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雨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04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饭后,苏宇浩坐在客厅看电视。他其实不想看,这个时段没有什么好节目,但妈妈在打扫房间,爸爸在书房不许他吵,他只能歪在沙发上了。
  百无聊赖的时候,电视上一则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西北某地发生大面积的干旱,给今年的秋收带来很大的问题。画面上一些农民愁眉苦脸地诉苦,说今年日子不好过,很多小朋友傻傻地站在那里,说想游泳也没地方去了。苏宇浩一骨碌从沙发上蹿起来,往爸爸的书房跑去。妈妈正好来到客厅,喊了一声,苏宇浩没理她。妈妈叹了口气,“这孩子,又去找倒霉了。”
  爸爸正愁眉苦脸地坐着书桌前面,看来又被什么问题难住了。看到苏宇浩进来,他没好气地说:“不是叫你别来吵我吗?”
  苏宇浩问道:“爸爸你在干吗?”
  “干什么?”
  “电视上说西北又大旱了,你能不能帮帮他们?”
  “你这傻小子,这种事不归我管。”
  “可你是数一数二的发明家,你肯定有办法的。”
  “干旱需要人工降雨,这个由气象局专门负责。”
  “可人工降雨一点用都没有。”苏宇浩急了。
  “哦?”爸爸来了兴致,他转过身来,问道,“你说怎么就没用了?”
  “人工降雨是云层达到一定厚度以后,再用干冰或是碘化银去催化,形成雨滴。要是没有云就一点办法也没有。”
  “你知道的还真不少。”爸爸很高兴。
  “科學老师早就说过了。”
  “那行。为了表扬你,我决定帮你这个忙了。”

  苏宇浩兴奋得一蹦好高。妈妈进来问道:“怎么今天没挨骂?”苏宇浩高兴地说爸爸要帮他解决西北的干旱,妈妈假装生气地说:“这么大的事你们怎么不跟我商量?”
  爸爸说:“国家大事你就别操心了,你把我们两个天才大脑照顾好就行。”
  苏宇浩也跟着说:“是啊,你扫扫地就行了。”妈妈气得直瞪眼。苏宇浩觉得只要爸爸肯帮他,他也不介意给爸爸帮腔。
  第二天一起床,苏宇浩就迫不及待地问爸爸怎么样了。他可要盯紧点,省得爸爸忘了。
  爸爸已经想到办法了,“我正在研制的量子传输仪,目前还不成熟,分子以上的结构稳定不住,出来的东西都变形了。正好可以拿水分子试试,反正水本身也没有形状。”
  爸爸赶着去实验室了,苏宇浩知道是不可能带他去的,他只有在家等着。这一天真是度日如年,连他最喜欢的动画片和游戏都没碰。他坐立不安,好不容易等到爸爸下班,他紧张地问:“行了吗?”
  “成了。”爸爸很高兴,还喝了点酒。可把苏宇浩急坏了,他们家规定吃饭时不许谈工作和学习的事。
  饭一吃完,他就拉着爸爸细问情况。爸爸告诉他,他可以用量子传输仪搬运大量的水到干旱地区上空,让它们自然落下去,形成降雨。
  苏宇浩很激动,他说:“那我们明天就去就搬东海的水吧,那里离我们近。”
  爸爸笑了,“海水能浇灌庄稼?”
