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助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河南建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5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主动适应新时代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行业需求,BIM+已经成为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文章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BIM技术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发现存在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学内容偏少和实践应用考核体系缺失等主要问题,同时以BIM+为中心,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搭建BIM技术实践平台等系列强有力措施,全面助推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其他文献
介绍了建筑废弃物混凝土破碎所得的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的透水混凝土,总结了孔隙率、再生骨料级配和取代率、骨料包裹强化处理、外加剂、细菌强化等因素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综述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作出了展望。
文章将就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展开讨论,阐述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要求,分析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以供同行人员借鉴参考。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对建筑用的保温节能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我国家技术政策与节能的标准的推动下,外墙保温节能材料的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在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外墙保温技术系统。但是目前工程实践中采用的外墙保温技术与我国墙体的保温节能需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文章通过分析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性能,对外墙无机和有机保温材料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现阶段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通过快速冻融试验,测试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钢纤维橡胶混凝土的质量、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损伤层厚度,研究了硫酸盐与冻融环境下钢纤维橡胶混凝土的劣化规律与损伤机理。结果表明:钢纤维橡胶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的冻融损伤小于未掺钢纤维的橡胶混凝土;钢纤维橡胶混凝土的劣化程度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逐渐减小,但当钢纤维掺量为2.0%时,劣化程度明显增大;损伤层厚度可以表征钢纤维橡胶混凝土的内部损伤,随损伤层厚度增加,损伤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明显;硫酸盐与冻融环境下钢纤维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损伤层抗压强度存在相关性
分析了混凝土人工鱼礁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进展,提出了以透水混凝土和植生混凝土为基础的新型生态鱼礁混凝土方案,制备了具有较高孔隙率和特定表面性质的生态型鱼礁混凝土,可为海洋生物附着生长提供有利环境。通过将自主研发的增韧水性环氧涂层钢筋应用到人工鱼礁骨架上,有效缓解了钢筋由于氯离子侵蚀而产生的锈蚀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鱼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此外,在礁型设计方面,采用混凝土管状堆积模型,辅以离心成型工艺进行设计。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性,对不同骨料类型(Ⅰ类再生骨料和Ⅱ类再生骨料)及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50%、70%和100%)的再生混凝土梁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并将开裂弯矩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规范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天然混凝土梁相比,再生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偏小,其中Ⅱ类再生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降幅最大,说明现行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开裂弯矩计算方法用于再生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计算误差较大。此外,在考虑再生骨料类型及骨料取代率对开裂弯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梁开裂弯矩的
研究了静养时间对蒸养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静养时间,可以增大蒸养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利于耐久性能的提升;静养时间过长,蒸养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长幅度不大。
研究了玄武岩纤维掺量、PVA纤维掺量以及矿渣微粉掺量对高温后PVA-玄武岩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FHPC)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0℃时,试件的抗压强度有所提高,抗折强度变化不明显,200℃后,试件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素混凝土相比,HFHPC的强度残余率更高;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PVA纤维掺量的增加,试件强度逐渐增大;10%矿渣微粉对强度的提高贡献最大,掺量大于20%时强度明显减小。
对浸泡在0.44%和5.00%硫酸钠溶液中水灰比为0.24、0.28和0.32的硬化水泥浆体不同龄期下的膨胀率、质量损失和抗压抗蚀系数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差热分析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侵蚀产物物相和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泥浆体出现由边角向内部逐层侵蚀,导致水泥试件膨胀、开裂和剥落;增加水灰比和环境中硫酸根离子浓度都会加速侵蚀破坏;在高浓度侵蚀环境下,劣化过程包含慢速破坏阶段和快速破坏阶段,石膏的大量形成是引起试件快速破坏的主要原因。
基于不同的统计方法,研究了聚丙烯纤维掺量、橡胶掺量、橡胶颗粒粒径对混凝土各项指标(28 d强度、脆性、抗裂性能、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影响各指标的主次因素不一致,显著性不完全相同时,仅采用极差、方差分析法无法确定多指标橡胶纤维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采用综合平衡法虽然可以得出最优配合比,但该方法主观性强、分析复杂、实施困难;采用层次分析法时,所得结果与综合平衡法一致,且层次分析法相比于综合平衡法具有计算分析简单、结果客观准确等优点;橡胶纤维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为0.9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