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研究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業文化遗产渗透了几千年来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技术和知识,也是自然与文化之间相融合得出的结果,并且严重影响着人们未来的发展及生存。而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也是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在我国,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主要论述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现状、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特征以及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希望能够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人们的金钱与时间也越来越多,城市人口的增多,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人口的减少,很多农业文化也慢慢地被遗忘,变得稀有,但是人们越来越崇尚农业文化,喜欢到一些具有农业文化遗产典型代表性的地方游玩,并亲身体验以前的农业文化生活。
  农业文化旅游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给旅游者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促进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文化遗产大国,遗产类型多样,但在旅游利用这一块还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基本上是从 19 世纪 80 年代才起步,慢慢开始发展起来的。
  就现在整个情况来看,大多农业文化遗产均处于人口密度大而经济发展有所欠缺的地区,导致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只能根据遗产本身再利用,还没有真正结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开发利用。
  当地的民俗风情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一大特色,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没有把这些融入进去,就不能显现出它本身所带的个性和特色。总的来说,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还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二、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特征
  (一)旅游资源方面表现的特点
  农业文化遗产是属于一种独特的活态遗产和旅游资源类型, 它带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较高脆弱性和较强敏感性。生态脆弱性主要是指对外界有非常差的抵抗力的生态环境,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一经改变很难以复原。然而文化的敏感性是指文化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
  1. 生态脆弱性
  农业文化遗产基本位于偏远落后且人口较多的地区,该地带相对来说有较高的生态脆弱性。生态脆弱性与所处的环境相关联, 其潜在条件就是生态环境与生俱来的结构特征,如果要把这些潜在条件变为现实的话就是人类活动对它的破坏与干扰。
  2. 文化敏感性
  农业文化遗产分布比较特殊,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比如云南哈尼梯田位于红河哈尼族以及位于贵州黔东南侗族自治州稻鱼共生系统。这些地带都带有很强烈的敏感性,如果旅游业开发时,稍有不妥就很容易引起社会文化的冲突。所以,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利用一定要尊重当地的民俗文化。
  (二)地域分布特点
  农业文化遗产地分布的地方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一些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目前,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选出来,同时也准备把更多的候选点正式纳入保护范围。
  1. 一般多分布在人口较多的地区
  纵观全球,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均属人口较多的地带。而这些地区的主要特征是人多地少,人地之间的很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紧张。当地居民对农业生物的多样性能够充分利用且适应这种特殊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传承也充分证实了这种方式是可持续性的。
  2. 一般处于较偏远贫困的地区
  农业文化遗产往往都是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或者气候较差的地带。当地的居民为了存活下来,发展了既不缺土地运用的创新性又不少技术管理的复杂性,全世界的环境变化也正对这些带有丰富的农业、文化和生物的多样性的农业地区造成很大的威胁。
  3. 一般处于土著居民定居历史较为悠久的地区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人类经过慢慢适应而逐渐形成的产物,也是传统农业的典型代表,它是由悠久的历史而形成的。遗产地的人们对其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当地区的社会文化和农业系统融合在一起时,将会使农业文化遗产培育出璀璨的农业文化。
  (三)旅游活动主体方面表现的特点
  《社会进步与发展宣言》指出,民众的参与是整个社会在发展的进程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公民参与度的高低可以判断出人们对某活动的积极性和认可度,公民积极地参与对旅游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当地社区参与
  农业文化遗产属于独特的旅游资源,参与性很高,并且当地社区的参与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更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必须要有当地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农业文化遗产才能够活跃起来,才能成为旅游者愉悦身心的资源。
  2. 旅游者参与
  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除了当地居民的参与之外,还需要旅游者的积极参与。景区农事活动的参与和一些其他旅游活动项目对旅游者产生了很大的吸引。
  三、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存在的问题
  1. 设施设备不完善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大都处于比较偏远、人口密度较大且欠缺发达的地方或者是自然气候条件较恶劣,所以遗产地的可进入性不高,交通工具不能直接进入旅游地, 这给游客旅游时带来很大的不便,从而导致旅游者放弃选择,从而影响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发展速度。
  2. 饮食和住宿条件差
  饮食和住宿都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由于文化遗产地地处人口密度大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住宿基本是当地居民家或农家乐,没有专门的游客住宿接待酒店,并且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服务的认知不高,故而住宿及饮食条件不够好,也给遗产地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3. 居民参与的热情度不高
  当地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度还不够,对这种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已经养成了习惯,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节奏,缺少纵观全局的视野。所以,居民参与的积极度和热情度不高。
  4. 开发与保护相矛盾
  我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并且拥有各种遗产类型。需要正确利用已有的资源,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而提高我国经济水平,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是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更是其能够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有些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景点的设备设施不够完善、生活中的脏水、管理不全面、垃圾等一些废品对景观、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而如何在开发时对遗产做好保护工作,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对策
  1.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备设施
  政府应当加深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所辖遗产范围,并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增加资金投入量,将遗产地里面的设施设备进行全方面完善。只有完善了设施设备和便利的交通后才能使遗产地真正走向社会,吸引旅游者的眼球,才会成为旅游者选择的对象。因此,资金的投入量和设备的完善也决定着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成败。
  2. 國家设立专职人员对居民进行培训管理
  由于当地居民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服务意识不强。对于住宿条件、设施设备没有规范,饮食方面没有规格和制度,所以国家可以派专职人员对当地居民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居民的服务意识,以提高居民的服务质量,给旅游者提供合格的硬件设备和满意的服务。
