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确立了一种传说内容的二级分类体系,将传说分为7大类34小类。全国省市级传说类项目中数量最多的是人物传说,可能与民众倾向于塑造具有人类形体特征的主角有关,与民众的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确立了一种传说内容的二级分类体系,将传说分为7大类34小类。全国省市级传说类项目中数量最多的是人物传说,可能与民众倾向于塑造具有人类形体特征的主角有关,与民众的崇敬、倾慕等感情有关,也与民众的好奇心理有关。史事传说、鬼精怪神兽传说、动植物传说与社会风俗传说数量较少,可能与这些传说幻想成分较多,往往被指为"封建迷信"而遭到批判有关;也可能与这些传说含有较多与当代主流价值观不符甚至相悖的观念与意识,因而在传说资源的收集、整理方面容易被否定有关;还可能与这些传说地方特色不鲜明而得不到应有重视有关。
其他文献
作为现代创建的新概念和新范畴,"多民族文学"同时具有学理和实践层面的推动作用。对于由多民族组成政治与文化共同体的中国而言,"多民族文学"的范畴意义在于将包括汉民族在内
法国人类学家路易·杜蒙以其印度卡斯特研究名世,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他后期关于欧洲文明的思想史研究。从他学术生涯早期对于物质文化的关注,到后期对近代西方意识形态(价
自1972年在巴黎颁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全球性遗产保护运动发生着持续的变化延伸,不仅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对遗产的划分种类也日益
对中国历代景观欣赏实践影响深远的“潇湘八景”这组景观之所以经典,源自一套依附景观形象及隐喻而存在的,能够触发观众心理共鸣的叙事机制。“潇湘八景”揭示的正是中国古典
东汉时期四川地区以西王母为主题的美术图象中,固有的造型符号体现出相对稳定的构成范式,图像之间的秩序及关系表现出西王母神话及西王母信仰中的视觉秩序。以“西王母”为核
中国古代有大量关于礼俗的文献记载,但这些记载是否与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实践一致,是长期以来学者思考的重要问题。以清代普通旗人日记《闲窗录梦》为主要资料,梳理清代北京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