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917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选择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对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比。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予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临床疗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针灸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43-0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原因,但已经确定神经、遗传、自身免疫、感染等因素与其病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发病后,患者会表现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病情轻重各有差异,复发率较高,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一般,且存在很大的副作用,病情迁徙治愈度不高,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男患者52例,女患者42例,患者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2.4±5.1)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15.3±2.3)个月。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将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具体为:甲硝唑(国药准字H14022863,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口服,每次0.2g,3次/d,柳氮磺呲啶(国药准字H31020450,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口服,每次2g,3次/d。
  治疗组选择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具体为:腹部穴位选择:关元、天枢、气海;背部穴位选择:肠腔、大肠俞;配穴选择:三阴和足三里交接处。腹部穴位针刺约1.5寸,得气后向腹部和外生殖器放射,背部长强穴直刺深度约0.8寸,大肠俞直刺深度约1.5寸,留针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5min后再次行针。长强穴除外,其他穴位均联合采用温针灸的方式,时间约20min,频率为2次/d。
  1.3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临床症状消失,黏膜基本恢复正常或完全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每天少于3次,大便镜检查结果呈现阴性为显效;70%左右临床症状消失,黏膜炎症有所改善,溃疡或糜烂基本好转或消失为有效;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大便次数每天超过5次,病情甚至出现恶化趋势为无效。显效与有效二者的百分比之和为总有效率[3]。
  1.4 統计学方法
  借助版本为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所得数据,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采用百分率(%)描述,给予x2检验,P<0.05作为达标差异显著的标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统计比较,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47例患者共4例出现呕吐,5例恶心,3例头晕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治疗组47例患者中共出现头晕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
  3 讨论
  祖国传统中医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纳入“泄泻”、“肠风”、“久痢”等范畴,目前还不清楚其具体的发病原因和发生机制。这种疾病的慢性复发性主要病理改变主要体现在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或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导致脾虚失运、气血亏虚,使得溃疡愈合难度较大。脾虚是导致患者病情不断加重的关键所在,治疗应以固护脾胃功能为基本原则。中医针灸治脾或固脾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对经络穴位进行艾灸、针刺或捏背,以促进气血疏通、改变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进而达到预期根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理想目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对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进行针灸,有利于切实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消化和血液循环,对内分泌予以调节的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且中医针灸方法无副作用,患者耐受性好,认可度高[4]。
  本次试验得到以下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方雄平.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08(5):58-59.
  [2]黄绪银,陈秀清,张奇志等.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255-256.
  [3]吕明,刘晓艳.推拿三步九法结合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5,32(9):951-951.
  [4]秦桂凤.中医针灸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16,6(2):317-318.
其他文献
【摘要】流化气湿法亦称宣气化湿法,此法多用于湿温或湿热证中,即用微苦微辛、轻灵流动、平淡芳香的药物流动三焦气机,药虽清淡,能使湿化热解,每愈重证。黄痘湿与热结,蕴结中焦而发,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证。  【关键词】流化气湿法湿热发黄;应用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42-01  流气化湿法的作用机理在于流气与化湿。流气是宣畅气机,
期刊
【摘要】 皮肤性痤疮患者一般因面部美观遭受影响,存在心理上的负面情绪,接受治疗也会担心治疗效果,害怕有瘢痕遗留;且部分患者对痤疮治疗恢复期的注意事项一知半解,常在恢复期使皮肤出现色素沉着等问题。综合性护理是整体护理措施,对解决患者治疗前的心理状态调整,治疗后的恢复有着较大帮助。  【关键词】痤疮;综合性护理;激光;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
期刊
【摘要】很多初为人母的母亲,都对生产过程及生产后所得到的照顾寄有颇高希望和要求。这就使得传统的妇产科护理学需要与时俱进的发生变革,个性化护理油然而生。同时,每一名产科的医务工作者都应该将这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产科的患者很特殊,她们即是健康的人,同时也是需要比其他专科更需要照顾、护理的一类群体。其他科的患者通常对手术很排斥,这会导致她们的神经、分泌系统产生变化,对疼痛的感受很敏感,而产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收治8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激素及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环磷酰胺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⑴尿蛋白大于3.5g/d;⑵血浆白蛋白<30g/L;⑶水肿;⑷血脂升高。其中前2项为诊断必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52),对照组行围生期产科护理,观察组行围生期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13.6%,新生儿窒息率为9.1%,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1.9%,新生儿窒息率为0,组间比较(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所管辖社区内1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分别采取常规健康管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血压控制、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
期刊
【摘要】 目的 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保肝、抗病毒、退黄、对症治疗。结果 本组40例患者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死亡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因所用药物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及早诊断、抗病毒、综合治疗是决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预后的关键,值得应引起重视。  【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年后对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分级改善情况、乙肝病毒减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hild-Pugh评分分级,观察组好转率70%,对照组好转率30%,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减少情况,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環应用于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131例产妇按照分娩时间为2015年4月-6月在我院分娩的66例初产妇(对照组)与2015年7月-9月持续质量改进后分娩的65例初产妇(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三度裂伤率以及新生儿产伤率。结果:两组会阴三度裂伤率、新生儿产伤率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产妇
期刊
【摘要】目的 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40例原发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肝、支持治疗,口服泼尼松龙30mg/d,2周后减至1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250mg/次,3次/d,疗程4周。依据判定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20例患者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