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五个度”加强高校信息报送工作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信息工作不仅是反映情况的重要途径、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上级部门了解高校实际情况,正确指导、推动工作,科学制定、实施决策的重要依据。科学决策是高校管理的“关键”,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报送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报送的“桥梁”作用,推动高校决策部署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是新时期各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从几个方面提出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的信息报送工作,为解决高校信息报送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高校;信息报送;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98-02
   高校信息工作不仅是反映情况的重要途径、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而且是上级部门了解高校实际情况,正确指导、推动工作,科学制定、实施决策的重要依据。科学决策是高校管理的“关键”,如何充分发挥“信息”的桥梁作用,推动高校决策部署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是新时期各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从几个方面提出加强高校信息工作的对策建议,从“五个度”着力:加大信息报送“力度”、拓展信息报送“广度”、挖掘信息报送“深度”、校准信息报送“精度”、提升信息报送“效度”。
   一、加大信息报送“力度”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
   信息宣传工作是上情下达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的参谋助手的作用,同时也是展示工作成果、交流推广经验的重要平台,发挥着重要的宣传展示作用。部分高校工作者对信息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认为信息就是“工作汇报”,其实信息与工作汇报、文件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点,信息不仅能反映工作本身,还能反映与工作相关的情况、数据、意见建议、决策分析等,而且信息的传播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信息报送的中间环节少、时效性强,能迅速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效果往往是文件、请示、报告等这类传统公文不能替代的。所以,高校要提高对信息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好这条“纽带”。
   (二)要建强信息队伍
   目前各高校信息员队伍力量普遍较弱,专职信息工作员偏少,各岗位兼职信息员随岗位变动、工作交接等变动,流动性较大,经常会出现工作不连续、空挡、断档。高校一方面要不断补充专职信息员,明确信息员岗位设置,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专职信息员队伍;另一方面要重视兼职信息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可以邀请上级部门入校指导,邀请兄弟高校分享工作经验,制作本校《信息报送工作培训手册》,将学校信息报送方向、内容、要求、重点等进行汇编,提升信息员的信息发掘、采编能力及规范、高效报送能力。同时,还要积极组建学校专家智库,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专家学者优势,优化选题、约稿等机制,引导专家学者积极报送建言献策类信息。
   二、拓展信息報送“广度”
   (一)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扩大信息“朋友圈”
   除了传统信息采集渠道外,当前“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将校内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抖音等各类新媒体平台整合,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线上+线下”联动。搭建校内共享平台,可以依托学校办公系统等平台,整合校内各单位的信息,各单位信息员均可以通过平台搜索、查询校内公开发布的信息,方便阅览、共享,也能促进各单位信息员交流互鉴;要多部门联动,推动高校内部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等教学单位以及各类附属机构共同携手建立校内多层次、全覆盖的信息网络,扩大信息“朋友圈”,保证信息互通互享。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等信息”变为“找信息”
   信息报送要“主动”发掘信息,不能“被动”等待信息,高校信息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发掘校内各方面、各角落的信息。一方面定期召开“选题会”,结合上级部门信息报送要点及学校工作实际,高校信息牵头部门定期组织各单位信息员会商,对近期信息报送计划及要点进行研究,确定优质选题;另一方面健全约稿机制,信息牵头部门要随时通过定向约稿面向相关部门进行信息邀约,例如,在五四青年节提前向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等定向约稿青年节相关信息,并对信息报送方向、内容及时进行明确,压实信息报送责任。
   三、挖掘信息报送“深度”
   (一)要延伸信息触角,挖掘信息内涵
   目前部分高校将信息报送简单等同于将学校新闻稿、工作总结整理上报,停留在“阐述基本事实”的阶段。信息报送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是否“由表及里”挖掘出了深层次的成因、是否“举一反三”推广了经验做法、是否“一叶知秋”判断了发展趋势、是否“对症下药”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此作为挖掘信息内涵的导向。信息往往在细微处发生,往往在不起眼时发酵,所以信息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在“苗头”中发现“倾向”,在“细微”中发现“重大”,在“偶然”中发现“必然”,信息工作要以“小切口”剖析“大问题”,以“小角度”窥探“大视角”。
   (二)要加强研判分析,发挥信息价值
   高校普遍在“问题类信息”“建言献策类”信息上较为薄弱,部分高校存在不敢报、不想报、不愿报的错误心理,信息报送中掩盖问题、避重就轻,导致瞒报、错报、漏报,或是“只报喜不报忧”,信息不仅是展示成绩,也是发现问题的“窗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要通过信息真正将工作中的问题发掘出来,将工作中的困难报送上去,注重对信息的研判分析,充分发挥每一条信息的价值。    (三)要持续跟踪了解,掌握信息动态
   每一条信息都不是“孤点”,都具有连续性、动态性、持续性,信息报送之后还要注意持续跟踪,跟踪重要紧急信息的进展情况、跟踪工作的落实进度、跟踪后续产生的影响等,以利于上级及相关部门随时根据事态变化,对工作进行及时指导、调整。信息报送之后,一是可以在适当范围内扩大印发范围,在校内进行通报,扩大影响力的同时方便校内各单位信息员学习借鉴,促进报送信息的质量不断提升。二是信息报送之后,要及时将上级部门的指导意见、决策部署等向相关部门进行整理反馈,促进相关部门推动落实工作,让信息不只是“反映问题”,还要能“解决问题”。
   四、校准信息报送“精度”
   (一)要逐一核实,确保准确
   真实、准确是信息的生命线,信息是否“精准”,事关决策是否合适。尤其是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部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扭曲”,部分信息存在标题与内容错位,以“标题党”吸引关注度,部分信息存在杜撰,如果这些信息不加以辨别就进行报送,将造成严重后果。首先,这对信息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信息报送不是“中转站”,也不是“二传手”,必须要多方核实、确认,仔细甄别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可靠。其次,要不断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建立校对的“双审”机制,信息撰写完成后,要通过两位信息员的审核校对,发现纠正信息中的错漏,建立报送的“签报”机制,每条信息要经过信息员、信息负责人、分管领导等层层审核把关。
   (二)要深入基层,广泛调研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信息工作也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展开。信息员不能只在办公室做信息的“加工厂”,还要经常深入师生,聚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开展调研,要加大力度采编来自基层一线的“第一手材料”,将师生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报送上去,真正作为“扩音器”,为基层发聲。同时,调查的过程也是加深对教育政策理解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提升信息员发现问题、分析成因、提炼概括的能力,为提升信息工作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要提炼总结,删繁就简
