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东南亚传播的挑战、机遇与路径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东南亚传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华语水平危机、华文报刊危机、“图像社会”挑战、社交媒体挑战等新的挑战。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为传媒多元化、强势传媒的影响、中国和平崛起和东南亚华人华侨力量的增强等方面。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在实践操作层面,中国文学东南亚传播的主要创新路径有“双语 文学”路径、“文学图像化”路径、“主体多元化”路径、媒体整合路径和“国别化 本土化”路径。中国文学东南亚传播,应该立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顺应“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主动迎接挑战,积极抓住机遇,创新传播路径,在新时代取得更多新进步。
  关键词:中国文学;东南亚;文学传播;创新路径
  21世纪以来,世界传媒格局、东南亚本土形势和中国国际地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势必对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产生新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两大方面,一是挑战,二是机遇。挑战主要有华语水平危机、华文报刊危机、“图像社会”挑战、社交媒体挑战等新的挑战。机遇主要表现为传媒多元化、强势传媒的影响、中国和平崛起和东南亚华人华侨力量的增强等方面。针对这些挑战,抓住相关机遇,在实践操作层面,当下中国文学东南亚传播的主要创新路径有“双语 文学”路径、“文学图像化”路径、“主体多元化”路径、媒体整合路径和“国别化 本土化”路径。
  一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文城》的读法问题及《文城》与余华之前的创作差异性、作家创作姿态做一个全景分析,尤其通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的对照来理解余华的新作。对于《文城》的理解,主要从故事与情节、形式意味与叙述方式、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等几个层面展开,既是对《文城》作品的解读,实际也贯穿着对余华创作整体的理解。  关键词:《文城》;《活着》;余华;读法问题  当《文城》出版后,有学者认为“那个让我们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