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状心理支持体系,帮助新生尽快完成适应与转变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ms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适应问题是摆在大学新生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每位新生都要完成的发展任务。已有研究成果和心理咨询实践经验表明,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年级学生,且在多个因子上呈显著性差异;新生适应的内容结构具有多维性,主要表现为理想和现实反差产生失落心理、角色转化引发内心的自卑感、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行为失控、人际环境变化导致孤独压抑、目标间歇及学习缺乏动力等。要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需从学校、学院两个层面构建网状心理支持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心理辅导工作。
  关键词:适应问题,网状心理支持体系,心理教育与辅导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从高中步人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还是心理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适应问题就成为摆在大学新生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针对大学新生心理发展规律和问题表现,采取有效的对策和干预措施,帮助新生尽快适应与转变,是摆在学生事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生心理健康研究结果揭示加强新生适应教育与辅导的重要意义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田宝伟,2007)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对2007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显示:新生入学1个月后,可能存在严重问题需预约访谈的学生占被测人数的15.46%;新生入学2个月后面谈评估,在被访谈的学生中,63.57%的学生普查时有症状访谈时已无明显问题,在这部分学生当中,23.2%的学生普查时主要面临的是适应困难,25.4%的学生主要面临的是情绪困扰,51.4%的学生面临的是其它方面的问题;普查时有症状,访谈时仍然存在问题的学生占来访人数的36.42%,在这部分人当中,其中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占4.35%,中度者占37.28%,轻度者58.39%。实际存在问题的学生占新生总数的4.59%。对不同学生群体在各因子上得分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男女生各自存在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男生的攻击性、强迫性程度强,并且性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生;女生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冲动性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抑郁、自我意识偏差、退缩、性心理、偏执、强迫、依赖、精神病倾向等分量表上的得分都高于独生子女,并且呈显著性差异;来自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
  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2000)调查结果显示,有16.51%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女生(17.34%)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男生(16.07%),低年级心理健康差于高年级,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明显差异,来自非城市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比例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其中边远农村的学生比例最高为(19%)。
  施铁如等(1996)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SCL-90检测并将结果与中国常模相比,结果发现除了敌对性与躯体化以外,大学新在在SCL-90的各维度得分都显著高于中国常模,问题学生检出率为11.36%,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差于我国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徐慊(2008)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的学业复原和情绪复原水平都有显著上升,复原过程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和二次型增长趋势(先升后降)。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适应大学生活对大一新生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应激事件,也是每位大一新生都要完成的发展任务。日常心理咨询的经验也表明,新生在入校后情绪明显高涨,到1.5月时跌至谷底,然后再逐渐复原,大约要经历一学期的时间。对每年休退学的学生调查也证明,90%以上休学或退学的学生均与心理问题有关,其中很大程度上与适应不良后遗症有关。
  二、新生产生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及主要表现
  大学新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面对突然变化的新环境,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对新生发起了挑战。
  陶沙(2000)从生命全程的视角研究了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入学这一转折期的适应广泛存在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以及身心症状五个相关的方面,新生适应的内容结构具有多维性。
