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确保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得好、有人管、长受益,规范工程建后管护“以奖代补”资金使用,将建后管护工作落到实处,湖北省蔡甸区财政局、水务局结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因地制宜,因类施策,探索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后管护的好方法。
一、完善管护机制。为了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需求,确保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有主体、经费有来源、工程有效益,蔡甸区不断建立完善项目管护新机制,财政每年经常性预算安排资金400万元用于农村水利设施建后的管护。同时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工作提出“四个一”的要求,即: 一个管护主体、一份管护档案、一套管护机制和一份管护协议,在制度上明确谁管护、管护谁、怎么管护以及管护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
二、建立管护体系。一是对跨乡镇受益的大中型水利设施,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二是跨村受益的公益性中小型水利设施,由各乡镇委托水利管理站、用水者协会管理;三是对于联户受益、企业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采取承包、租赁的形式进行合同式管理。形成了主体明确、分级管理、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
三、创新管护模式。各乡镇成立了以行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管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管护。各乡镇用水者协会成立了管理养护工作专班,负责实施具体的管护工作。协会对有水利工程的行政村每村选聘一名村级水利专管员,明确工作职责,签订管护协议,颁发水利专管员聘书,主要负责日常维护和设施巡查。同时各协会组建了机动管护维修队,配置三轮摩托车,哪里出现损毁,随时带料赶赴现场紧急处理,形成了多级联动管护体系,确保管护到位。
(湖北省蔡甸区财政局供稿)
责任编辑:宗宇翔
一、完善管护机制。为了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需求,确保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有主体、经费有来源、工程有效益,蔡甸区不断建立完善项目管护新机制,财政每年经常性预算安排资金400万元用于农村水利设施建后的管护。同时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工作提出“四个一”的要求,即: 一个管护主体、一份管护档案、一套管护机制和一份管护协议,在制度上明确谁管护、管护谁、怎么管护以及管护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
二、建立管护体系。一是对跨乡镇受益的大中型水利设施,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二是跨村受益的公益性中小型水利设施,由各乡镇委托水利管理站、用水者协会管理;三是对于联户受益、企业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采取承包、租赁的形式进行合同式管理。形成了主体明确、分级管理、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
三、创新管护模式。各乡镇成立了以行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管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管护。各乡镇用水者协会成立了管理养护工作专班,负责实施具体的管护工作。协会对有水利工程的行政村每村选聘一名村级水利专管员,明确工作职责,签订管护协议,颁发水利专管员聘书,主要负责日常维护和设施巡查。同时各协会组建了机动管护维修队,配置三轮摩托车,哪里出现损毁,随时带料赶赴现场紧急处理,形成了多级联动管护体系,确保管护到位。
(湖北省蔡甸区财政局供稿)
责任编辑:宗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