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间接言语行为的修辞疑问句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ww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间接言语行为的修辞疑问句摘 要:修辞疑问句在疑问句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尽管从形式上他们是疑问句,但其交际目的却不在于提问信息和祈使受话人回答问题,而是吸引受话人关注信息,该信息也是问题本身的答案。本文的目的是基于俄语语料来探究作为间接言语行为的修辞疑问句的功能。
  关键词:修辞疑问句;间接言语行为;功能
  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常常发生说话人说出某个句子却指的是另外一种意思的情况。修辞疑问句就属于这种介于疑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边界语言现象。确切地说,修辞疑问句是一种形式和内容处于不对称关系的句子结构:形式上是问句,而内容上却用来传达信息。我们将修辞疑问句纳入到间接言语行为的范畴中,因为修辞疑问句的使用不是为了获得某种信息作为答案,而是为了确认事实或说出观点。如:Может ли честный человек мириться с этим?(一个正直的人会容忍这件事吗?)=‘Честный человек не может мириться с этим’。
  一、修辞疑问句的定义及分类
  修辞疑问句自古希腊时期就被广泛使用,当时这个名称还属于演讲术的范畴。修辞疑问句是俄语中一种旨在强调的特殊问句形式,是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强调的陈述,不需要听话人做出回答,作用是加强语气,特征是实际含义同字面意义正好相反。《俄语语法》指出:修辞疑问句并不旨在获取答案,而是用来传达信息—这种信息总是具有情感表现力色彩。修辞疑问句符合两种具有情感表现力色彩的问句,这两种问句要么暗含肯定,要么暗含否定(Русск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 1980)。
  В. А. Григорьев将修辞疑问句分为三类:一是纯修辞疑问句(反向确认的疑问句);二是形式信息疑问句(说话人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让听话人立即回答);三是说话人并不期望得到答案的一类疑问句(Григорьев, 1987)。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第三类修辞疑问句作为间接言语行为的功能。
  二、修辞疑问句作为间接言语行为的功能
  (一)用问句形式表示指令性的含意
  (1) Почему ты ещё не уйти?(你为什么还不走?)
  (2) Можете ли вы общаться к врачу?(您就不能去就医吗?)
  例(1)(2)的字面意义是“询问”。但人们根据语境推断出各句所表达“命令”、“建议”的间接言语行为,从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看,以上例子可被看作是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二)用问句表示肯定/否定
  (3)Кто не хочет быть честным?(谁不想是诚实的?)
  (4)Кто желает себе зла?(谁希望自己不幸?)=‘Никто не желает себе зла’
  例(3)表示出强烈肯定的断言,即:“Все хотят быть честным.”,语境下表达了说话者强烈的不满与委屈,这种疑问句的表达方式,不过是设问其表,肯定其里,使受话人感到说话人的不快和不平。例(4)则表示出强烈否定的断言,即:“Никто не желает себе зла”,说话人选择用问句的形式,并不是真的想知道答案,而是想要表达不满与愤怒的感情。
  (三)修辞疑问句表主观情感色彩
  修辞疑问句有时也用作情感表达手段,赋予语句不同的情感表现力色彩。修辞疑问句可以表达惊奇、绝望(甚至惊慌)、懊恼、猜测、藐视、愤怒、气愤等主观情感,主要以负面情感为主。下面以修辞疑问句表达的愤怒的主观情感为例,如:
  (5)Жизни! Жертва! Что вы знаете о жизни и о жертвах?(生命!牺牲!关于生命和牺牲你又知道什么呢?)
  (6)На миг её сердце остановилось. Как он мог такое сказать? Дурак. Несчастный дурак!(她的心脏一刹那停止了呼吸。他怎么能说那些话?傻瓜。不幸的傻瓜!)