  李坚松等(2001)研究表明,学习适应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新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徐慊(2008)的研究表明,新生在适应期内经历的生活事件总量高于全国本科生常模,压力集中在学习、生活、上学琐事与负性生活事件上且理科生的压力相对更大。
  从相关研究可以归纳出新生产生适应问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如下:
  1.理想和现实反差产生失落心理。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是轻松的、自由的、浪漫的、随心所欲的、丰富多彩的、不用做作业的、有漂亮女生和白发先生的,可上了大学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生活枯燥的、单调的、三点一线的、天天学习的、纪律谨严的、条件较差的,这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忧心忡忡、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2.角色转化引发内心的自卑感。能够考进大学(尤其是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中学时学习成绩一般比较优秀,常受到周围人的关注和夸奖。进入大学以后,不少人在学习上的优势将会消弱或消失,面临学习成绩重新排列组合的局面,从鹤立鸡群变成“平庸之辈”,这种地位的变化和心理落差产产生自我评价失调,表现为自信心下降,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强烈的嫉妒心理和攻击行为。
  3.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行为失控。迈入大学后,大一新生感觉独立了、自由了、可以自主决定做想干的事情了,但与之对应的别一面的问题便产生了,很多事情得自己做,很多主意得自己拿,时间和金钱得由自己统筹安排,于是有些学生便出现冲动消费太多、逃课、沉溺网络或因社会活动过多而影响了学习等情况。
  4.人际环境变化导致孤独压抑。进入大学后,新生马上面临重新结识他人,确立人际关系的过程。在与周围同学的交往中,有的同学因缺乏经验技巧不善交往,有的因担心别人轻视自己不愿交往,有的因与异性相处不敢交往,有的因性格内向孤僻不会交往等,由此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缺乏同伴的心理支持,感到压抑孤独。
  5.目标间歇及学习缺乏动力。到了大学,有些学生想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以调整和放松,于是出现了目标真空,进而导致心理上的理想间歇期。再者,由于大学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都与中学有了很大不同,有的因过去放纵自己跟不上教学的进度,久而久之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由此产生焦虑,轻者出现不安、情绪不稳,重者会出现头疼、失眠症状,甚至会导致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
  6.其他适应问题。如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困惑,对未来和前途过于担心,情绪的波动与调控等。
  三、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对策
  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参与。我认为,就学生工作事务的角度来讲,可以从学校、学院层面构建多层级网状心理支持体系。
  (一)从学校层面:
  1.抓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新生入学后,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心理中心实地参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心理咨询的理念,关注自身身心健康,学会自助,学会助人。
  2.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一是向学生发放一些纸质宣传材料,如心理中心的宣传手册、专题宣传折页、心理报纸的新生专刊等,二是通过校园内的电子屏、校园广播、BBS、论坛、心理中心网站等多种电子媒体宣传心理知识和理念,三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宣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让新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而且让新生感受到心理援助就在自己身边。
  3.开设新生适应性课程。针对新生的适应问题,专门开设新生适应性课程,如《大学生心理学》以及体验性课程《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等,系统讲授新生所面对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同时通过体验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4.加强心理普查和排查,为适应困难的学生提供专业心理支持。新生入学伊始,开展新生心理测查,建立心理档案,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计划,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
  5.建立覆盖全员、切实有效的心理问题监测与辅导体系。加强对新入职的教师、心理老师、辅导员、宿舍管理员、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各支队伍各有侧重,同时又互相联系,建立立体网络服务体系和心理支持体系。
  (二)学院层面:
  1.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环境。一要使学生尽快熟悉物理环境,熟悉的生活能给人带来安全感。比如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校园一日游”,尽快熟悉未来几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二要熟悉人文环境,缓解新生专业学习的困惑。
  2.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专业介绍、教师见面会等形式,让学生与专业任课教师、师兄师姐有一定的接触,增强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特点及今后的就业方向等情况的了解。
