刊
阅读提示:  襄城县水利局是襄城县人民政府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襄城县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护、水资源和河道砂资源管理、水土保持、防汛抗旱及水行政执法等工作。襄县境内有北汝河、颍河两条大型河道(其中北汝河是省重点防汛河道);文化河、运粮河等8条内涝河道;雷洞、辛寨等8座小型水库;还有山区防洪和城区防汛等主要防汛任务。其中,重中之重是北汝河,县境内流程46.9公里,两岸堤防总长80.3公里。    
期刊
构建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城乡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中牟县青年路街道以建立健全城乡工作平台为载体和突破口,强化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全力打造就业创业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维权服务一体化的城乡统筹劳动保障工作新格局。  坚持试点带动。青年路街道按照“试点引路、以点带面、垂
期刊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这便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人物档案:韩金晓,男,39岁,本科文化,1991年参加公安工作,二级警司,先后在襄城县公安局库庄派出所、茨沟派出所、任户籍民警、副所长。2001年十月至今一直在范湖乡派出所工作,因不断创造出色成绩,被破格提为所长。  为什么我常驻范湖这片土地,那是因为我对这里的百姓爱得深沉!说这话时韩金晓的表情是
期刊
正当全省人民万众一心迎战“十二五”开局之年、阔步踏上“十二五”征程的时候,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分析会议及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会议于8月18日在商丘市召开。这是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十一五”、部署“十二五”、探索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国家计生委科技司司长张世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计生委主任高体健,省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鲍常勇,商丘市委副书记
期刊
长葛市产业集聚区位于长葛市区东部,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2010年建成区面积9.5平方公里,以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已入驻企业196家,企业职工达6万多人,新增就业人员2.6万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66.2亿元,实现利税34.6亿元,利用省外资金25亿元。共新上、续建项目29个,总投资75.62亿元,亿元以上项目19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主要是:奔马
期刊
陈雪枫到焦煤新材料产业园区调研  7月31日上午,河南省副省长陈雪枫冒着酷暑,轻车简从到焦煤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合晶科技和开元化工调研。他强调,企业要发挥核心技术优势,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工业园区,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焦作市市长孙立坤、副市长胡小平等领导陪同调研。  (眉萱)    陈祥恩在龙宇钼业调研  8月3日至4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
期刊
近年来,济南军区某师青年官兵认真学习践行“四个新一代”要求,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素质、练打赢、当尖兵,用热血和智慧谱写出了一曲铿锵有力、气势恢弘的战歌。笔者走进这个特殊的集体,探访了发生在部分青年官兵身上的感人故事。    “左手”工程师  人物简介:邹红昌,1989年3月入伍,先后获得国务院“全国自强模范”、总部“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等荣誉,并5次荣立三等功。  11年来,他先后研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