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差生”的转化策略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课程学习上存在困难,达不到国家大纲的最低要求,科学基本概念和定理混乱不全,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薄弱。因此如何提高这些学业不良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科学教学 差生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58-02
  一、运用元认知策略,转变差生对科学的认识
  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力为目标,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素质为目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科学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元认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书中说:“元认知也称反审认知,是个体在对自身认识过程有所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是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学生学习差的部分原因在于他不会意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理解程度,不会核查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师通过运用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转变科学概念,建构科学概念,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元认知策略能帮助产生摆脱认知和学习顽固性,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
  元认知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采用直接提问的方法,即根据某一概念主题,设计问题串,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概念进行剖析。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对作业或测试题的解答进行反思,这种解答可以是不正确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
  案例1:小明发现一种身上有毛,能在水中游动的生物,这种生物最可能属于( )
  A. 两栖类 B. 鱼类 C. 爬行类 D. 哺乳类
  答案:D。分析:通过教材中“生物的分类”章节的学习之后,部分差生了解了五大类动物的特点,并能进行归纳整理。但是在完成练习部分的作业时,发现学生这道题的错误率较高,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B鱼类。经过作业讲评时的提问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能在水中游动的就是鱼类,因此选择了B。
  为了消除以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转变自己的认识,比如:
  教师提问:“能不能举出反例?能在水中游动的,但不是鱼类的生物?”
  学生能很快的答出:“青蛙”,“蛇”,“鸭嘴兽”,“鲨鱼”,“鲸鱼”,“海豚”等等。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在列举出这些动物中哪些是身上有毛的?”
  学生回答:“鸭嘴兽。”
  教师:“鸭嘴兽属于哪类动物?”
  学生:“哺乳类。”
  教师:“刚刚列举出的动物中,还有没有能在水中游动的哺乳类?”
  学生:“鲸鱼,海豚都是哺乳类。”
  然后再回顾以上的问题,学生表示知道答案,并同时学生也发现了新问题:“鲨鱼是哺乳类吗?鲨鱼也是直接生出小鲨鱼的。”其实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是很简单的事,但是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获得答案,那效果更好,于是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们去搜集关于鲨鱼的资料,制作PPT或电脑小报展示;也可以当堂课就让学生进行鲨鱼是不是哺乳动物的小小辩论赛。
  通过这道习题,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应用进行了反审,同时又提出了新问题,便于之后开展的探究学习策略的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被激发,有利于建构新的科学概念。
  二、通过开展探究学习,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科学概念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学生亲身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际活动,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既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又有每个人独特的发展方式。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式学习方式既符合二期课改的理念,又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形成科学概念的条件。大多数科学概念均可通过观察和探究得到,而探究学习从学生学会提问题开始,并且自主的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直接感知有相互联系的材料,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所探究的事物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得出事物和现象的概念,并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加以对比和区分。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自己对问题提出猜想并动手进行探究来获得科学学习的兴趣,纠正错误。
  案例2:《科学》中关于 “物体的浮沉”的知识点,这节内容需要学生探究物体浮沉的有关因素,上课前教师准备材料,比如铁钉、木块、橡皮、玻璃球、水、酒精、煤油、泡沫塑料、水银等,让学生猜测这些材料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学生大多认为重的物体沉在水下而轻的物体浮在水面,这是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经验而获得的前概念,但这是否正确呢?因此让学生做出假设后,再让学生对自己猜测的结果进行实验的验证,观察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亲自参与进去,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兴趣,更重要是通过亲自动手发现了知识点。
  教师:我们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寻找出物体的密度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关系。
  学生:物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该物体沉在水下;物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该物体浮于水上。
  在这个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从各种情况的浮沉现象中归纳出规律,并引入密度的概念,纠正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的片面认识,逐步的建构密度的概念,提高其学习兴趣。
  三、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构建小组互助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可以克服個体认知的局限性,有助于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的形成,在集体中还可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各种思想可以自由地相互碰撞产生火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相互交流与讨论,分别呈现自己对相同事物的不同认识和理解,由于学生对不同事物的理解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立的,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反应客观事物,通过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看到事物的多个侧面,对事物形成更全面和更新的认识,可能会产生发生了质变的新概念,促使学生建构新的科学概念或对错误的概念加以修正。更重要是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起到优等生帮助落后生的局面,从而一起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倾听学生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记录,这样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就可以不失时机的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案例3:《科学》中关于“水的净化”的知识点,把河水、蒸馏水、自来水、肥皂水等材料分别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求通过实验把水净化得到纯净水,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竞争,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制定出实验方案并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案最有效、最可行。
  教师:通过讨论,同学们罗列出了天然水中含有的杂质,并归纳为不溶于水的杂质、溶于水的杂质和微小生物三大类。现在这里有四种水,分别是黄浦江水、蒸馏水、自来水、肥皂水。请各个小组制定水的净化方案,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案能最有效的获得最纯净的水。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展开讨论,每组由6-8名学生组成,全班共分成7组:教师进行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
  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学生转变了微小生物和溶于水的杂质可以通过加热去除的比较片面的想法,对水的净化有了全面的认识,并且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相互交流与讨论,分别呈现自己对相同事物的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同时,在讨论中,还激发了很多学生的“斗志”,有时候他们为了某一个问题吵得面红耳赤,最终促进了他们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郑柏武,浅谈科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J],龙岩师专学报,2012(9)
  [2]杜玉祥等著,科学课程教学中差生问题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卞忠,和谐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4)
其他文献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首次将“人文性”确定为语文的基本属性之一。因此,对“人文性”的理解就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解
复习课上,学生感觉练得苦,教师感觉讲得累。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小步子、快步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地教学效果。现结合《四边形性质探索》一章的复习
最近阅读了一位教授在书中讲的一些关于生命教育的故事,感触颇深,愿再次和大家探讨一番,感悟生命教育贵在理解与尊重生命的真谛。教授在书中说,她有一个几个月大的女儿,有一
摘 要:在当前教育发展阶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充分的必要性。以往的教学在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下,效率不是很高,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没有起到太大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成因,以及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有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科目,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
【摘要】要制作好一份活动单,坚持目标性原则很有必要,本文从合理确定课堂目标、以目标为线索安排活动、让活动的流程有利于目标的达成以及活动的方式要为提高达成目标的效率服务等方面阐述了在活动单的制作过程中是如何坚持目标性原则的。  【关键词】目标 确定 线索 流程 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6-01  活动单导学教学法以其注
徐州观音机场航站楼大柱网、大平板无粘结预应力楼盖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Key Technologies and Quality Control Points for Construction of Non-bonded Prestressed
小学教育,作为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教育,对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作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交主要阐述了新课标对于
建议书提出把新市民按居住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赋予不同的北京市民权利,在京居住10年以上的新市民应享受所有的北京市民待遇 The proposal proposes that new citizens shoul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能教得好,是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每一位教学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这是涉及到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学方
主要介绍了新型复合外墙涂料的反应机理、配制方法、生产工艺及产品性能。 The reaction mechanism, preparation method,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performanc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