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感训练 构建实效课堂

来源 :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训练中潜意识形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对语言文字及其思想感情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能力。较强、较丰富且适当的语感是学习文字的基础,它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充分而正确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及情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语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手段。那么怎样才能加强语感训练,使孕伏的静态的智力因素变成显现的动态的智力因素,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呢?
  一、绽放朗读的精彩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语感训练,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很多。其中教师的范读感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勇于“下水”,勤于下水”。投入角色,塑造形象,把课文准确、响亮、生动地读出来。如《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狐狸骗取了乌鸦嘴里的肉,讲了三次“好”,这是全文教学的重难点,而这三句话的朗读训练,则是完成这一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学中就应该在引导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读出狐狸虚情的问候,假意的赞美,虚伪的请求,使学生从文字中体会到文章是如何淋漓尽致的表现狐狸的狡猾和虚情假意。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如果每一篇课文都能熟读精思并能成诵,学生的语感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吟诵要使学生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真切,希望早一点能背诵而自然达纯熟的境界”,这是培养语感最易得益的途径。
  再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爱戴”一词不仅是这句话的中心词,还是全文贯通点。抓住这个关键词,启发学生站在鲁迅侄女 的位置上,发出同样的疑问,并从“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和女佣”这四件事中,领会到伯父受到“爱戴”是因为他对学习的认真,对旧社会的痛恨及人民的热爱,感受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人格。
  另外,教师在范读时再适当变化表情和体态,则会更有效地发挥语言的表现力与感力,潜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爱读意识”。然后再教学生去读、去品味,“内化”为“思维”,“潜化”为“语感”。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投入读之中,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如《枫桥夜泊》,朗读时紧紧抓住这首诗中情感浓郁、含蓄深沉的“愁”、“到”两字,再联系全诗不难体会出诗人惆怅的心绪,朗读时也仿佛看到月落、霜降、江枫、渔火,昕到乌啼和钟声,与诗人一起进入了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学生只要抓住文章的“亮点”,捕捉住“文眼”,则自会领悟到文章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穷无尽的美——意境、趣味、韵味溶为一体,感情犹握。语感顿生!有效的朗读训练为增强语感、提高智能迈出第一步。
  二、点燃语言修养的诗情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能动反映的产物,语言(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则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也即是表达思想.构成文章的物质手段。这样看来。文章理解得是否透彻,语感是否丰富,加强学生的语言修养是关键的一步! 一些名诗名篇正是通过其优美、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各种美的形式属性:形体、线条、色彩等,在这上要下苦功夫给予启发和诱导:如《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两句给人以静态之美;残阳铺水,是形体的配合,瑟红相映,是色彩的配合;而“铺”一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从以轻松豁达的感觉。后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给人以形象之美。四句诗,将远景、近景、大景、小景、实景、虚景十分和谐地编织在一幅动人的画面中,达到了语言美感与文章形式的高度统一,可谓意境小巧。形象宽宏。了解了这些。再来体会诗人暮江獨吟的心绪,我们会真切感受到诗人在萌发,在喷涌的诗情。
  三、营造美妙情境的意境。
  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典型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把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这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陶冶情操,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常言道:“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的创设情景,使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感受作文的内涵,再通过语气的升降缓急,节奏的抑扬顿挫,情感的高低起伏,将平白单调的语言文字塑造成生动,鲜明的视觉表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感情强烈。我在教学中先进入角色,以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把学生带到庄严,肃穆的送别场面,激发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比哀思,将当时那种巨星陨落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激起学生对周总理无限崇敬真情实感。
  语感摸不着看不见,但它若转化为能力。正如费尔巴哈所讲,“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理解”,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才能从优秀的篇章中汲取营养,才能从丰富的生活中学到知识。这样才会给入一种“言尽语未了,形残意更丰”的真切感受。学生的语感,智能正在形成阶段,抓紧时间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训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其他文献
摘 要:应用功能指令,PLC编程,用LED数码显示实验块完成规定的控制要求。  关键字:功能指令;PLC编程;LED数码显示等  引言  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装饰彩灯、广告彩灯,以日光灯、白炽灯作为光源,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能变幻出各式各样的效果。本任务就来利用简单的功能指令实现LED的控制。  应用功能指令,用LED数码显示实验块完成以下控制:程序运行,灯1S亮一次(用M8013控制),数码显示0,第
期刊
问题教学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实践证明,问题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教学中,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在物理课堂
期刊
摘 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互动式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探讨了互动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法;课堂教学  引言  从字面上看,互动教学法的“互”指的是开放的意思,“动”主要是指产生的行为,不仅代表个人的行为,还包括
期刊
摘 要:芥川龙之介曾于大正四年和大正11年先后创作过两篇取材于《聊斋志异》,同样题为《仙人》的作品。学术界对前篇评价较高而对后者鲜有提及,且忽视了其作为芥川龙之介为数不多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本论以大正11年的《仙人》为中心,从儿童文学角度分析故事情节立意,探讨其文学价值。  一、《仙人》及先行研究  《仙人》讲述了一个名叫权助的男子,来大阪求仙术,被骗至一个医生家里,二十年不要报酬当佣人,二十年
期刊
创新能力,按更习惯的说法,也称为创新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创新能力是创造精神的主体,是素质教育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数学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
期刊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当今社会的竞争为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人才素质的高低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人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教育在人才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进步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促进国家的发展,学校教育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在社会进步当中的重要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当前的学校教育不仅仅应该把提高升学率,提高学生的成
期刊
摘 要:数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在高考中也是举足轻重。因此,其在高中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广大教师、家长议论的一个热点。在传统教育下培育出来的教师应怎样较快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育观念;教师角色;兴趣;创新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数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在高考中也是举足轻重。
期刊
在高中阶段,历史是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基础课。在高中众多的学习科目当中,历史一直以来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生认为,历史所学习的是过去的事情,对今天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历史之上,只要在考试之前进行突击记忆就行。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之下,学生们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所谓的“主科”的学习之上,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
期刊
Everyone gets the itch to succeed, but only part of them can make their dreams come true. You maybe wonder: what is the key to success? The answer is To keep the desire to learn .  Keep the desire to
期刊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认识到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意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点”,结合点、生命点、兴奋点和情感点。  一、寻找结合点,体现教学的生活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考虑“实际是什么?有哪些?如何联系?”的问题。科学寻找“结合点”,选择实际问题极为重要。教师选择的“点”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