  例(5)用修辞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说话人的愤怒情感,谴责受话人对生命和牺牲的一无所知;例(6)是说话人表达愤怒语用效果的又一鲜明的例子,此例中修辞疑问句完全帮助展现了主人公的愤怒情感,比使用陈述句的形式—他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说出那样的话更能证实说话人不赞同的目的。
  用修辞疑问句来表达主观情感的目的是各种各样的:一是使受话人明白刚刚对说话人说的对其来说是新知;二是促使受话人告知与最初信息相关的详细情况;三是指明说话人认为受话人的意图具有不可实现性等等。
  三、结语
  综上,我们对修辞疑问句关注的不应是其问句的表达形式,而应是通过修辞疑问句实现的其他言语行为,如:愤怒、惊奇、威胁言语行为等等,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出发,这类语句被称为间接言语行为。修辞疑问句是一种更加具有主观感情色彩和更加有效的表达方式,能够唤起受话人的某种反应,使其完成一定的行为,从而达到说话人的理想目的。
  参考文献:
  [1] Русск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 Т. 2. М., 1980.
  [2] Конрад Р. Вопросительные предложения как косвенные речевые акты // Новое в зарубежной лингвистике: Вып. 16.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ая прагматика. М., 1985.
其他文献
《诗经》中有大量描写贵族生活的诗篇,其中贵族的形象大都是体型长大健美,为什么会如此呢?本文拟对此进行简要论述。  常言说得好:人的美不在貌而在于心。但是人的外貌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周代贵族们不仅追求面容俊美,而且要求体型长大健美。《齐风·猗嗟》是这样描写鲁庄公的:“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他健壮美好,体格高大,相貌堂堂,眉宇轩昂,体健貌美。男性如此,女性亦然。《卫风·硕
摘 要: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外译及其传播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讨论。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发展现状呈现多角度、范围广、更全面的趋势和特点,但仍存在学术性不高,特点不突出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的存在才能使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  关键词:中国文学;外译;文化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已涵盖各个领域。代表中国软实力的中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的传播仍然无法满足文化传播的有效
摘 要:20世纪以来,拉美文学以宏大叙事手法和浓郁的民族风格以及魔幻现实主义表达方式被世界所熟知,拉美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的共同性超越了彼此的差异性,他们坦诚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直面民族的伤痛与疤痕,在深深扎根于“大地文学”的拉美土壤中生机勃勃地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其“文学爆炸”的震撼力更是备受关注。以科塔萨尔、富恩特斯、博尔赫斯、略萨、马尔克斯等作家为代表的文学作品,让世界认识了拉丁美洲文化的多元与多
摘 要:幽默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幽默可以增加人们在生活中的乐趣,减轻压力。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不乏幽默的对白。本文选用大量典型实例,用语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来对幽默对话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探究幽默和语用规则的关系,以对幽默对白有更好的理解和欣赏。  关键词:幽默;语用学;合作原则;指示语  幽默一词源于法语,原意为情绪。任何事物本身并不幽默,幽默只存在于接受者的认知过程中,那么话语的接受者是如何
我们于1988年11月至1994年11月采用三棱针点刺治疗癌症高热患者,并与物理降温法做对照,经过60例临床观察,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张溥是明末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他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分篇来看,是对单个作家作品的论述;合而观之,则是一部汉魏六朝至隋代的文学简史,是张溥文学思想的集中
摘 要: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殖民主义文学的代表,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可以看作是殖民者的代表,作者笛福本人所具有的殖民主义思想对小说创作产生重要影响。鲁滨逊对荒岛的殖民重点表现在文化殖民。此外,鲁滨逊在荒岛上的行为反映出典型的殖民者心理;他对荒岛有强烈的主权意识,把岛上的一切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关键词:鲁滨逊;后殖民主义;文化殖民;殖民者心
期刊
摘要:道学和中国古代钱币的历史源远流长,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道学为灵魂,古代钱币为载体,它们相得益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道学;钱币;中国传统文化  道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老子的道家学说为理论基础而形成的学术系统,包括道家、道教、仙学三大分支,老子为道学之宗。它是先哲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及人体自身的认识和经验总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