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是相关政策对电气自动化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坚持工学结合一体化改革,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教材开发、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促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而能够确保教学更加明确、管理更加科学,条件更加优越,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一体化 课程体系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99-01
  一、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概况
  1.一体化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内在结构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2.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任务调研。职业岗位任务是确定职业教育需求的基础,通过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和检验法对职业岗位任务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定由工作指令、工作过程、工作关系、工作条件组成的资料包,为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的确立提供更为准确、鲜活的参考依据。
  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在深入调研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任务后,确立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生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学生还应具有以下专业能力:能读懂并测绘较复杂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能进行简单的钳工操作;能使用常用电工工具,正确选用示波器、电桥、万用表、兆欧表等常用电工仪表;能安装较复杂机械设备的配电箱,并能调试整台设备;能拆装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及各种特种电机;能焊接典型电子电路,并进行测试;能分析、检修、排除较复杂机械设备电气部分的常见故障;能进行PLC的选型,构建及调试简单PLC控制设备电气系统,并能独立解决调试中出现的问题,使设备正常运转。
  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确立一体化课程方案
  专业教师在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类、汇总,形成方法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符合本地区经济特点的以能力为本位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总体课程目标和一体化课程方案。
  结合经验选用教材。中级工第四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内容全面、系统,综合性、逻辑性较强,适合维修电工基础内容的学习,所以用该教材与高级层次的《常用机床电气检修》进行整合,形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一体化课程。(2)针对整合后的一体化课程,编写工作页。针对学院学生特点“量身定制”任务目标,任务计划,相关知识学习,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等内容,形成学生一体化课程学习的校本教材。(3)开展校企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学院将课程体系划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一体化课程三大模块。第一学期主要安排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的开展作铺垫。第二学期安排专业基础课并配合电工基本技能训练。一体化课程安排在学生上完专业基础课,具备初步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院已完成《单片机系統调试与开发》、《典型继电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变频器的安装与系统调试》、《可编程控制器编程与系统调试》、《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并实施于教学。经过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一体化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提高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综合能力。专业课得教师一定要创设工作场景,还要能够专业讲解理论知识,并能够进行操作,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也使得一体化的教学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所以这对讲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专业极其的了解。学校聘请企业专家来担任兼职老师,提升本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提高学历,通过本科生培养项目、研究生培养项目等。如学校想拥有一支能胜任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还应该再建立几个项目,比如职业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培训项目,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项目,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评员培训项目等。
  3.实训基地建设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行需要能满足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场地,应与企业联合建立电气技能工作室,按照相关职业标准,为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工作、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实训基地中能充分感受到企业现场的氛围。在电气技能工作室的建设过程中应巧妙融入企业元素,将其分为工作区、资讯区、讨论区、物料管理区等不同区域,根据具体课程需要选择合适的区域开展工作和学习。应在工作室内安装必要的设备,方便学生的实践研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控制台把握整体教学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组织管理。
  4.有序的课堂管理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把握尤为重要,它是一体化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比如在授课前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协助进行课堂管理。讲课环节上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并随时根据学生对项目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除此之外,还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动手能力、产品质量等全方面的考核。在管理中,引入企业的标准要求,做到劳动用品正规穿戴,专业工具有序摆放,做好设备的维护,每次下课做好实训室卫生,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好习惯。
  总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体化教学能够加强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其他文献
桉树凭借其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与高适应性等优势,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主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但桉树人工林种植带来的生态问题也愈发严峻。本文基于这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林权纠纷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让林农确定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这对于林农而言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实践中,
技术创新是现代林业的基础,只有加快林业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我国林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就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进行全面探讨,希望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摘要】师幼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双方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师幼互动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师幼互动的策略,以供教育领域同行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 师幼互动 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我国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坚持以可持续地科学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针进行开采利用地球能源和资源。根据社
我们知道,儿童出生后,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经过3年的时间,已经能够行走自如,广泛操纵物体,进行初步的言语交际,并且能从事一些最初步的游戏活动,这为儿童进入小班奠定了身心发展的基础。面对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我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研究表明,初入园幼儿会出现以下现象  1、依恋亲人,哭泣不止  这是幼儿入园时一个突出现象,有的幼儿一接近幼儿园就哭;有的抓住大人的手不放;有的在吃饭、睡觉时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人民对建筑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不断壮大.在建筑工程中园林绿化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人民比较关注的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提出了“抓城、强工、带农”的统筹发展方针,现就“强工”谈几点思考:思考之一:“强工”在“抓城、强工、带农”中的定位和作用。“抓城、强工、带农”三者
集装箱涂料属于轻防腐涂料范畴。要求具有防腐性能的同时提供鲜艳的色彩。主要品种有:底漆为环氧富锌底漆,防锈漆为氯化橡胶底漆或环氧底漆,内面漆为氯化橡胶、乙烯类面漆,外面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