  3. 政府引导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当地居民是农业文化遗产真正拥有者,旅游活动的成功与否是由当地农民参与度的高低所决定的,而农民从活动中获得的利益是农民参与活动的根本动力,旅游活动也直接影响到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好坏。所以,为了能够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就必须尊重当地人们的观点以及意见,积极引导居民参加,增强其参与的热情度。
  4. 开发时注重环境、文化的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和开发时,文化和环境都容易遭到破坏,或者威胁到很多传统农业社区和农村的生存以及食物的安全。如果没有了这些农业文化遗产,那么它们独具特色的农业遗产和有益于遗产地的所有价值也会随之永久性消失。所以在开发时要注意对遗产地的全面保护,加强管理,注意生活中垃圾、污水等废弃物对景观效果、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都需谨慎处理。
  四、结语
  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文化遗产,它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农业文化发展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传承及发展的基因库和资源。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是可持续性发展的,既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增加旅游者的选择。但在开发利用时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带动居民积极参与,长远发展,完善管理机制并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建红 .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 [D]. 南京师范大学,2017.
  [2] 孙业红,闵庆文 .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的几大误区 [J]. 智慧中国,2017,08(No.20):94-95.
  [3] 王际欧,宿小妹 . 生态博物馆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J]. 中国博物馆,2007(01):91-96.
  [4] 任洪昌,林贤彪,王纯,等 . 地方认同视角下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态度——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为例 [J]. 生态学报,2015,35(20):6806-6813.
  [5] 龙佳漪 .2005 年—2014 年中国 " 农业文化遗产 " 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J]. 古今农业,2015,No.106(04):110-117.
  [6] 苑利 .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C]// “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机制研讨会. 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0000)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类化工产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所关心的化工产品质量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化工产品的质量,相关部门对此也是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条例,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提升保驾护航。当前,抽样检验逐渐成为一种被普遍采用的化工产品质检方式,借助强化对抽样过程的控制,而进一步提升质检工作的水平。于此,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对抽样过程控制的
期刊
摘要: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一般采取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无法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并且无法真正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因而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教育教学要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习能力、学科素养。而教学方法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关系的重新构建提供新思路。互联网信息所构建的教学情境是直观而丰富的,对小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启发作用十分明显,有效促进了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本文就互联网 + 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相关策略进行如下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  作为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所蕴含的教育元素是多种多样的,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领学生感知、品读、鉴 赏课文之美,在现实生活中指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促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目的。结合笔者实践经验, 本文就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策略展开如下探讨,希望能够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审美鉴赏能力;提升;策略  课文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又是高中教育中十分关键的一门学科,其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有极大影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高中,教师往往看重学生基础能力、阅读能力培养,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训练所花时间不够且方式较传统,导致学生写作水平不佳,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升。对此,在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
期刊
摘要:自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将文化强国战略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古代文学因其自身优势,已然成了高校实施创新教育, 增强学生文学素养和传承民族精神以实现 " 以文育人 " 的平台。在此大形势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创新,对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据此,首先必须对该类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内容进行科学的定位,在次基础上,制定较为系统的课程创新计划,并将其教学创新的实践成果充分运用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持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着教育布局不规范、高等教育普及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积极探索相关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将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因此,为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将探索并开启一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路径。  关键词:教育体系;人才强国;问题;策略  一、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生态环境安全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紧密联系,这是社会 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其得到长远发展,就要积极维护生态安全,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本文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与治理策 略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雅思考试 2021 年 1-4 月的 26 个新题。同以往相比,表达积极正面的情感题目仍然居多,但表达消极情绪的题目也呈上升趋势。应多注意“旧瓶装新酒”、题目中的时态暗示,并刻意练习使用具有使役意义的动词。  关键词:雅思口语;新题;负面情绪;使役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通过参加雅思考试实现出国留学的梦想。据《2018 年中国大陆地区雅思考生学术表现白皮书》数据显示, 口语是大陆考生的
期刊
摘要:激光作为二十世纪的四大发明之一,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激光加工设备是利用高功率的激光进行切割、焊接、 打孔、标刻的加工设备,这种加工方式与传统的加工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的特点:1、生产效率高,质量可靠,经济效益好。2、加工灵活, 可以加工一些样品的内部。3、激光加工是一种无接触方式的加工,加工过程中无" 刀具" 磨损。4、激光加工过程中,激光束能量密度高, 加工速度快,并且是局部加工,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