  苏宇浩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他忘记这么简单的常识了。
  爸爸说:“我们已经商量好了,就用长江里的水。长江上游宜昌那一段即将发洪水,明天会封锁一段时间,我们的仪器不会威胁到别人。”
  “那太好了,明天能不能带我去看?好歹也是我给你的灵感。”
  “怎么就成你的了?”爸爸不以为然,“不过看在你爱科学的份上,明天就让你见识见识最新的运雨技术。”
  苏宇浩兴奋得半夜才睡着,早晨还是爸爸叫他起的床。他们赶到实验室时,其他人都准备好了。
  实验室为了量子传输实验,给他们配了两架高空直升机。这种直升机有特殊的发动机,螺旋桨转得更快,能飞到1万米以上,飞到所有的云层上面去。爸爸带着苏宇浩乘上一架,他的助手小张乘上另一架,他们分头出发了。
  高空直升机动力强劲,他们很快就到了旱情最严重的地区。助手也到了目的地,她和爸爸建立了视频联系。屏幕上传来助手航拍的江面,空无一物。助手说洪水正在聚集,水位高涨,江面基本上已经封锁了,这里可以行动。于是爸爸开始指导助手设置量子传输的入口端。
  苏宇浩看到,助手从直升机里放下一根缆绳,下面吊着一个小小的设备,比她的手还小,但看上去很重,因为绳子被拽得笔直。他担心地问爸爸:“这绳子太细了,要是吸了很多的水,会不会把绳子拉断?”
  爸爸哈哈大笑,说道:“你真是外行。别看它细,这可不是普通的钢缆绳,这是用石墨烯造的,是世界上强度最高的材料,金刚石都划不破它。”
  直升机驾驶员听爸爸笑话苏宇浩,忍不住笑出声来。苏宇浩咕哝了一句:“好吧,最好别把飞机拽下去。”
  “这就更不会了。”爸爸这次是一本正经地说,“我们不把水存进来,量子传送是瞬间的,入口那里一吸进水,出口这边就同时喷出来了,完全没有时间差。”
  “这个在下表示听不懂。”苏宇浩说。他看看驾驶员,驾驶员摇摇头,说他也不懂。
  “你当然不懂了,这是量子纠缠的原理。你好好学习吧,等上了大学让教授教你。”爸爸说。
  助手在视频电话里说道:“我已就位,入口端点在江面正中,水面下50米。我离水面100米。”
  爸爸说:“好的,保持位置。”他让驾驶员保持直升机在1万米高度,然后开始准备出口端设备。
  出口这头的设备跟助手那边一样,但是没用绳索。在桌球那么大的传输仪上面安装了一个很小的螺旋桨,螺旋桨的杆子很长,靠近传输仪那一端还有一个半球形的隔板,正好把螺旋桨和传输仪隔开。
  “这个怎么不用绳子呢?”他又问了。
其他文献
一枚針与大海有个约会——  它把这天大的秘密  藏在针尖里。  没有告诉屋檐下燕子,  它们刚从海滨度假归来,  自以为十二分熟悉大海。  也没告诉窗棂前蝴蝶,  它整天隔窗向那只  绣在纱帘上的凤蝶问好。  这是外婆的绣花针,  握在她瘦小干瘪  筋脉贲张的手里。  被春天下午的阳光  镀成一枚金针。它坚定犹如  一匹骆驼——  率领五彩丝线的队伍,  穿越茫茫  布帛的沙漠。所经之处  留下最
期刊
戚家上是个小村庄,离我们小镇不远,就是没有大路可通,得弯来弯去走一个小时的田埂。邻家的梅阿姐和我二姐是忘年交,很亲密,她嫁去戚家上后,我二姐得空就会去那儿玩。我跟二姐去,多半是为了一条牛。  那水牛是梅阿姐邻家的,去梅阿姐家必得从牛屋旁走过。天热的时候,把当作墙的草帘卸掉,牛屋就成了个茅棚,从牛屋旁走过,人和牛之间只隔着一些纵横的树棍。这牛有傲气,不在乎人的走过,自顾自吃它的草,自顾自在弯曲的树棍
期刊
研究了秋水仙素处理对高粱AC1半不育系的影响。大型不育花粉粒的存在证明生殖组织的多倍化,从而可能用于区分具有不育花粉的高粱品系的四倍体。种子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在解决植株