  3.加强班级文化和团队建设,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如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各项文体活动。
  4.开展团体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多种形式的素质拓展训练、心理专题训练小组等活动,为新生提供交流活动的机会,让新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增强了解,提高适应能力,同时也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其他文献
一、来访者的一般资料:  胡×,男,初中三年级学生,15岁,家住乡村,在县城一所中学复读,现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寄宿。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学得轻松,同时也很爱玩,师生关系融洽。初中在本乡中学就读,起初学习不太用功,较贪玩,学习成绩中等,处于班级十几名之下,初三时曾生病休学在家一学期,待初三中考时,成绩考得不理想,但不死心,想复读,于是就在县城一所中学复习,决定努力一番,考上一所好高中。进入县城读书
期刊
背景资料: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波及四川大部分地区,导致无数人家园被毁,很多学生失学。灾难发生后,在国家的帮助下,许多失学的学生纷纷转往北京等其他城市暂时学习。我校也接收了一名这样的学生。他叫郭源,原四川广元中学学生,他的父母在北京工作,地震前他和妹妹与爷爷奶奶一起在四川广元生活。在此次地震中,他的家人没事,但家和学校全被毁了。他将在我校学习生活1个多月,暑假后回到四川广元继续
期刊
一、背景资料   小A,男,14岁,初中二年级,独生子,身高174厘米,身材魁梧,发育正常,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他从小生活在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初中文化程度,早年从事个体经营,非常忙碌。小A的幼年,常见的是父母的争吵和母亲默默流泪。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之间争吵的状况逐渐减少。父亲与他的沟通方式简单、粗暴,致使现在与孩子的沟通较少,出现隔阂。母亲较为柔弱,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理解孩子,与小A的沟
期刊
案例概况:  Y是一个高一的女生,性格开朗,人缘很好,很受班内同学欢迎,她和班里很多同学相处的都非常不错,但是她在班内最好的朋友D(在班里人缘不太好,朋友很少)却相处的并不那么愉快。D不允许Y和班内其他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希望自己是Y唯一的好朋友(Y很不理解,她觉得大家在一起玩更开心),并且不止一次的用自杀来威胁Y。  Y对此很无奈也有些恐惧,因此顺着D的意思慢慢的和班里的其他的好朋友疏远了。朋友们
期刊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连续5年对高考状元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在影响高考成功的20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试中间的心态”;其次是考试前的心态;第三位是学习方法;第四位是学习基础。可见,良好的心态对于正常的发挥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考前的心理调适  去年的一模前,我收到了一封邮件。  ……还两周就一模了,离高考也只有两三个月了。我却越来越害怕,我已好几次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了。以前,我的成绩在
期刊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地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具有促进人道德的完善、智力的开发;发展人的感知力,丰富人的想象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等作用。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质,以这块物质为器官而产生的心理、意识
期刊
一、背景资料  (一)个人基本情况:  来访者身份属于特殊群体,她是检察院受理的拐骗少女案件中的受害者。她于2005年,10岁时被同在城市租房居住的邻居某26岁男子拐骗出京,辗转南方省市,直至上海,于2009年,14岁时被解救,中间经历四年时间。在被拐骗的四年里,她曾被犯案男子强奸。  从外貌来看,她身材较瘦,表情和行动符合同龄女孩子特征。她显得非常胆小,对外界人和物有恐惧感,说话声音非常小,很难
期刊
引言:中学违法犯罪近年来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有关调查表明,有三成以上的学生曾经受到不同程度的骚扰,五分之一的学生曾被勒索钱财。因此揭示中学生犯罪团伙的特点及其成因并采取有效的心理防治,是进行校园治安综合管理,采取针对性政策以预防中学生犯罪的一大前提,对该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犯罪团伙的特点   1.成员构成紧密,分工明确  通常其组织结构为“金字塔”式,塔的顶端为“老大”
期刊
1研究目的   幸福观是人们关于幸福标准、幸福手段等有关幸福问题所持态度的观念体系,是人生观世界观在有关人生幸福问题时的表现。国内外学者曾对成人和大学生的幸福观做过一些调查,但是有关中学生幸福观的调查尚未见到。中学生是如何认识幸福这一问题的?在幸福的众多标准中,他们最看重哪些因素?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学生的幸福感受?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和分析,可深入了解中学生对幸福问题的主观认识,从而为
期刊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其中校园心理剧活动便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方法。笔者2004年在中学成立了“良友”戏剧朗诵兴趣组,由笔者与8名学生组成。在一年年一批批学生的戏剧实践里发展壮大。良友剧团,每年不断发展壮大,学生最多时达到56人。进而成立了“良友公益志愿团”名下的“良友剧团”。进而担负起完成学校“十一五”国家科研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多元途径探索的研究任务。论文成果入选海淀区教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