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素养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e8879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并将与人类社会共存。今天,教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所作所为,牵动着万户千家的心,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培养教师自身的素养尤为重要。
  一、高尚的师德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为此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和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越的成绩,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愿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一个人只有热爱其职业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失去了起码的责任心,甚至会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痛苦,当然他也就不可能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的教师决不是一个好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教师的爱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身体的全面关心上,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做他们的贴心人。如果教师处处总是以教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特别是对于已具有一定独立意识的中学生,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教师既应是学生的严师,又应该是他们的挚友,在人格上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以诚相待。作为一个教师,时刻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要乐于并善于和学生交朋友,童心不泯,青春永驻。
  教师的爱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信任、期望之上。教师如果对学生满怀信任和期望,就会严格要求学生,热情帮助学生,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也会对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作出积极的反应。
  教师的爱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上,因学生的生活环境、个人能力、思维、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扬长避短,而不是盲目的用学习成绩区分学生的等级。
  教师的道德还突出地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否则,教师不仅会丧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
  二、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首先,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为此,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必须大大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只有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教师有了比较宽厚的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的讲授教材。有人认为,中小学所教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基础知识,因而教师不必有高深的学问,只要弄懂教材就足以应付了。这是一种狭隘的看法。基础知识与高深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不能深入,哪能浅出?不能居高,岂能临下?如果教师所掌握的只是教材上那点知识,最多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如能对某一学科的发展有所建树,当然更好。即使不能如此,也应有对他人成果进行分析、鉴别并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教师还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首先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数、理、化之间,文、史、地之间,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之间,联系日趋密切,教师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其次是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一代,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无所不想知。今天的教育对象,可以通过大量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新鲜知识,他们能够提出形形色色色、五花八门的问题,往往使教师汗颜。教师在学生面前“什么都知道”的形象正在动摇。特别是中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不仅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学校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该是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如果教师在文艺、体育和劳动技术方面有某种特长,就更有条件接近和深入学生,赢得更多的教育机会。
  三、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掌握教育科学,不仅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必须的。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参与者,而且他们也最有条件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目前,我国的教育科学还很落后,不能十分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作为一个教师,对于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教育科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还必须把所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钻研和处理教材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原则及方法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同时,还必须具备组织教学、提问、说服、表扬与批评,以及板书、板绘的技能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
  对于“吃开口饭”的教师来说,语言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形式,是传递知识和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要确切、明了、简洁,富有逻辑性,切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繁琐混乱。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情趣横生,富有感染力,切忌平铺直叙、死板生硬、贫乏浅薄。语音语调、抑扬顿挫、表情手势都应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掌握恰当,不可矫揉造作,故意卖弄,更不能因幽默而落入俗套。此外,教师的语言表达还应具有敏捷性。除了独白语言,在与学生各种形式的谈话和讨论中,教师还要经常使用对话语言。教师在对话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谈话作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最后,教师还应具有讲标准普通话的能力,否则,语言的准确性、感染力以及语音语调都会受到影响。
  语言能力不只是意味着丰富的词汇,合乎逻辑的表达方式,还在于教师要熟练地掌握学生最易接受的教育教学语言,这种语言能力是一种难于言表的高超艺术。同时表达能力也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它首先有赖于教师的思维能力、语文和逻辑的基本知识,以及思想与理论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动脉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在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期间和术后的变化。  背景:许多研究阐明内皮素(ET)在支架内再狭窄过程中有显著作用。报
为了增强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公正性,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探索民主、透明的大学生党员发展机制,本文就票决制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思路和方法.
目的:内皮素作为含2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被认为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缩血管因子,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课题试图对家犬脑血管痉挛模型进行影像学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