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pine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目前高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平台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的推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過程,一方面要加强宣传与培训,培养师生进行网络教学的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网络课程的质量标准,合理设计网络课程内容,积极探索多模式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网络教学的开展,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关键词】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建设现状 推广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构建民族院校‘四维一体’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理论体系研究及实践”(JYS2015013)、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THEOL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YX2015043)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02-02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推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2012年中南民族大学引进了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THEOL平台集教学、管理、展示与评价于一体,支持网络辅助教学、混合教学和在线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以下就以该校为例,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及效果开展调查与分析。
  一、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概述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为学习管理系统,是在线学习与教学的支持环境。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很多,大致分为通用性平台和专业性平台两大类”。通用性平台又可分为商业平台和开源平台,商业平台的典型代表有Blackboard(国外)、THEOL(国内),开源平台的典型代表有Moodle、Sakai和Drupal等。
  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由通用网络教学平台、研究型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平台、教学播客平台、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五个子系统构成。平台设置有系统管理员、院系管理员、教师与学生四类用户角色。针对不同角色的用户,设置了不同的个性化空间。平台为所有注册用户提供了多种交互工具,比如:网上论坛、教学博客、问卷调查等。
  二、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应用现状
  (一)用户与课程的基本情况
  1.网络教学平台
  截止2015年11月1日,平台运行的基本情况如下:系统目前累积访问人数3032825人;系统目前共有注册用户83127人;曾经登录过系统的用户21466人;学生用户78986人;曾经登录过系统的学生用户20186人;教师用户3628人;曾经登录过系统的教师用户1276人;系统中目前共有课程11189门;曾经被访问过的课程5894门。
  2.精品课程平台
  平台共有精品课程187门,目前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2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12门,精彩一课4门。
  (二)平台访问的整体情况
  图1 系统目前累积访问人数图2系统历年访问情况对比
  从图1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平台的累积访问人数增加了191万。其中, 10月份增幅最大,相比9月份194万的累积访问人数,增长109万,增幅达到56%。
  从图2可以看出:自从2012年正式开始使用平台以来,平台访问人数增长趋势明显,尤其自2015年以来,在推进相关推广措施以后,平台的访问人数急剧增长,相比2014年同期,新增访问人数达212万,增幅达369%。部分老师和学生已经持续在使用平台。
  从图3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因为数据中心新数据导入关系,注册用户有少量增加,曾经登录过系统的用户稳步增长,新导入的用户目前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还需继续加大宣传和引导。曾登录过平台的人数占注册人数的26%。
  (三)师生使用的基本情况
  从图4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曾经登录过系统的教师用户数有小幅上升,曾登录过平台的人数占注册人数的35%左右,部分老师已经开始应用教学平台。
  从图5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平台注册学生用户有少量增加,曾经登录过系统的学生用户数增长明显,曾登录过平台的人数占注册人数的20%左右,学生应用平台进行学习的热情还需任课教师带动,学生信息化学习的意识还需强化。
  (四)课程访问的基本情况
  从图6可以看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平台课程数有所增加,曾经被访问过的课程持续上升,曾被访问过的课程占课程总数的53%左右,一半以上的课程被访问过,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出现良好态势。
  三、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平台部署以来,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回避。
  (一)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比例低
  通过表2,可以看出2015年共有5271门课程存在选课学生,学生进入过的课程有2390门,占选修课程的45%,超过一半的课程未有学生进入,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比例低。
  (二)平台上建设并投入使用的课程数量少,质量不高
  表3 课程建设情况
  通过表3,可以发现,在2015年存在选课学生的课程中,发布课程通知的课程只有62门,课程讨论区发表主题的课程只有51门,占比均只有1%左右;添加资源的课程有219门,占比4%。可供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较少。
  表4课程建设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添加了课程作业的课程有63门,上交作业的课程47门,只有少数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布置作业。已经有老师开始使用平台发布课程问卷与进行探究主题研究。课程建设数量、广度与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的比例偏低
  从图7可以看出,2015年开设课程的1698位教师,只有258人进入课程,占比15%,尚有大部分教师未进入课程。而进入平台课程的教师中,添加个人资源的18人,课程讨论区发文的30人,布置课程作业的42人,批改课程作业的25人,发布课程通知的49人,发布课程问卷的18人,添加试题的19人,添加试卷的14人。应用平台进行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的老师数量少。   四、解决策略
  根据对现阶段问题情况的统计分析,后续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增强师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意识
  在批量导入新用户之后,通过通知公告或在某些会议上,动员新用户使用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并且针对新生开展相关培训与指导。比如,在新生入学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新生入学指导教育,增强新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意识。
  (二)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师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能力与信息化素养
  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邀请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针对全校的专任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和应用的培训。2.每学期为新进教师增加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使用方面的培训。3.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进行评选,从登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情况、在平台课程中的活跃程度以及通过平台获取教学材料的情况等方面综合考查,对综合评分高的“在线优秀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4.协助学院组织开展网络教学平台的二次培训工作,派人员参加予以指导和技术支持。
  (三)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师生在平台应用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采用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式,调查正在使用平台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与学生,分析他们在应用平台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只有了解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平台的应用。
  (四)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的质量标准,严格教学管理
  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各门课程由主讲教师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需对主讲教师进行引导并配以必要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地应用。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的质量标准与教学管理,主讲教师必须对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等课程基本信息进行完整填写,鼓励有余力的老师再深入新栏目进行探索,逐步推进。
  (五)合理设计与布局课程单元与栏目,提升课程吸引力
  网络教学平台上课程栏目和教学单元可由教师依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计。比如可以按照教学单元设计栏目,还可以按照教学周来安排教学栏目。这样,让课程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提升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六)探索多模式教学,拓展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空间
  研究探索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式教学、全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结合网络教学平台,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开展灵活的、开放的、适合于多层面、多对象及多网络环境的教学,拓展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程建钢.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24):61-68.