   部分高校信息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报送稿件数量不少,但是质量不高,缺乏高度也缺乏深度。信息员撰写信息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高质量信息不追求大而全、不追求篇幅长,要学会做信息的“加减法”,“减”大量铺垫、空话、套话、废话,“加”有价值的支撑、分析,“减”陈旧、过时的内容,“加”新观点、新思路。高校要定期组织信息员开展专题研讨、考察学习,参加上级部门的培训会及兄弟高校的座谈交流会,提高信息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提升信息员信息报送能力。
   五、提升信息报送“效度”
   (一)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
   信息的价值体现在“快”,延迟、过时的信息都将失去信息的价值与意义,所以信息报送必须要不断提高效度,确保快速准确地报送信息。一方面高校信息工作要加强提前谋划、加强形势研判,主动发现苗头性问题,主动发掘隐患性问题,围绕实际工作中师生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各种痛点难点问题及时报送信息。通过定期召开信息工作选题研讨会等,主动与相关部门互联互通,进行会商研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信息日历”,做好重要时间节点的信息规划。结合重要关键时间节点,提前谋划每年、每月、每周信息报送要点;结合实际工作,精选信息报送选题,提前安排约稿、协调报送时间。
   (二)要“第一时间,快马加鞭”
   高校信息员要不断提高“时效”意识,确保信息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尤其是对重要紧急信息来说,时间就是主动权,不能因为信息报送过程延误时间,给上级部门的应急决策以及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工作造成被动,贻误最佳时机。遇到特殊情况要“随机应变,机动灵活”,高校信息报送有严格的流程,一般要经过信息员、信息负责人、分管领导,必要时还要经过主要领导的层层把关审核。一方面不断优化报送流程,畅通报送渠道;另一方面要随机应变,尤其是重大紧急信息要探索建立直报制,第一时间上报基本事实,后续审签、续报,机动灵活确保信息上报的时效性,确保上级部门及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掌握基本情况。
   参考文献:
   [1]廖建华.“五个突出”提升信息工作参谋辅政水平[J].秘书工作,2020(9):43-44.
   [2]赖俊斯.当前党政机关问题类信息报送难的表现、原因及建议[J].秘书之友,2019(11):23-25.
   [3]耿艳军.高标准做好紧急信息报送工作[J].秘书工作,2020(4):37-38.
   [4]上海市委办公厅.紧紧抓住信息报送“五条线”[J].秘书工作,2020(1):24-25.
   [5]宋晓林.立足“多、快、好、省” 建强信息直报点[J].秘书工作,2020(6):47-48.
   [6]张鹏.让信息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J].中国石化,2019(3):79-80.
   [7]孙茜.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党委信息报送工作[J].文教资料,2019(21):138-139.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技术和高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能力大赛已成为一个有效考查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和数字资源整合能力的方式,能够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素养。分析了教师能力大赛参赛过程的准备及应对,对信息化新技术在参赛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 教师;职业技能;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对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入,高职商务英语混合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明确高职商务英语混合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分析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而尝试性地探索高职商务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旨在通过混合教学模式,增强高职商务英语教与学的实效性,为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职业专业性的培养提供支持。  [关 鍵 词] 高职商务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策略;优势;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纺织导论双语教程作為纺织服装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势在必行。本课程省重点纸媒教材作为核心基础,按功能建设成六个板块,再将所构建的功能板块与移动网络教学学习通平台进行导入和对接,形成以移动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并以课程Project Two(Task One:Natural Cellulsic Fibers
[摘 要] 濰坊科技学院士官学院依托特色优势专业,采取2.5+0.5培养模式,以实践能力为导向,采用多种教改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创新考核方式,多切入点增强创新意识,高挑战性提升学习兴趣,努力培养专业素质过硬、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士官人才,力争使每一名士官生都成为学校推得出、部队用得上的优秀士官。  [关 键 词] 定向培养士官;实践导向;思政教改;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构建思路和改革方法。课程打造了以纸制教材为中心的动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生态圈;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中;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的重构和设计。  [关 键 词] 动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生态圈;“1+X”证书;线上线下教学内容重构
[摘 要]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進而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以此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基于此,主要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中的实践运用对策。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实践运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
[摘 要] 大数据提供的海量信息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结合大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架构,并对后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 大数据;决策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知情同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96-02   一、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
[摘 要] 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随着我国发展战略的变化,“工匠精神”不仅获得了普遍认同,更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关键。为此,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职业素质,而且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鉴于此,在
[摘 要] 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背景下,现阶段对高素质的创业人才进行大力培养是每一个高职院校都必须要重视的一个任务,这同时还是实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关键性举措。当前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严重缺乏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而且现有的师资队伍在专业水平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直接影响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此,针对当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有针对性
[摘 要] 在现代工匠精神大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建设思想素质强、理论知识强、实践技能强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双师型”队伍建设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从教师敬业、精业、乐业三个方面重点建设,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三支队伍”,对于制定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