我用被子连头带脚蒙住我和妹妹,说:“这是我们的家,我们俩的。”妹妹手舞足蹈,开心得把胖脑袋拱在我怀里闭上眼睛喊:“太好啦,我最想要这么小小的家!”  我五六岁,妹妹比我小两岁。我们像一组反义词长在一起。我瘦她胖我黑她白我眉眼疏淡她浓眉大眼,最要命的是我长得慢她长得快。王园子人威胁我说,再不长,妹妹就超过你了。  我喜欢有一个胖乎乎和我像双胞胎样的小妹妹。高兴起来,我们脸贴着脸头挨着头。我们的手臂最
期刊
“各班体育委员注意,眼保健操后请到广播室领取球类比赛的报名表……比赛于后天正式开始。”如一块巨石投入原本平缓流淌的小溪,这插播的小广播彻底搅散了舒缓、安静的眼保健操进行时——  “耶——”“耶耶耶——”学生三五成群地跳在一起击掌欢呼,一任眼保健操音乐成背景乐。  被忽视的青老师笑着撤出教室,后面追着学生和他们的欢呼及追问:“青老师,为什么今年的球赛比去年的晚了八天八夜零两个小时十五分钟?”  记得
期刊
当——  下课铃才响了一下,楼下就传来尖锐的哨子声,叽——!叽——!子弹似的往耳朵里钻。  宁静的教室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纷纷起身。走廊上有人尖叫。前门后门形成拥塞的人群。我看一下桌角,铅笔画的一横又粗又长,在反光。那是计划中的第一个“正”字,昨天画了一横,今天本来应该添上一竖。  教室后墙靠窗那边,何老师打开房门出来,抬手扶一下眼镜,斯斯文文地说:“都去睡觉,后走的关灯。”  此时教室只剩我和班
期刊
1  当那只黄鼠狼又溜进堂屋时,我持着一根长竹竿,“嗷呜”一声,从门后跳了出来。它如同以往一样,反应迅速,放下手中鲜肉,“哧溜”一下就沿着柱子,蹿上梁,往楼板上被耗子打出的一个窟窿一缩身,不见了。  我举着竹竿,跑出屋時,它已跳上屋顶,稳稳地站在一丛瓦松旁,笑看着我。它怎能不笑?我们去年就认识了。  去年,放寒假的第一天,我闲得慌,正准备去找黑勺玩时,却听到鸡圈内“咕哒、咕哒”一阵乱叫。我跑去时,
期刊
“大家好!”  顾桐桐站在讲台上,眼睛瞟向天花板,避开同学们炽热的目光。老师对她的介绍她一点儿也听不进去,脑袋嗡嗡响,这是漫长的三分钟。  大家好奇地盯着这位新来的同学,长刘海几乎遮住了右脸,右眼时隐时现,仿佛在偷看別人似的。  掌声再次响起,顾桐桐如释重负,在老师的指引下,她来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顾桐桐埋头在做笔记,或者看书。偶尔抬起头来,如同鱼儿浮出水面换空气那样,很快又
期刊
一  池塘不算小,也不算大,不是圆的,也不是方的,说不出来是什么形状。不过,这不妨碍池塘里的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池塘里天天都有水,冬天,水瘦瘦的,一副怕冷又严重营养不良的样子,但是,水并没有想过要逃走,它们依偎在一起,耐心地等待着,等待一场漫天飞舞的白雪,再然后,等待一声春雷,那一声惊天动地的春雷后,水就渐渐活泛了。  “啵、嗒,啵嗒、啵嗒,啵啵嗒,啵啵啵、嗒嗒……”它们小声哼起了歌,歌声是细细
期刊
父亲失业回家,妈连夜整理行李,把家里所剩的钱交给父亲,便去上海打工了。父亲在外工作时,每年回家最多四五天,和我们接触很少,自从妈走后,我和妹妹开始和父亲朝夕相处。一  父亲当家,一天吃两顿,早上我和妹妹上学,父亲给买早点的钱,他起得晚,不吃早饭。中饭一荤一素,晚饭吃粥,日子过得紧巴巴。  一天中午放学回家,走到家门口,便闻到了一阵浓酽的鱼香,走近客堂的方桌,桌上放着一碗浓油擦酱的红烧鳗鲡。父亲说:
期刊