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发展与创新

来源 :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web973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管理概念和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现状,最后探讨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概念;意义;发展现状;创新措施
  建筑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因此,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之相应,施工管理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我们只有加强施工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建筑工程管理概念
  从概念上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施工管理的狭义概念就是工程建设的施工方在施工阶段所进行利益管理行为和服务于项目整体利益。一般来说,狭义的施工管理目标主要包括施工质量目标、施工进度目标、施工成本目标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建筑工程设计准备阶段,建筑施工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保修阶段等四个阶段。施工管理广义的概念是指建筑工程从施工开始到项目工程完工,所有工程项目的参与者(包括施工方)通过工程项目开展和策划,使质量目标、进度目标、费用目标能够得到实现的管理行为。广义的施工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达到目标,对项目进行管理行为的总和,作用于项目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协调和组织、信息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投资价格管理、安全管理等。本文所涉及到的施工管理也就是指广义的施工管理概念。
  2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
  2.1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建筑企业的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建筑公司建设一个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先要进行竞投标,中标之后签订合同,然后根据工程特点、工程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施工水平和能力,制定出科学合理又经济有效的施工方案,然后进行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做好工程管理工作,从材料的选择入手,加大对材料价格、材料质量、材料使用等各个方面的监督控制力度,切实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
  2.2高等级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是工程质量、安全的保证。
  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但是近年来也偶有大大小小的工程事故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工程管理不严。建筑工程的施工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严查工程事故隐患并及时上报、解决。
  3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现状
  3.1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周期长、涉及面广、施工工艺复杂,相应的参与的施工人员也较多,因此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不仅涉及到工程施工的合理性与进度控制,而且还与施工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首先要对施工图纸进行管理,应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纸的技术交底与会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同时对施工技术中的工序尽可能地优化。其次,施工单位应以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单位自身条件等各方面为依据,合理、认真、严谨地切实做好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三是技术准备工作,对于涉及到的施工新技术或是工程项目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更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从而能够保质按工程进度完成相关施工项目。
  3.2施工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为满足施工需要,通常在施工现场有专门的存放场地,同时施工材料作为施工质量保证的关键,对其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材料管理包括: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自检、抽检、报验、存放、发放、回收、维修等各方面。施工单位应设立专人负责施工材料的保管工作,材料进场后及时进行自检,并向监理单位报验。
  3.3施工人员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就是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应建立起高效率、组织能力强、专业技能强的领导组织机构。其次施工单位应对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制定出详细的岗位职责。在施工之前,施工單位应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施工关键部位更是要由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施工。
  3.4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始终是建筑工程项目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施工单位应将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从预防做起,制定相关的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流程,对于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的设计与搭建质量予以保证,确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督与安全检查工作到位。
  3.5施工后期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进入到后期时,所涉及到的专业也更多,如装饰专业等,此时各工程交叉繁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还会关系到已施工完成的分项保护等问题。因此,对于施工管理来说,后期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按施工进度保质完工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成本控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从经济、管理、技术、组织等各方面入手进行施工后期管理。应在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部门的管理下,根据工程项目后期施工专业性质、规模、特点等来设置施工后期管理的岗位职能,真正实现人员结构科学合理、高效率办事,同时能够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
  4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措施
  4.1 施工技术创新
  社会在进步,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变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对建筑企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技术上的创新,实际上是通过利用现代科技和利用新型的经营模式来使企业得到更大的市场。同时,施工技术的创新还要注重对技术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因为,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所以,企业要不断的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含量和自身素质的培养。除了人才的培养,技术的创新还表现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企业要结合自身产品的特性和实际情况来建立一套合适的开发模式,从而选择自主或合作的开发。
  4.2 创新建筑企业工程管理观念
  建筑企业管理者应当审时度势创新管理观念,处理好工程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并确立项目管理目标,主要包括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确保项目合同的各个条款得以切实落实,保证这四大管理目标能够在工程管理中予以实现。建筑企业要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和安全之间的关系,针对四个目标制定优化方案,在全面考虑和处理四个目标的基础上,使工程管理得到优化,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4.3 创新建筑企业管理体制
  建筑企业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实施科学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明确企业、工程项目、员工的责任,有效协调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全面改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建筑企业要明确内部机构的责任体系,通过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来提高企业独立法人地位,增强企业控股的重要程度。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以此规避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增强施工合同的执行力度,提高工程管理能力。
  5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创新管理思想和管理机制,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促进管理体制的健全,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最终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振良.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广东建材,2005
  [2]吴洎贤.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
  [3]周斌.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的分析与思考[J].中外建筑.2010,(08)
其他文献
在各种各样的书店和图书馆中,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的书比比皆是,琳琅满目.对于那些一贯墨守成规的人来说,这样的书最适合他们不过了.但是,富爸爸系列图书不属此列.这些书的目
寿嘉华副部长、蒋志同志 :各位代表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 ,经过两天半的紧张工作 ,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就要闭幕了。在这次大会上选出了新的理事会。在这
一、我国行政审判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以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不完善的状况日益突现 ,明显滞后于国家法制建设进程
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和作用主要是能够保证结构安全,并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如何监督与控制好建筑工程质量,建设高标准的建筑工程,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职责所在。建筑工程检测
作者简介:  李方杰,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教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设计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南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摄影艺术家协会会员,常德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4年设计作品《小蝌蚪找妈妈》参加第10届全国美展并荣获铜奖。  设计说明:  该户型为复式结构,建筑面积237平方米,运用大气、合理、简洁、精致的设计理念,在保留了原建筑空间的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光与影的处理手法,
期刊
用电检查对促进供电企业发展、保障用电安全、提高服务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依法打击窃电、违约用电行为,加强管理,改变现有用电检查中的问题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进行
风电技术的出现无疑为现代电力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契机.近年来我国在东部沿海以及西部高原等地投入了巨大资源推动风电发展.由此可见风电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故
输变电工程作为一种综合型施工,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对此,施工人员应树立水土保护意识,在施工过程前、中、后做好整体规划,从而维护环境的水土保持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园林绿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树在园林绿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树的移植技术作为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在现阶
未来5年将经历剥离阵痛来自高层的信息显示,今后5年事业单位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是,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