  作者简介:
  黃伟(1983.9-),男,湖北省咸宁市人,教务处,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
其他文献
几乎所有实体肿瘤都存在乏氧微环境,乏氧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放化疗抗性直接相关,因此肿瘤内氧含量的检测对于肿瘤早期诊断、中期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光学氧传感技术因其具有非侵入性、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等特性,在肿瘤乏氧检测方面展现出很好的发展前景。荧光氧气纳米传感器具有较高生物相容性,因而在体内循环时间长,由于其粒径较小,故可以通过高渗透长滞留效应被动富集到肿瘤组织中,而纳米结构易于进行表面修饰,可用于改善其靶向性和特异性,这些特性使纳米传感器尤其适合用于肿瘤中氧含量的荧光检测和乏氧成像。然而由于浓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有机材料和钙钛矿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光电特性,使得有机材料和钙钛矿材料在光伏、发光器件和探测器等光电应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从而使得有机材料和钙钛矿材料受到了器件和材料物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有机材料和钙钛矿材料目前距离实际的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此论文利用磁-光-电的综合研究手段对有机和钙钛矿材料在激发态下的基本动力学过程展开了研究,通过研究和理解有机和钙钛矿材料的激发态下的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规模日益扩大。留学生跨文化管理工作应该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现代化的理念,做好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的“文化相容”和“文化相融”,同时注重多样文化在高校环境中的自由呼吸,力求形成稳定、开放、和谐的高校文化新氛围。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 跨文化管理 文化相容 文化相融  【基金项目】“浙江大学第三届新任辅导员研究启航计划”课题成果。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自从激光在实验室被证明以来,人们对光有了不断深刻的认识和掌控。激光在多个行业中都展示出了重要的价值,例如工业中的激光加工,医疗中的激光成像、激光手术刀,基础科研中的激光研究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等等,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激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能量、波长范围、脉冲宽度等。在超快科研领域,研究分子原子动力学过程广泛采用泵浦探测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瞬时的状态稳定记录。阿秒泵浦探测是目前最快的“相机”,它可以捕捉电子的跃迁、干涉等行为,要求阿秒量级脉宽的高能量脉冲,并且泵浦探测的装置足够稳定,脉冲的相位也要稳定。
飞秒激光的飞速发展源于许多领域的应用需求,其中掺镱光纤激光器得益于其高功率的优势,分别在基础科学、激光加工、精密计量、光学通讯、显微镜和光谱学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众多超快激光系统中,超短脉冲掺镱光纤激光器因其高功率、出色的光束质量、免维护、结构紧凑等特性,得到了广泛研究。本论文主要致力于基于掺镱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研究,对飞秒激光光纤振荡器、飞秒光纤线性及非线性放大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搭建了多台基于掺镱光纤的高功率激光放大系统,并基于自主搭建的激光系统,利用非线性晶体和光纤对超短脉冲波
光外差探测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全息探测技术,由于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诸多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远距离微弱信号检测方面,具有直接探测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外差探测中,本振光场与信号光场的匹配状态决定了外差探测系统的探测灵敏度。然而由于激光的波长非常短,在工程应用中几乎所有目标表面都可以被认为是光学粗糙表面。当激光照射在粗糙目标表面时,激光回波波前会被粗糙表面所调制形成散斑场,造成外差探测器表面本振光场与信号光场的波前失配,进一步导致探测器表面不同面元产生的中频光电流相互抵消,从而显著降低外差探测系统
【摘要】在高职电工实验教学中应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课例的分析,阐述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电工实验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课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36-01  “任务驱动”是以
期刊
【摘要】论文探讨了学院进行学前双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指出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地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构建学院自身的特色,树立精品专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挖掘学院的办学潜力,对于有效提高学院学前双语教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疆中等师范 学前双语 校本课程开发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5【
期刊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高职院校经历了十余年的迅速发展阶段,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高职院校初等教育等师范类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相对高职较多专业,步伐较为缓慢,当务之急,需要查清阻碍其发展的原因,正确认识师资队伍建设的迫切性。  【关键词】高职 初等教育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05-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4-01  生命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家庭的共同职责,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活动。为此,我校以“生命教育”为突破口,以“生命绿灯工程”为抓手,以“敬畏生命我安全、尊重生命我健康、珍爱生命我快乐”为切入点,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